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說完之後沒來由的一陣心煩,源頭還是在朱元璋的身上,自從老朱離開之後,他總感覺要有什麼事情發生,當然也清楚,這是自己多想了。
就在這時候,趙平安手捧奏折匆匆而來:“啟稟陛下方學士遞了的奏折入宮了。”
朱允熥起初也並沒有在意,點隨口說道。
“遞上來吧!”
等到奏折到了手中之後展開一看,上麵便是一排大字,請改科舉製度疏,朱允熥不由得精神一振,他萬萬沒有想到,方孝孺居然敢把主意打到科舉之上,這當真是讓他有些意外。
於是朱允熥很是認真的便看了起來,讀完之後不由得臉上露出一抹笑意。
“方學士還是忠心為國的,雖然說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不過有這份心思很是難得。”
在這本奏折之中,方孝孺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仿效唐朝製度開設科舉,當然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所以也要做出一些改變,比如說將天工院某些科目加入其中。
對此朱允熥早就有了打算,因此他對於方孝孺也是大有改觀,以前的時候覺得他就是一個書生氣很重的學者型人物,可是現在看來也是頗具政治眼光。
這倒讓他不由得想到一件事情來,能夠進入京城之中做官的人那都是五官斬六將,通過科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夠站在朝堂之上,這些人哪有一個是蠢人?
看起來如今文官集團好像抱成團想要把手伸到新城,但是他們未必有同樣的念頭,朱允熥想到這裡不由得聯想到之前徐妙錦跟他說的話,於是便自言自語的說道。
“接下來也要好好考慮一下如何用人之事了,要不然光靠我一個人玩,這麼大一個攤子,根本就玩不轉!”
這話語裡麵也有一抹無奈之意,畢竟之前當皇太孫最多就是在京城裡麵折騰處理的事情,也是地方上的一些雜務,可是現在當了皇帝,需要考慮的是全局,這難度就大大提高!
這也讓朱允熥愈發的認識到,用人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想到這裡,他便對趙平安說道。
“傳旨讓方學士和吏部尚書張紞入宮進諫!”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兩人一前一後來到大殿之中,朱允熥手中拿著奏本遞給趙平安說道。
“拿給張尚書,讓他好好看一看!”
趙平安接過之後轉交張紞,他拿在手中先看的題目,臉上就露出吃驚之色,不過隨後仔細讀來,麵色有所緩和,讀完之後雙手合上奏本交給趙平安。
朱允熥看到之後便開口問道。
“張尚書對這奏本所說之事可有什麼看法嗎?”
張紞沉認真的想了一陣,然後這才說道。
“如今因為北方學子對科舉不滿之事,已經愈演愈烈,如果在這個時候進行科舉改革,倒也是好事一件,就是對於其中一些建議,臣覺得還有商榷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