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偃月刀(1 / 2)

有了李家小娘的這出事,二郎與那錢寡婦的雞毛蒜皮被迅速丟到了腦後。

小太學他當然清楚,但因為看過有年齡限製,因此早早就絕了這個念頭。

隻是啊,沒想到這個小太學竟亦收女娘讀書。

畢竟那錦官也是劉皇叔官府的人,既是如此說,那定然便是真的。

於是次日天剛蒙蒙亮便起床來,拉著小娘洗漱後,便直奔府衙。

如今的府衙早就沒有了舊時的莊嚴肅穆。

李老丈閒時聽成都本地人說過,此前的劉益州,也就是劉焉和劉璋在時,成都府衙稱呼宮。

周圍的四條街道勿說似如今一般挑擔賣貨,黔首隻是在此走路也是觸律,規矩與洛陽的宮城等同。

而在劉皇叔來此之後,如此律條自被廢止了。

來此獻匠造技法以求財的、毛遂自薦想搏名的、拿了幾個雞子來感謝官府指導的、來辦理租牛或租曲犁的、來請教種田之法的等等不一而足。

劉璋留下的府衙實在太大,因此劉皇叔乾脆就劃了小塊家眷們的生活區,其他都被儘作他用。

李老丈循著府內傭工的指路,三拐兩拐後便看到了一個寬闊的院落。

看著一起進來的一些男稚童輕車熟路的穿過月門,李老丈臉上有著不加掩飾的羨慕。

月門旁放著一張矮桌,後麵鋪著席子,一個年輕人的郎君跪坐在上麵,輕輕打著哈欠,桌子上還掛了一個木牌。

於是李老丈人湊了過去,揖了一禮,規規矩矩道:

“小太學報名可是在此處?”

這個郎君止住哈欠,瞧了瞧桌上木牌的報名處三個字,好奇道:

“識字?”

看李老丈點點頭,便繼續問道:

“學子可識字?”

“識得一些。”李家小娘脆生生道。

那郎君勾勾畫畫自語道:

“那便不用入蒙學班……”

隨即抬頭:“籍貫?姓名?”

李老丈搶先道:“兗州山陽人,李氏。”

隻見這郎君看了看這對父女,搖頭道:

“老丈,玄德公交代,若要入學,即使女子亦需一個名字。”

“否則偌大一個學堂,七八個劉氏女,九十個李氏女,如何分辨?”

“可…”李老丈啞然,隨即便也覺得有道理,不過隨即犯愁:

“可確實無名……”

這郎君伸頭看了看,李家父女身後已經又排了三四戶前來報名的,於是快速道:

“詩經有雲,靜女其姝,不若喚名李姝如何?”

“若是可行,現在便登記,若不可就先請回,等小娘取好名字再來。”

“那就叫李姝。”李老趕忙道,不願再多折騰。

旁邊的李家小娘抿嘴笑著,雖然還沒上學,但卻已經覺得這裡蠻好了。

那郎君快速寫好一個木牌塞到李姝手裡,示意他們進去找人招待即可,隨即趕忙招呼起下一戶要登記的人。

“籍貫?姓名?識字否?”

“閬中人,名狐篤,有狐綏綏的狐,碩大且篤的篤。”

李姝回頭看去,看到了一個身高與她仿佛的少年郎。

獨自一人前來報名,而是否識字似乎也不言自明。

李姝不由得有些羨慕這個名為狐篤的氣度與學識。

李老丈循著月門進去時恰巧有人出來,於是趕忙拉著李姝站在一旁讓道。

兩位麵容俊朗的大先生朝他點點頭,隨即相談著走遠,依稀間還能聽到話語:

“……元直走的匆忙,荊襄……忘了讓其帶這……”

“……遣一人輕舟…”

孔明回頭看了看那帶著女兒隱沒入月門的李老丈笑道:

“又有一位女學子,可喜可賀。”

一旁的劉巴點頭同意:

“如今織娘多金貴,不從織娘而從學塾者,實少。”

這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兩人回過頭隨即繼續商談。

昨日本來打算隻是吃個陶火鍋餞行,沒想到中途便開始飲酒。

最終徐庶乘醉登船,縱歌分彆。

走的太快,加上孔明也小酌了兩杯,於是回頭才忽然想起來:

本來還準備了一些東西呢,結果沒成想居然給忘記了。

於是早上孔明便來尋掌管商貿的劉巴,打算借上一條小船。

劉巴自無不可,兩人安排妥當之後,一條小船由劉備的親衛護送,船上載著一大二小三個箱子順江而下,直奔荊州。

小舟往南,直入西漢水,隨後順西漢水往東。

過江州城時,操船的親衛看到江州的碼頭上堆的儘是黑乎乎的石炭。

“這程畿太守倒是個能人……”

趕路頗為枯燥,既然有人開了話頭,六名親衛也一邊警戒周圍,一邊隨口閒聊。

“這程畿太守是被主公說服的那位江陽太守?”

“可不是?主公鎮江州時親自拜訪,得其兩不相幫的承諾。”

“那石炭礦山就是被這程畿太守發掘的吧?諸葛軍師都誇程太守解主公之所急呢。”

“主公麾下能人何其多也?”

這是個共識,於是親衛們八卦的心思便很快轉到了那前益州牧身上。

“也不知道那振威將軍日子過得如何?”有人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