霹靂軍也出台了完備的軍功獎勵製度。經常化的信念教育加上賞罰分明,使得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是信念的原因而意誌堅定,在作戰中紀律嚴明,在高傷亡率下仍死戰不退。金兀術曾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無獨有偶,已在簡州戰死的蒙將耶律買柱也曾發出這樣的哀歎。
如果說霹靂軍有弱項的話,那麼其弱點在於弓弩使用和披甲率上。弓弩製作流程長價格也昂貴,關鍵是要訓練出一個合格的弓箭手沒有一年半載根本不行。隻不過,霹靂軍遠距有火炮,中距有火槍,短距有手雷,殺傷力強不說,使用訓練也極為容易。除了炮手訓練時間稍長外,隻需要十天半月便能培養一個合格的火槍兵。手雷使用更是簡單,隻需半天便能學會使用方法與技巧。
至於披甲率,霹靂軍確實不足百分之三十,所著的甲胄也以內襯絲綢的皮甲和藤甲為主,更沒有魚鱗甲、明光鎧等高級甲胄。除了刀盾兵、長矛兵和特種、偵察部隊外,其餘霹靂軍士兵並不著甲,因為根本就用不著。實際上,以霹靂軍的鋼鐵產能來說,為每名士兵裝備一套鐵甲並不難,隻不過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沉重的鐵甲還會增加士兵的體力消耗。
黃大根的作戰計劃是,用重型火炮摧毀新附軍的土牆和柵欄,以打開進攻的缺口;以中型炮和虎蹲炮擊毀箭塔和土牆後的攻城器械;以排為獨立的作戰單位,慢慢蠶食營壘的防禦,步步推進,逐漸將蒙軍逼到營壘中央。這樣做可以在節約彈藥的同時,儘最大可能減少士兵的傷亡。
黃大根之所以這麼做,還有一個重要目的便是要抓獲更多的俘虜。與暴虐成性的蒙古士兵不同,新附軍士兵大都不是罪大惡極之人,他們或因將領降蒙被迫隨波逐流,或因貪生怕死而投降。對於這些人,黃大根傾向於將他們送到礦山服勞役。話說,當下霹靂軍各項事業發展極快,對勞動力的需求極大。
霹靂軍的進攻小隊,仍是揗盾兵、長矛兵、火槍兵相互配合,一步步推進,逐壕逐牆地進行清理,遠則火槍攢射,遇障礙物則投擲手雷。如果遇到難啃的骨頭,則退後讓炮火覆蓋來解決問題。
這一戰術十分奏效,不到半日時間,霹靂軍便攻到土牆邊,並占據了幾段土牆向營壘中射擊。楊文安見狀急了,要是讓霹靂軍在土牆邊站穩腳跟,居高臨下進行打擊,那還了得?他急忙帶著親兵隊反撲,欲將霹靂軍趕離土牆,隻不過被一通手雷炸得灰頭土臉,灰溜溜逃到營壘中央的壕溝之中。
楊文安部有三千士兵和五千民壯,加上糧草輜重倉庫,營地的占地麵積實在不小,僅邊長便有一裡有餘。霹靂軍在幾段營壘土牆上站穩腳跟之後,便從後方搬來十餘門虎蹲炮往營壘中央射擊,炸得新附軍士兵四處亂竄。
實際上,由於新附軍在營壘中也築了矮牆挖了壕溝,這些虎蹲炮造成的傷害其實有限,卻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而恐慌情緒是會傳播的。楊文安見事不可違,準備帶著親兵隊逃走,隻不過還沒有動身便被一大群嘩變的新附軍士兵捉住,七手八腳地捆了,準備將他綁送到霹靂軍,作為搏取功名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