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香積寺(2 / 2)

他們二人呆呆看著光幕上引用的史書記載。

兩人都通貫經史,此前看到前朝類似記載隻能感歎一聲,但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發生在並不久遠的子孫後代身上,霎時間感覺仿佛有千鈞重量。

杜如晦看了看失魂落魄的房玄齡,心中忽然冒起來一個大膽的念頭:

帝不仁,則禍及天下。

那太子的選定以及教育,文武百官是不是……

不不不,後世王朝觀我唐之禍,定也會以此警醒,或該先看看後世王朝解決之道?

一時間杜如晦陷入了糾結的心態。

而李世民也在孫思邈的勸慰下平靜了下來。

歸根結底不過也就是又心死了一次罷了。

垮坐在榻座上,李世民自嘲一笑:

還以為這李亨行不軌之事能有何建樹,結果看來還是想多了。

既如此,朕還不如支持那作亂的永王呢。

李世民自暴自棄的想。

隨著光幕上的畫麵徐徐撥動,即使李世民不想看,也不得不麵對這在他看來絕對算得上恥辱的長安收複戰。

【唐收複長安之戰,又名香積寺之戰。

九月,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領河東、朔方、河西三鎮剩餘兵力,以及於闐、回紇諸胡等部,合計十五萬兵馬,並借回紇精銳騎兵四千,號二十萬,由鳳翔出發,向長安推進。

唐軍這邊,以李嗣業為前軍,郭子儀中軍,王思禮為後軍,徐徐推進,最終在香積寺北遇到了列陣的十萬長安叛軍。

此時叛軍的構成已經極為複雜,既有從河北起兵打了一年多的範陽平盧二鎮的邊軍,也有哥舒翰之敗、陳濤斜之敗俘獲並招降的精銳,也有安祿山起兵後招反的六胡州柘羯。

香積寺之戰本質上就是:大唐邊軍對戰大唐邊軍,精銳對戰精銳。

所以我們能看到這場極為血腥的戰鬥沒有任何的花裡胡哨以及戰術,就是最為純粹的對拚對砍。

叛將李歸仁率軍挑戰,被唐軍擊敗,唐軍壓迫至叛軍陣前。

叛軍全力反擊,唐軍抵擋不住後退,叛軍趁機引騎兵踏陣意欲鑿穿唐軍前軍,唐軍慌亂不敵。

前軍有神通大將之名的李嗣業見軍陣潰亂,當即高喊:

今日不以身餌敵,軍無遺矣!

隨即脫去戰袍,手持陌刀袒胸出戰,麵對縱馬踏陣的騎兵一聲大吼,陌刀劈下人馬俱碎,如此連殺數十騎。

李嗣業的英姿幫助唐軍穩定了陣線,重新列陣的陌刀兵跟隨李嗣業結陣,以陌刀破敵,如牆推進。

“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

作為前軍的安西軍所向披靡,郭子儀也率中軍朔方軍壓上,叛軍開始不敵。

叛軍首領安守忠急令事先埋伏在唐軍陣後的曳落河精騎衝擊後軍王思禮部。

但被率回紇騎兵遊蕩在更外圍的仆固懷恩發現,隨後仆固懷恩率回紇騎兵衝擊曳落河精騎後方,叛軍騎兵再次大敗。

隨後李嗣業又率安西軍與仆固懷恩衝殺叛軍側翼,意圖與中軍郭子儀配合夾擊叛軍。

絕境下安守忠與李歸仁也率叛軍拚死回擊,雙方從早上殺到日落,各不後退。

最終叛軍不敵,率殘部逃回長安率先開始了通宵劫掠。

唐軍以陣亡七萬為代價,斬首六萬,生擒兩萬,隨後於次日進城收複長安。

香積寺這座佛寺的周圍鋪滿了屍骸,宛如佛教中的地獄。

常規來說,冷兵器時代精銳軍隊所能承受的建製損失為15%,也就是說一百人裡死十五個能不崩潰,就可被稱為精銳。

因為往往到達了這個數字時,隊伍中的負傷率就已經超過了一半。

而此戰,一天內叛軍戰損達到了六成,唐軍的戰損也接近五成,

可以說此戰唐軍與叛軍都稱得上是當時世界範圍內的超一流軍隊。

這股力量足以擊敗黑衣大食或者拜占庭,橫掃中亞小國更是僅需一兩萬就足夠。

但令人歎息的是這股足以改變世界格局的力量,在長安城外,自己與自己捉對廝殺,雙雙隕滅。】

貞觀君臣都感覺到了入骨的心痛。

在光幕徐徐述說怛羅斯之戰的遺憾時,他們便有所察覺。

這時候的大唐似乎站在了一個能夠觸摸世界頂峰的岔路口。

但可惜最終這個他們親手合力締造出來的帝國,一腳踏入深淵,永遠難以翻身。

李世民已經閉上了眼睛不敢再看。

光幕展示的是後世以繪畫技法所作的,他們想象中的香積寺之戰的光景。

如此精銳的軍隊,本能締造更強盛帝國的軍隊,本應該戍邊保境安民的軍隊。

就這樣意義不明毫無價值的死在了長安南。

隨後呢?李亨要履約了吧,回紇騎兵儘掠長安。

這些躺在地上的,尚未瞑目的士卒兒郎中,有多少人的母親姊妹就在這長安城中?

他們為了解救自己的家人拚死奮戰流儘了最後一滴血。

他們是否知道這李亨與回紇所達成的協定?

這個唐,如何變得如此醜陋,如此令他鄙棄?

李世民不能接受:

“如此覆轍,絕不能重蹈!”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