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幾個人相互對望一眼,翰林學士黃子澄皺了一下眉頭,拱手說道。
“這一次的主考乃是劉學士,其人為人坦蕩,而且待人以誠,按道理來說,不會有徇私舞弊之事發生。之所以外麵鬨成這樣,恐怕是因為南北方文風不同所造成的,並不是劉學士等人,有意袒護南方學子。”
黃子澄是江西分宜人,這地方可以說在明朝人才輩出,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卻出了不少的進士其中大名鼎鼎的便是嚴嵩嚴惟中,也就是嘉靖帝時期的閻閣老。
由此也能夠看出來,在大明一朝,南方學子的確非常占優勢,以黃子澄這麼說看似公正,實際上也是在偏袒南方學子。
朱允熥眼睛微微一眯,看向其他幾人問道。
“難道你們覺得這樣的科舉榜單沒有問題嗎?”
那肯定有問題了,錄取的全部都是南方學子,難不成北方的學子都是吃乾飯的?隻是這種話沒辦法當著皇帝的麵直接說出來。
方孝孺和王叔英都是浙江人,再加上一個黃子澄,以前倒是沒覺得,現在朱允熥在心中一盤棋,好家夥,他身邊的基本上都是南方官員,在這種情況之下,北方學子怎麼可能會有出頭之日?
今天把這些人找過來也是看一看,他們自己會怎麼說,隨著氣氛的沉默,朱允熥心中也是暗歎一聲,略微有些失望。
就在這時候,方孝孺拱手說道。
“陛下,科舉榜單出現這樣的事情的確是亙古未有,不管那些北方學子,為此鳴冤不平,不過南方文彩勝過北方這也是事實。若是究其原因的話,也是因為北方連年打仗,才會造成這種局麵,並不是這次科舉的問題!”
他曾經在漢中講學,因此對於北方的情況還是知道一些的,說出來的話也相對比較公正,同時言語之間也有同情北方學子的態度。
朱允熥這時候緩緩點了點頭,終於有人說了一句公道話,點出了問題之所在,他歎了一口氣,然後說道。
“無分南北都是大明的江山,人才偏廢至此,也是朝廷政策出了問題,以至於鬨出這樣的事情來,眼前不是追究誰的責任的時候,而是我想知道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這樣的局麵?”
王叔英聽到這話想了一下便說道。
“可以讓名學大儒到北方去講學,如今北方已經平定,今後文氣必然昌盛,慢慢的就能夠扭轉過來這種景象,同時朝廷財政之上也要對北方學子有所側重。比如說多建學院,派翰林學士過去坐鎮,等等手段都會有用的。”
他說的這些的確可行,不過是長期手段,朱允熥聽完之後搖了搖頭。
“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法子今後肯定會實行,不過不是現在,我想知道的是現在的問題怎麼解決?外麵可是有不少學子在等著呢,想要看一看朝廷接下來會怎麼做,要是這件事情做不好的話,這些學子肯定會對朝廷有意見,時間一長必然出問題。”
他身為皇帝,考慮的是全局,現在他就是想逼著這些人拿出來一個辦法來,讓他們這些讀書人自己去打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