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楚過來說那老丈要返回新安縣,張飛點點頭命遊楚送行。
“老丈真不隨我們去洛陽?隻需七八日劉皇叔便也到此了,我必為老丈表破函穀關之功勞…”
眼看著老丈騎著一匹函穀關中牽出來的駑馬,馬背上還掛滿了各種乾糧,遊楚還是想要勸勸,隻不過沒想到對方那今天才潦草整理過的麵容上扯出一個怪異的笑容:
“那又如何?”
這老丈一邊檢查著乾糧綁的是否牢靠,一邊漫不經心道:
“吾本就是洛陽人氏。”
遊楚頓時語塞,隨即眼看著這老丈扭頭對他笑了一下,其間有不少蒼涼之色:
“兩子一女,大郎入了那曹丞相的軍伍,死在了荊州。”
“那曹丞相又征荊北,把俺幼子也征去做役夫,生死不知。”
說著這老丈端詳了一下遊楚道:
“俺那幼子與你差不多年紀,想來……”
想來什麼,遊楚也不知曉,隻能下意識沒話找話問道:
“那老丈女兒呢?”
“嫁人了。”
“嫁去了哪裡?”
“不知。”
遊楚曾隨義兄張既在曹軍中待過,也見過屯民是何等境況,更知曉那適齡女會被典農官強行婚配。
彼時他與張既皆無姊妹,也沒女兒,因此沒有多少觸動,但此時眼見一位父親這般漠然講述,遊楚感覺心裡還是堵的說不出話來。
他忽然想起來了昨日見的那個頂著黃河濁浪巋然不動的砥柱,遏抵中流,何其難也?
目送這老丈走遠,遊楚茫然回走,入了張飛的臨時軍帳。
“送走了?”
“嗯。”
眼看著將軍問了一句之後便站在那兒看著輿圖沉默不語,遊楚終於還是忍不住拿出來了一個寫著名字的紙條。
但還不等他說什麼,張飛便問道:
“那老丈的兒子?”
眼看遊楚點點頭,張飛也不問,將這名字揣到懷裡就下了逐客令:
“去尋德容幫忙清點這函穀關。”
遊楚張了張嘴隻能拱拱手點頭離去。
尋了自己義兄之後遊楚再也忍不住,將方才所見竹筒倒豆子一般說了個乾淨,結果便聽張既歎道:
“一家之禍而已。”
“而已?”遊楚忽的覺得這兩字分外刺耳,結果卻聽到兄長冷冰冰反問:
“不然呢?”
“張將軍當初戰黃巾,曆徐州,當陽阻曹軍,這些哪個不是千家同哭的人間煉獄?”
“你這些心思,張將軍如何能不知?”
“你以為玄德公東伐是要為何?當真隻為虛名?”
遊楚頓時有點羞愧,當即就要扭頭去尋張飛,結果反倒又被張既叫住:
“既想作砥柱,那就甭急著走,先幫我清點一番這函穀關庫存。”
摒除了雜念之後眼看著兄長這態勢,遊楚也有了猜測:
“我等莫非不去洛陽?”
張既點點頭確認:
“一個時辰後直取伊闕關。”
遊楚知道,伊闕關在洛陽正南,乃是南下潁川通荊北之要道。
從去歲起,曹軍意欲強攻荊北,故而大軍雲集汝潁許都附近,玄德公如果想要南下與關將軍合力敗敵,則這伊闕關必取不可。
但相對來說,對曹軍而言伊闕關就並不是特彆重要,因為洛陽往南還有太穀關轘轅關,與其堵這一個個關隘還不如重點防守三關向北兩百裡處的廣成關。
一念至此,遊楚忽然明白:
“張將軍已有破關之策?”
(本章完)
.yetia98772/4187931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