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魔法晉書目錄(2 / 2)

而名字上,季漢則是參考兩漢,取後漢的兩位個職位合二為一,設東觀秘書郎。

對於這個職位的人,蜀書也有記載:郤正、陳壽、王崇、司馬勝之和習隆。

由此便可以看出來,至少在這件事上陳壽說的“國不置史”並不靠譜。】

“這麼複雜?”蔣琬抄到自己名字頓了一下。

“但如此看來,設史官殊為必要。”孔明則是從其中窺見了另一個方向:

“後世相隔近乎兩千年,觀我等舊事隻能依靠此書。”

“如此史官曲筆還隻是小事,若是史官因個人喜惡歪曲記事,此人豈不堙滅於青史?”

簡雍提出了另一個可能:

“若是赤壁無周公瑾之助,曹賊如此篡漢。”

“之後再仿效其孫設那著作郎,強定史書。”

“如此我等豈不全堙滅於史冊?甚至被記錄為反賊也說不定。”

這個結果太過可怕,讓眾人驚出一身冷汗。

劉備和孔明對視一眼,立馬達成了一個共識:

這修史的優先級,可以從後往前挪挪。

【如此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冒了出來:

蜀書在沒有史官的前期,重要人物記錄很是詳儘,比如劉備諸葛亮。

但其他人物記錄就很簡略,比如簡雍的傳記276字,其中給劉備講笑話就占了一百多字,最終連簡雍的結局都沒交代。

但是後期有了史官,記錄反而更簡略了。

比如吳壹,身為劉備舅哥,算得上國戚;

任車騎將軍,算得上高層;與魏延在北伐時大破郭淮,算得上名將。

身具國戚高層名將三重身份,結果連一篇單獨的傳記都沒。】

簡雍搖頭苦笑:

“此前還在猜測雍如何而死,結果竟是如此結局。”

糜竺安慰道:

“至少憲和亦能以詼諧之名,名傳後世。”

他糜竺呢?落了個因為弟弟“慚恚發病,歲餘卒”的結局。

“居然還有一位嫂嫂!”

張飛一眼便注意到了這個。

隨即看向簡雍:“簡先生可知我這嫂嫂?”

看劉備也是麵帶好奇,簡雍點頭道:

“中郎將吳懿有一妹名喚吳莧,素有美名。”

張飛和關羽剛張嘴打算祝賀一下自己兄長,緊接著便聽到簡雍幽幽道:

“嫁與劉焉三子劉瑁,劉瑁去歲發狂而死。”

“啊這……”張飛關羽對視一眼,劉備麵色也古怪了起來。

張飛想了想祝賀道:

“大哥真有高祖之風!”

劉備毫不猶豫,抓起桌子上的杯子就朝張飛丟了過去。

【蜀書這些奇怪之處,還需聯係時代背景來看。

季漢亡國與東吳滅國不同,季漢亡時由薑維引發了鐘會之亂。

也因此,季漢遺老被稱“好亂樂禍之徒”,被遷往河東河南,或為囚徒或為奴隸。

而在季漢為官之時,陳壽當上東觀秘書郎不過快樂了三四年,隨即先得罪黃皓,又被諸葛瞻所輕慢。

隨後淪為亡國之徒做了約七年苦役,魏亡五年之後,季漢舊臣才獲得以舊時官號投降。

陳壽撰寫蜀書時,鐘會之亂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弭,因此對後期北伐將領略而不表,以免麻煩。

作為對比,陳壽的老師譙周著有《蜀本紀》,失傳。

和陳壽同為東觀秘書郎的王崇著有《蜀書》,亦失傳。

咱們現在有一句話是“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

放到這上麵看再合適不過。】

掌握過去便是掌握將來?

大唐君臣品味著這句話不由得五味雜陳。

他們如今遵循著本朝修前朝史這個約定俗成的道理,已經在修晉書了。

但沒想到這史書竟如此重要?

李世民更是想起了後世的那個《中國通史》有點心癢癢。

不知道後世視如何對自己蓋棺定論的?

李靖也好奇:

“不知臣在唐史,能占幾字?”

李世民哈哈一笑:

“藥師若能替朕滅突厥雪恥,當首迎武廟,勒碑立傳!”

光幕此前的抗英紀念碑給了李世民新的想法:

何必封山勒石?鑿巨石,立長安,誇功勒銘,方顯千古一帝!

房玄齡兢兢業業抄光幕,然後就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而要說史書不靠譜程度的話。

房玄齡監修的《魔法晉書目錄》當榜上有名!】

今天比賽忙的比較離譜,不過好在3:0下班了。

第二更可能比較晚,不好意思。

這一章乾了點,下一章努力有趣點。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