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命魏延吳懿領軍入西羌涼州地區追擊。
魏延領軍先行,出祁山,至陽溪一帶,遇到了正在往家趕的後將軍費曜和雍州刺史郭淮。
因為魏延後來複雜的身份以及史書的惜字如金,因此這場戰役的描繪並不多,僅有一個詞形容:
“大破”
這個詞一般都是用來形容壓倒性的勝利。
除了這兩個字之外還能從封賞上來一窺戰功:
戰前魏延是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爵位是都亭侯。
戰後魏延獲封南鄭縣侯,升前軍師、征西大將軍,並假節。
吳懿也蹭到了戰功,升左將軍,封高陽鄉侯。
季漢承漢製,爵位依次是都亭侯、亭侯、都鄉侯、鄉侯、縣侯。
魏延爵位連跳四級,並成為丞相主政時期唯一有假節之榮的將軍。
從中可窺陽溪之戰是何等大勝。】
縣侯!簡簡單單兩個字就引得眾人心神浮動遐想連篇。
主角魏延更是臉色酡紅的仿佛喝醉酒一樣,身體都有些搖搖晃晃了。
努力穩定心神,魏延起身便拜:
“延,定不負漢恩!!”
關羽臉色奇怪,龐統孔明神色微妙。
劉備則是很是真誠的將魏延扶了起來:
“今日方知,文長亦乃猛將也!”
魏延興衝衝的重新跪坐下,便聽到張飛幽幽道:
“說不得魏延之死也有蹊蹺?”
魏延臉色白了三分。
他知曉光幕有文字記錄留存,但因軍職不高,故而每次都是默默來默默走。
難道此前光幕有透露自己結局?
劉備對魏延安慰的笑笑,關羽則是拍拍魏延肩膀:
“勿想太多,二十年後之事,思之無益。”
魏延強壓下亂糟糟的想法點了點頭。
然後馬謖的樣子忽的就蹦到了魏延腦海中。
但很快魏延就安慰自己:
我有如此功勞,何至於與那廢物一般?
另一邊角落裡簡雍將杯子中的梅煎一口飲儘,輕輕打了個嗝兒。
“未能窺見如何大勝,可惜!”
糜竺開玩笑道:“既後世總缺史料,憲和何不自己修書一部?”
“記這些年經曆,敘這亂世風土人情。”
“攬憲和伱自己的詼諧之言,勘風聞傳言之誤。”
簡雍越想越動心,這些年他為主公跑東跑西,河北到交州,江東到涼州都去過。
但隻靠自己還不夠,簡雍用熱切的眼光看向了糜竺:
“子仲亦見多識廣,如今好紙廉價,何不同修?”
糜竺一時間也頗為動心。
“容我思考一二。”
【魏延的追擊打崩了隴右的士氣。
而天氣也變得奇怪了起來,史書記載
“去冬十月至三月,不雨。”旱災已經在慢慢抬頭了。
人心浮動之下,丞相亦是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
公元231年,曹真伐蜀之後的次年,丞相率軍,圍祁山。
古人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咱們講:戰爭,打的就是後勤。
丞相北伐被蜀道折磨過無數次,對這種道理自是清楚。
因此木牛流馬第一次登上曆史舞台。
沒辦法,司馬懿屯兵長安,根本不用考慮後勤問題,丞相不搞點發明的話根本沒得打。
已經曆經戰事的丞相這次的手法雲淡風輕:大軍圍祁山城,於祁山城東北修鹵城,靜待司馬懿。】
“圍點打援!”張飛脫口而出。
最近張飛有空就會看看兵書,因此對這情況看的也清楚。
關羽則有不同看法:
“看似圍點打援,實則後發製人,靜時以待勝勢,頗合以正和、以奇勝之道。”
張飛瞬間感覺自己的書又再次白看了。
二哥說的話都聽得懂,組合在一起怎麼就看不出來其中意思了?
“張將軍,既修鹵城,便意在先穩於不敗之地,再伺機攻敵要害。”
魏延好心解釋道。
關羽搖搖頭,隻覺得這些都是白說,實際上更在意的是前麵的:
“後世之言,頗為高屋建瓴。”
“後勤,真乃雙方兵爭之要害也!”
劉備笑道:
“難怪後世對孔明用兵之道亦多推崇。”
“光幕中漢中之戰的後勤,如今想來依是印象深刻!”
劉備自己都想不明白,孔明身在成都,怎麼把軍糧給自己送到定軍山的?
如果不是孔明這般後勤手段,他劉備跑定軍山那就真的取死之道了。
孔明搖搖羽扇笑而不語:這些很難懂嗎?
這些對諸葛孔明來說隻是最基礎的常識罷了。
隻是……孔明看著光幕,這被稱作自己一生對手的司馬懿,要如何應對呢?
而且雖然光幕沒說,但孔明亦還記得。
曹真伐蜀,時間又過去了一年。
丞相諸葛亮,壽命僅餘四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