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知道襄樊有多重要,畢竟光幕所引用的隆中對都讀過。
但沒想到襄樊能重要到後世的一個王朝都需要靠著它來吊命!
“十三連敗意味著什麼?”糜竺對此很是茫然。
諸葛亮倒是有所猜測:“既然言十三連敗導致南宋主力消耗殆儘,一國之力,甲士百萬,恐怕每一戰都血流漂櫓!”
“如子仲先生記憶猶新的徐州戰,在這種滅國之戰中恐怕連先鋒戰都算不上。”
糜竺啞然,赤壁之戰雖然驚險,但隻用旁觀就好,但徐州之戰糜竺親曆,那確實是他的夢魘之一。
滅國之戰,禍大至難以想象?糜竺搖搖頭,對於那一千年後的南宋子民報以最深切的同情。
畢竟就如黃將軍所說,那蒙古異族如何可能會善待南宋遺民?
對於張飛提的交州建議劉備不置可否,春節時候在江東商議南郡歸屬時,交州同樣也是談判條件之一。
對此他含糊道:“先看光幕如何說襄樊。”
至於那飄過的打到襄樊還有臉稱帝什麼的……眾人隻能選擇無視,畢竟現在天子還在許都呢不是?這要怎麼說。
【要說襄樊,時間就先需要往回撥,畢竟如此大戰必有前因,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巴爾乾火藥桶。
而且襄樊之戰前三國誌對於荊襄附近的記載也實在吊詭:
210年周瑜病逝,江陵城借給劉備,曹操方麵派出樂進屯兵襄陽,掌管荊州防務。
211年劉備帶領兩萬餘兵力離荊州入益州。
然後時間就直接跳到了214年曹仁的記載:
曹仁接替樂進成為荊州防務司令,加征南將軍,屯兵樊城。】
“樂進,先登驍將!”劉備有印象,畢竟戰功是最好的名片。
圍攻呂布於下邳時劉備在現場,親眼看那樂進執旗先登,死戰不退,曹操還向自己誇耀過多次此猛將。
且曹操戰官渡、征袁譚袁尚時這樂進都有戰功,稱得上悍不畏死。
張飛不服氣:“大哥,就算樂進再猛,在俺等麵前不還得縮著?”
從將帥的角度,張飛第一時間就嗅到了不對:這樂進要是在襄陽還那麼猛的話,怎麼會四年就調走?
這等駐防之位,十年都未必算得上長久!
而且接替樂進的曹仁還退到了樊城!
果然,光幕繼續道:
【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總不能曹劉和和和氣氣玩了四年過家家吧?
雖然這段史實魏國史官遵循“勝仗事無巨細,敗仗春秋筆法”的原則隱去了。
但從文聘樂進傳記的隻言片語中,咱們還是能大概推測出來一個真相:
五子良將樂進的戰績,並不理想。】
“哈!”
張飛拍著大腿:
“哈哈哈哈哈!”
“好一個勝便事無巨細,敗則春秋筆法!”
“這曹賊從上到下團結的很吶!”
“五子良將,如此水平?”
蔣琬抬起頭瞟了眼,但是心下也搖搖頭,太史公的秉筆直書不過三百年,這史官就已經成了曲筆春秋之輩?
【樂進被曹仁頂替之後換到了合肥戰區,持節時間晚於張遼,且在三國誌記載中樂進名字位於張遼之後。
從襄陽區的一把手變成了合肥區的二把手,這個職位調動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