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有人提出當年新城之事,就是因為燕王在幕後作梗,因此可以想見戶部之中一定有燕王的間隙,否則的話怎麼可能會了解的如此清楚,這麼輕易就能夠得手?
皇宮之中。
夏原吉手裡麵捧著請罪的折子直接遞了上去,朱允熥看過之後淡然一笑,把折子往桌上一扔,然後開口問道。
“怎麼被人說了幾句話,這事情就不準備乾了?遞個折子就準備撂挑子,那這個檔口上我去找誰來填補這個窟窿呢?”
他的語氣非常和緩,但是不滿的意思很明顯。
夏原吉趕忙開口解釋。
“陛下誤會了,這件事情無論如何都要有人來負責,那麼臣就是最好的負責人選,涼國公已經受到了陛下的訓斥,臣也是難辭其咎。不管怎麼說先把這些風波給壓下去,目前戶部正在著手清查田畝黃冊,不管怎麼說,都要把這件事情做成再說。”
朱允熥輕輕點了點頭,現在因為不少的權貴將自己的錢財全部投入到商貿之中,因此清查填補的阻力相對小一些,不過這隻是相對而言。
自古以來在傳統的觀念之中有錢置地,這已經形成了習慣,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是難以扭轉,雖然說經過商貿,朝廷的財政已經有所盈餘,但是朱允熥可不想放棄這個好機會。
而且朱允熥故意將清查田畝之勢,形成常例,這件事的阻力非常大,夏原吉原本進行互補改革已經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現在有著手此事那就是主動往身上攬麻煩。
想到這裡,他站起身來在大殿裡麵來回走了幾步,然後轉過頭來看向夏原吉。
“這件事情可以暫時緩一緩,等到都察院那邊有了動作之後,你再推行此事也不遲,一開始有些阻力也是正常,隻要你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彆的就不用怕。而且這隻是一件小事,等到明日上朝之後,這些人的注意力馬上就會放到彆的事情上了。”
夏原吉聽到這話愣了一下,有些不解的問道。
“敢問陛下,不知又出了什麼事?”
朱允熥臉上露出一抹笑容來淡淡的說道。
“朕要遷都!”
此言一出,夏原吉張大了嘴巴,因為事情太過於突然知道這件事情的無非就是朱元璋和榮國公梅殷。
如今北平城的擴建已經開始了,這個是按照營造皇宮的規格來的,到時候肯定瞞不住人,現在下麵這些官員們對於改革之事,阻撓重重。
朱允熥就決定在這個時候把這個議題給拋出來,轉移一下注意力,要知道監督這件事情好像聽起來是一件小事,但是對於官場的影響力非常深遠。
有句話說的好,近水樓台先得月,如果都城遷到了北平,那也就意味著北方的學子自此以後就有了進身之階。
夏原吉聽到這裡頓時就想到了之前鬨得沸沸揚揚的南北榜案,看起來皇帝對此事也是上了心,要不然不會這邊剛剛推行科舉改革,隨後便提出來要遷都之事。
他想了一下之後,這才說道。
“要是如此的話,必然會招致群臣反對啊,陛下當三思而行。”
朱允熥笑了一下,淡淡的說道。
“我是皇帝,他們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