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周圍的武將們一時間也震撼莫名,同時更是低頭,努力將臉上的表情也掩藏起來。
疲累的搖搖頭,李世民也發現自己也終於要麵對這個問題。
如果說此前對唐朝為何出了個女帝還有所疑惑。
那麼自從知道自己的皇子治登基,李世民很難不往那個方向去猜測。
奪位!
皇子治是否便是效仿自己奪位?
這武後是否亦是通過奪位成了武帝?
一時間李世民隻覺得前所未有的疲累。
他有信心去安邦定國,讓四夷臣服,締盛世之始。
但李唐家事要如何做?
皇子治的功績他亦是看在眼裡,雖然好大喜功了一點,但替自己滅高句麗,滅西突厥。
延盛世,造巨唐,這也是被寫在曆史中的。
故而此時李世民感覺到一股前所未有的疲累湧上心頭。
恍惚間他似乎又看到了兄弟相爭,皇宮中血流漂櫓,宮闈內謀弑太子。
在他眼中金碧輝煌的大唐盛世,似乎籠罩上了一層若有若無的血色。
疲憊的擺擺手,將自己陷入椅子中,李世民抬頭看著光幕中的最後一組雕塑。
【開元盛世】
三層壘台起開元盛世,玄宗站在金龍玉璧前睥睨四方。
次一層是一圈文臣武將相和,似是安邦定國。
最底層是一圈樂隊鼓吹。
但李世民此時心情頗差,很想丟些什麼東西上去,卻又頹然住手。
長孫無忌小心道:
“大家,那玄宗時往後,唐還是李唐之唐。”
話說的繞口,但李世民懂得其中意思,武氏外戚奪帝位,最終還是被奪了回來。
呆呆看著已經重新變黑下去的光幕,李世民低頭看到的是臣子們關切的目光。
最終灑然一笑:
“後世都有如此神鬼手段,定然亦有我唐未曾有的治世良方。”
“貞觀尚餘二十年,皇子治尚才一歲,教其心性育其才,時限亦寬。”
話裡有著一股不容人違逆的決心。
……
“這不夜城不過一條街罷了,還是不如成都。”
精神益州人劉備此刻下了論斷。
有塑像如何?名傳後世如何?
比得上我們有廟,至今依然有人祭祀嗎?
那所謂的不夜城,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祭祀的地方嘛。
“而且這女帝,竟是先為武後,再為女帝。”
一時間更是讓劉備想起來了此前光幕不經意的一句“呂後掌權時……”
這武後莫非便是效仿呂後,並且最終比呂後更進一步?
劉備雖然拿捏不準,但總覺得這強盛的王朝是否太過相似了一點?
宦官、外戚,真能輪流來一遍的?
一時間劉備甚至非常好奇:漢唐都已經有過兩次前車之鑒了,後麵的宋明沒道理再來一次吧?
孔明則是進言道:
“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語,主公當謹記。”
劉備笑道:
“百姓駭政,則天子不安位。我如何不懂?”
孔明欣慰點點頭:
“大唐多英才,然吾漢亦不輸也。”
隨後遺憾的看了一眼劉備:
大概唯一沒辦法追趕的便是主君的領軍能力了。
劉備莫名其妙看看自己,隨後給孔明遞過去一個疑問的眼神。
另一邊的張鬆與劉巴兩人則是眼巴巴瞧著光幕。
剛才看這大唐不夜城的時候,劉備孔明等人已經七嘴八舌的跟他們講了一下後世那不夜成都。
據說繁華之色尤勝此景,因而兩人都有點心癢難耐。
尤其是本身便是成都人的張鬆簡直恨不得鑽進光幕中去。
但可惜的是不夜城結束,光幕重新亮起後,光幕中間的還是一個醒目的光頭。
【相比較來說,雖然玄奘大師原本的目的是取經,但是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反而是《大唐西域記》。
首先要說,玄奘大師最為難得的,應當是他對於炎黃子孫這個身份的認同。
咱們如今還有精神阿美人,精神北歐人,精神越南人,那麼佛法大興的南北隋唐,有精神天竺僧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前麵咱們說過的法顯大師,與他一起到達天竺的還有一個名為道整的和尚。
法顯後來要歸國時去找道整一起,但道整發願希望能夠生生世世都生在天竺,拒絕歸國。
當時已經七十歲的法顯隻能獨自乘船歸國,甚至差點死在海上。
而與玄奘大師同時代的還有另一位高僧道宣,他當時撰有《釋迦方誌》,在其中長篇大論出了一個結論:
以印度為正,唐無以翻。
並且在玄奘歸國之後,道宣在自己編撰的《續高僧傳》中如此描繪玄奘大師:
奘初到此,不覺悶絕。良久蘇醒,曆睹靈相。昔聞經說,今宛目前。恨居邊鄙,生在末世。
在他的筆下,玄奘因為見到了天竺的佛教聖地,就抱怨自己生在了大唐這樣的邊荒匪地。
並最終形容玄奘在大唐的狀態是“倍複悶絕”。
但這可能嗎?玄奘可是一人拿了大乘天、解脫天、三藏法師三個博士學位的人,甚至那爛陀寺的主持都希望他繼承家產。
玄奘法師如果真這想法,想留在天竺不是分分鐘的事兒?】
下一章就重新轉回唐朝世家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