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往前追溯,受董卓之亂的關中百姓,寧可奔逃徐州陶謙,也不去更近的曹操兗州,多少有點名聲在外了屬於是。
而如何名聲在外?在掠民屯田之餘,曹氏還在持續的掠民修墳。
曹操親自督建的曹嵩之墓中,有不少墓磚背麵都刻了字,多少能反映當時的情況。
比如“家夫忘之”磚:家夫忘之,今有少西大漯,自知久而勿還。
字麵意思上就能看出是一個女子被抓來修墳。
還有三塊磚頭記錄了一個得罪曹操的彆駕從事王左。
“彆駕從事王左叩頭死”,應是當時的工人看到王左給監工叩頭所記。
“唯念王左及朱”,應是說明王左人緣還不錯,工卒擔心王左。
“王左死,奴複死,苛”,王左死在曹嵩墓中後,他老婆選擇了同死,這個苛或許是語氣詞,或許是在罵曹苛待於民。
另外還有一些對於修墓的哀歎,比如“日夙且休乾”,“成壁但冤餘”,“紀絕事止食”等等。
而曹操乾的這事兒,也不過是仿照自己的父親罷了,曹嵩在督建會稽曹君墓時,騙過來不少百姓,當時的奴工怨氣更大,同樣留下了更直白記錄:
王複,汝使我作此大壁,徑冤我,人不知也,但摶汝屬。倉天乃死,當搏!
此磚收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官方定名蒼天乃死磚,因為是黃巾起義的見證之一。
但從字麵意思上來翻譯,可能更直白的叫它“QNMD曹狗”磚更加合適,因為刻字人說的很明白,他是被一個叫王複的人給騙過來的。
而黃巾眾的身份也能說明,曹家可能也是引起黃巾起義的元凶之一。
“人謂作壁樂,作壁正獨苦。卻來卻行壁,反是怒皇天”。
這是修墓的工長之一留的詩,意思也相對簡單,彆人跟他說修墓是美差騙過來,到了才知道是什麼樣的苦日子,老天啊求你開眼劈死他們吧。
以上都是相對有文化的,意思更簡單粗暴的還有“牛頭也曹君”磚。
古代牛頭馬麵都是罵人的話,不過可能這人也沒想到,曹賊沒變成牛頭,反而變成了NTR。
另外還有一塊殘磚記載有“有倭人以時盟不”字樣,這個就不太清楚其背景了。
根據時間推測也許是當時曹家就已經和倭奴國有過聯係,但隨後倭奴國陷入內亂,這份聯係就戛然而止。
直至239年倭國內亂平定,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方再遣使與曹魏聯係,受封“親魏倭王”。
不過值得讚賞的是曹魏對倭國的態度相對謹慎。
隋朝也差不多,畢竟倭國對隋自稱日出處天子,稱隋帝為日沒處天子,讓楊廣很生氣。
真正出力的還是盯上這塊全新土地的隋朝僧人們,他們隨倭使去往日本,並且後續依然有僧通過對馬島做中轉站前仆後繼去往倭國傳教,最終成功推動了倭國的大化改新,由此倭國開始了自己的狼子野心之路。】
在光幕裡眾人能看到一看就很稀有的透明罩子,貴氣十足的紅色台墊。
其上托著的是一塊平時放路邊他們都不會看的墓磚。
張飛瞪眼讀出了這塊磚前方的一行字:
“…磚出土於安徽毫州曹氏宗族墓…”
“哈哈,老曹家的墓都被掘了不成?好!好哇!”
孔明輕聲道:“被騙被掠為奴工,識字刻磚者尚有如此之多,目不識丁者該有幾何?”
龐統想了想道:“曹賊之禍,起自閹宦。”
孔明搖頭笑了一下,也不說話,隻是默默看著這些話語。
最終悠悠道:“曹氏兩墓,儘見亂世之淚,婦人死墓中,何其哀也。”
廳內眾人皆默然,即使現在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了一州之地,但認真說誰不是亂世的受害者呢?
劉備嘴唇動了動,最終學著後世直抒胸臆:
“去你碼的曹賊!去你娘的賊宦貪蠹!去汝娘親的亂世!”
胸中鬱氣平複了一些,劉備瞧著廳內的眾人,很直白歎道:
“不知後世可有抑製豪強之法。”
孔明好似早就等著劉備此問,道:
“其一為百姓立學!其二需並立科學。”
劉備若有所思但一時間想不明白:“何解?”
孔明一邊整理思緒一邊慢吞吞道:
“從光幕中可知,宋言科舉,唐亦有科舉。”
“為何棄察舉而求科舉?蓋察舉恐為豪右大姓養名聯結之嫌。”
“按科考策論,以賢取大才,而非以孝、名而取才。”
孔明想起來了晉書中錄入了一係列讓人啼笑皆非的孝子,更是堅定自己想法:
“觀後世,觀光幕,這名為聞莽的後輩既非大族亦非大賢,不過是弱冠之年輕人,便能臧否青史,可知後世學風之盛乃大勢所趨。”
“如此之世,布衣可出三公,黔首能養國士。何憂大姓?”
龐統歎了一口氣,不過念在自己所謂的荊州大族跟北方比起來也算不得什麼,亦開口道:
“孔明此前與我討論後世所說生產技術資料之義。”
“豪強之強,強在生產。若主公能靠如水力坊之術使百姓與豪強並坐,則豪強自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