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與龐統正襟危坐,看著光幕一臉嚴肅。
成都府衙的眾人也基本上大差不差,即使如張飛也抽出一支筆,打算儘一份力量。
作為光幕口中的“失意人”,懂得種地可以說是理所應當。
因此更是能明白那水力坊、曲犁等東西的重要性,而在來益州之前,重新繁華起來的公安和江陵也是被眾人看在眼裡。
雖然並不能很清楚的理順其中的關係,但再看看後世的繁華,眾人也都明白:
這科學是個頂好的東西。
因此在場的眾人既不願更不敢怠慢。
但眾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訝異與難以置信:
“這算學,竟如此重要?”
科學之王!科學之母!稱謂簡單直白,因此更能直入人心。
如果類比一下,這幾部算經這幾乎相當於孔孟之於儒家了吧?
幾乎是瞬時間孔明就明白了後輩語氣中那一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孔仲尼名貫千古,其後裔享其恩澤千年而不衰頹。
寫出三部算經的先賢呢?與那位陳寶光之妻一般,佚其名。
大匠之名難見野史,世家米蟲萬古長青。
一時間孔明龐統對視一眼,都有一些汗顏。
不過同時孔明也開解了心中的一個疑惑:
“難怪此前光幕雖讚盛唐,但甚少提及這唐在文治武功外之成就。”
龐統也明白過來,這唐承舊製,本來世家已奄奄一息,結果這唐飛速強盛,門閥世家搖身一變成了士族門閥,重新活了過來。
隻是若如此說來,這唐朝全靠武功強盛方延三百載國祚,否則早該亡矣!
如今那唐皇得知算學之貴,不會抑文賦而興算學吧?
結果那盛唐的一個個詩聖詩仙詩王,變成了一個個算聖、算仙、算王?
彼此權貴拜訪,那“座主”們便列出一道道算題,然後欲一步登天者便埋頭飛速計算,其中精通算學的佼佼者才能成為“門生”?
一時間龐統都被自己這個想法逗樂了。
不過那後世似乎文風興盛,不然他龐統假托二鳳之名寫個《盛唐算仙傳》?
鳳雛長大了就是二鳳,很合理。
……
李世民對於算學了解不多,但依然精準吃到了一個“檸檬”,滿嘴發酸:
“南北朝後算學複興,為何受益的卻是這宋朝?”
這個問題李世民不需要回答,因為光幕已經說的清楚,世家。
“帝國財賦,半入其家。”
李世民紅了眼睛,他大唐皇帝反而成彼輩長工了?
這句話太過露骨,讓已經在皇位上安穩了兩年的李世民都有點蠢蠢欲動,有點懷念戎裝騎駿馬的時光了。
財賦乃是國本,如此國本被這世家米蟲吃去一半,這國如何不倒?
此刻的甘露殿文武群臣達成了簡單共識:這已經遭南北朝重創的世家,不能再坐大了!
杜如晦想的更清楚:
與其如那博陵崔一般蠅營苟活修那被亂世付之一炬的家譜,何如以盛世載己名?
而隨著光幕的講述,眾人也都看了過來,他們也很想看看,這宋所爆發出的百姓智慧,究竟有多強大?
【說宋必然繞不開影響了全世界文明進程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
這四個基本都出在宋之前:
火藥看名字就知道,會著火的藥,道家煉丹煉出來的成果,咱老祖宗連這種東西都敢吃,隻能誇一句不怕死。
唐朝在火藥的基礎上發明了煙花,至今還是咱們節日必備。
宋金戰爭中火藥開始被大規模用於戰爭,並且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炮,現代戰爭由此而始。】
畫麵上首先出現的是一個仙風道骨的道士,隻見其煞有介事的將幾樣東西一一投入丹爐,架火炙烤,然後丹爐很不給麵子的當場炸開,道士成了個炸毛雞,仰頭倒了下去。
李世民臉色黑了幾分,光幕說他晚年似乎有吃丹藥之嫌他還記得,這東西竟是如此製出來的?而且還會炸?
這群方士果真都是死不足惜之輩!
畫麵一轉,隻見一個燈火輝煌的城樓上,一群年輕人穿著異常華麗的唐服,喜笑顏開其樂融融的望著天空翹首以盼。
很快遠方便有數十條火舌朝著天空蜿蜒而上。
就當貞觀群臣覺得不過如此的時候,火舌猛然炸開,霎時間整個天空亮如白晝,五顏六色的星辰整齊羅列天空之上,組成了一副壯麗的圖景。
“此真乃盛世圖景!”長孫皇後忍不住低聲道。
不止李世民,所有文武一時間震撼不能言:這是人力所能為?這便是科學?這便是百姓偉力?
房玄齡離光幕比較近,此時念出了這一幕景色旁邊的注解小字:
“洛陽應天門,2023元宵節煙花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