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說的話大明也就亡國時候發發牢騷,強盛時候也不算差,追思漢唐最多的應該是宋朝,蘇軾、司馬光、辛棄疾、李清照、楊萬裡等人詩詞中的長安,其實基本都是汴京開封。
這樣看南宋的詞人應該是最慘的,畢竟不僅真長安丟了,連汴京也沒了,唐朝也不過國都六陷天子九逃而已,南宋那是直接沒了。
玄宗這半個昏君都把大唐禍禍的夠嗆,大宋那是連著徽宗、欽宗、高宗三個昏君,宋能不亡已經算是奇跡了。
南宋時辛棄疾已經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了,漢武帝唐太宗什麼都不敢想,你能學學孫權就已經知足了。
回頭看唐時的兩京製已經體現了經濟中心的偏移,那時候如果痛定思痛遷都洛陽可能會好點。〗
看著光幕漸漸黯淡下去,李世民端坐在椅子上一臉沉思,並沒有如此前一般興致勃勃拿筆揮毫潑墨。
將一個以綢布包裹好的東西遞給長孫無忌,示意其去送與光幕,隨後就不再言語。
房玄齡則是偷偷捶了捶自己腰部,此次所需記錄內容繁多,邊抄寫邊沉思,反倒是比處理公務還要累的多。
杜如晦則是有點傻眼:“長安六陷?”
天子九逃什麼的杜如晦已經漠不關心,畢竟看後來僖宗的外逃樣子實在是太過於熟練。
“這有何奇怪?”李世民沉思中抬起頭來,嘿然道:
“天子如此暗弱,被放權的節度使哪個不想行魏武舊事?”
如今他們通過光幕與那諸葛武侯有了簡單聯係,因此偶爾李世民對其思考和回憶就多了一點。
在李世民看來,藐視君權的節度使相較於漢末的諸侯,實無分彆。
他還看到長孫無忌已經將那綢布包裹送祭於光幕,一時間李世民的姿態也更為安然閒適:
“非常時,自用非常之策。亂時許節度使逾越之權,事後當一一收回。”
“但這樣看來,晚唐的兒孫們,無人能行此事。”
群臣默然,李靖可惜道:
“若是彍騎和北衙禁軍未廢,則可遣一良將,一一平之。”
杜如晦歎惜:
“若此兩軍未廢,則封常清自能率軍阻叛賊不入洛陽,禍何至此?”
……
將準備好的東西送去之後,孔明也麵有傷感輕聲吟誦道:
“夢到長安三萬裡……”
從文采來看,此詩文采平平,但勝在感情真摯。
說是夢到,但不如說夢回,此事孔明太能共鳴。
畢竟大漢也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那陳子龍出仕即要麵對那大明亡國,他孔明何嘗不是如此?
法正亦麵色傷感,若非時局糜爛,他何至於避禍益州,結果蹉跎歲月至此?
劉備看出來了廳中的氣氛,拍拍手吸引眾人注意力,隨即對孔明笑道:
“吾曾與孔明所說,家舍東南有五丈高桑樹,孔明彼時不信。”
“如今看來,等克複涿郡,當親領孔明一觀。”
並對法正笑道:
“吾在成都亦有聽聞,孝直少時嘗言封侯,有遠誌。”
“吾聽長安之名多矣,如今欲涉足長安,還賴孝直之謀矣。”
孔明執扇笑笑,對著劉備拱拱手。
法正臉皮微微燥熱,但隨即便豪言道:
“這有何難?定取長安,讓主公駕車而觀之!”
趙雲也湊過來道:
“等回常山,定請軍師嘗嘗真定梨,雲少時曾嘗,十多載過去,唇齒留香。”
孔明笑嗬嗬的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張飛則麵色有點為難:
“軍師,等回涿郡俺給你捉兩個小豬仔?”
孔明大笑,用扇子在張飛胸口點了點:
“那後輩盼有冠軍侯,然翼德與雲長合力,未必就差冠軍侯多少!”
“唯盼翼德邊關斬功誇名便已足夠,何言屠戶之事?”
說到打仗,張飛將胸口拍的邦邦響:
“俺可不想跟那安祿山一個死法,大丈夫當馬革裹屍!”
旁邊的徐庶欣慰的看著這一切,這不就是他所求的一切?
如今鳥離樊籠,蛟脫淺水,季漢當有吾名!
徐庶不說話,但腦袋裡已經在思考荊襄那邊的情況了。
恰在此時,光幕也再次徐徐展開,有說有笑的成都府衙一起轉頭看去。
【嗨嗨嗨,首先感謝大佬貴重的禮物!驗證了,真金的,大佬大氣!
就是名字這個是不是得商量一下?俺的真實名字是聞莽啊QAQ。】
隨即眾人目光下移,便看到了這次的兩件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