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
“克明,後世這生產技術資料之詞,當議上一議。”
杜如晦記下。
“當察吐蕃之跡,提早剿之。”
杜如晦遵旨。
暫且將此事放下,李世民重新看向光幕,看向那個曆經千百年,依然能一窺唐人精氣神的壁畫,以及其中的將軍。
默然不言。
【張議潮出生大概九年後,安西白發軍徹底覆滅。
這群老兵守著唐人的驕傲與領土,從少年時鏖戰到白發蒼蒼堅守四十六年。
龜茲城陷之後,白發軍被砍掉雙足,貶為奴隸。
吐蕃人欣喜若狂,將這份戰報大肆宣揚:河西走廊再無唐人矣!
龜茲與沙州並不遠,因此我猜年幼的張議潮應當是聽著白發軍的傳說長大的。
也許就是堅韌不拔的白發軍讓張議潮領略了盛唐武士的風采,我們不得而知。
年輕的張議潮同樣在沙州徹底蟄伏了下去,論兵講劍,蘊習武經,靜待時機。
842年,吐蕃的讚普又被刺殺,當時吐蕃的兩大軍閥尚婢婢和論恐熱各自支持了一個年幼的讚普。
為了爭奪攝政的權利,兩大軍閥大打出手,在史書上留下了短短一行字:
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殺其丁壯,劓刖其羸老及婦人,以槊貫嬰兒為戲,焚其室廬,五千裡間,赤地殆儘。】
李世民目眥欲裂:
李氏子孫無能至此!番邦內亂,卻作踐他大唐子民!
“啊!!!”
長孫無忌直接舍身撲了上去,緊緊抱著李世民雙腿哭道:
“大家正值壯年,且正要立千秋之功!”
“那吐蕃不過彈指可滅,隻要大家高興,儘可將其讚普剖心以謝太廟!”
“何苦氣壞了身子!且那張議潮定不會讓大家失望!”
李世民有心想將其一腳踢開,但無奈長孫無忌雙臂緊緊箍住了腿腕,根本無法發力。
掙了兩下之後李世民也終於冷靜下來,跌坐在榻上緩緩揉著腦袋。
風疾又犯了。
長孫無忌趕忙爬上來,嫻熟的給李世民揉腦袋。
揮揮手示意房杜二人不要緊張,李世民緩緩道:
“朕一氣那吐蕃之亂,讓我唐民百姓遭此橫罪。”
“二氣那孤忠白發軍,四十六年!”
語氣稍微加重一點,李世民便又感覺到一股疼痛襲上腦袋。
於是隻能閉口。
杜如晦看著光幕上的地圖,接口道:
“應是那安史之亂使得吐蕃趁虛而入,侵占河西。”
“長安到西域道路斷絕,但那西域守軍仍是堅守到老。”
“一軍都有蘇武之節。”
杜如晦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他隻覺得自己亦不配評價。
好在曆史也沒有忘記他們。
李世民輕輕按壓著太陽穴,麵露嘲諷:
“而朕的好子孫,四十六年,連個河西都收不回來!”
“卻能第一時間跑去成都!這位子,坐得可真是穩當!”
說是誇讚,但房杜兩人卻恍惚間仿佛看到了一頭在磨牙的老虎。
冷氣森森,殺氣騰騰。
……
孔明麵色,既敬且讚。
龐統小聲道:“觀這盛唐遺澤,其頗有強漢氣象。”
“這胡人真是該殺!”關羽恨聲道。
張飛點點頭與自己二哥同仇敵愾:
“隻有成為戰功的胡人,才是好胡人!”
“甚羨張八百。”
張飛沒忘記,後世說張遼的主要功績就是白狼山,破烏桓斬單於。
魏延與黃忠點頭。
劉備也是在白發軍的字眼上掃了幾眼,不無感懷道:
“唐人孤忠白發軍,不輸漢家好兒郎。”
【河西八州赤地千裡,民怨沸騰。
張議潮也不再猶豫果斷起事,這一年他49歲。
“帥重被甲噪於州門,唐人皆應。”
吐蕃守將逃跑,張議潮暫攝沙州州事,沙州光複。
其後張議潮沒有選擇苟安,而是率軍直撲向東,瓜州也一戰而下。
收複沙、瓜二州之後,張議潮與手下略作商議,確定了他們的目標:歸唐!
張議潮不再猶豫,以暫代沙州刺史的身份寫了一封戰報向大唐皇帝請降。
十隊親兵帶上沉甸甸的信箋,從不同方向踏上了去往長安之路。
十隊信使,九隊罹難,唯有高進達幸存,他們從瓜州向東爬上了阿拉善高原一路向東,到了如今的銀川北方再一路南下,全程三千多裡地。
848年出發,直至850年年末,最終到達了長安。
這支小隊經曆荒漠、高原、黨項人的劫掠、吐蕃人的追殺,最終六人到達長安。
將沙瓜二州光複的消息帶給了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
帶給了看著西涼伎飲酒作樂毫無愧疚的大唐將領。
帶給了苦候這個消息四十餘年的大唐百姓。】
抱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