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偃月刀(2 / 2)

他們是劉備的親衛,自是以劉備馬首是瞻,振威將軍便是劉備對劉璋的稱呼。

“主公仁德儘歸其財,日子肯定過得好多了。”

“那可未必,江陵畢竟有關將軍呢,在關將軍身旁誰能自在?”

隨著幾個親衛的閒聊,萬重青色山一晃眼而過。

而這幾個盒子送到關羽麵前時候,亦讓關羽十分好奇。

“孔明送的?”

徐庶拍拍腦袋,旋即明白過來:

“定是喝酒誤事,讓幾位多跑一趟。”

對著親衛們拱拱手,徐庶心說下次即使喝酒,也定要先確認事情都已經交代好了,不然實在誤事。

而箱子既然送來,那自然要打開瞧瞧。

較小的盒子是一柄長劍,裡麵有劉備所寫的字條,徐庶拿起來讀了出來:

“成都府庫藏品之一,得時便覺與元直頗為相配,故留存至今。”

徐庶喜不自勝,抽出試了試鋒刃,隨即便拿在手裡不再鬆開。

稍沉一些的箱子裡是數十顆黑乎乎的圓球,旁邊有孔明的親筆,徐庶默念:

“此乃青鬆道人所製煙丹,遇火即燃,生濃煙,一丈內不可見,望巧用之。”

徐庶又讀了兩遍,隨即笑了出來:

“好個孔明,自己想不出來如何用便丟與我?”

不過這東西,說不定還真有大用……

還沒等徐庶琢磨完,就聽關羽低喝道:

“好刀!”

轉身望去,那個最大的木箱已被拆開,裡麵躺著的長柄大刀已經被關羽握在手裡。

同樣一張字條落在地上,徐庶撿起來,上麵簡簡單單一句話:

“取牂牁郡所貢上等石炭,仿祥瑞之形鍛製。”

徐庶有點沒看明白,但關羽異常清楚:

這不就是後輩光幕中那個“關羽”所持的武器?後輩有人稱其為青龍偃月刀。

這名字倒是恰如其分,刀形似偃月。

至於所謂的上等石炭……關羽記得聽公安縣的鐵匠抱怨過,石炭亦分品級。

燃燒時濃煙越少的石炭,所鍛之鐵品質愈好。

既然能被稱為上品石炭……關羽取了旁邊演武場的一條長槊,隨即擰腰下斬。

一刀下去,槊刃一分為二,還陷入石磚地板少許。

“好刀!”

關羽大聲稱讚了一聲,心中也愈發歡喜。

“難怪兄長遣諸位急送,煩請轉告兄長,羽定不辱命!”

此般事了,關羽徐庶重新回到廳內落座。

看著關羽將這偃月刀帶入廳內,靠在身旁,徐庶抿嘴一笑:

“看來關將軍求戰心切。”

關羽大大方方點頭:

“兄長益州漢中連戰連捷,而荊襄不得寸進,與兄長相交,愧矣。”

徐庶搖頭:

“許都亦有聽聞,樂進本為將軍刀下之鬼,隻是主公彼時不願輕啟戰端,故饒其一命罷了。”

關羽興奮之色微微收斂,捋著美髯也不評價,隻是問道:

“如今已有戰機?”

徐庶抱拳,肅然道:

“如今曹賊有重兵屯於襄樊,關中,壽春三地。”

“襄樊拒將軍,壽春防孫侯,唯有關中之地,意欲定雍涼,然而此時為漢中所阻,進退失據。”

正廳中有一幅地圖,徐庶踱步過去,對著地圖侃侃而談。

隨即伸手,從許都朝著襄樊拉了一條線道:

“曹賊知主公據益州漢中,定會八月起大軍進荊襄,以揚其威。”

“既如此,關將軍何不先啟戰機,迫使曹賊出軍?”

關羽滿臉感興趣的神色,看著徐庶用手指在荊襄畫了個圈之後,將食指移到了漢中:

“且吾深知士元秉性,既知荊襄有戰事,定會出精兵擾襲關中。”

“如此一來,荊襄漢中兩路其動,曹軍必二顧此失彼,疲其軍,勞其役,勝機自顯。”

關羽胡子捋的更快了,他對於兵法的理解向來大巧不工。

在關羽看來,徐庶的計策堪稱簡單:曹軍定然是要準備萬全之後才揮師南下。

既如此乾脆就率先出手,你打算等割完麥子再出兵?偏不遂你心願。

反正不管是荊襄還是漢中,我們出兵更少,後勤壓力也更小。

唯一問題就是荊襄之地,他關羽能否以少擊多,將曹軍徹底拖進來。

以及通信困難的漢中與荊州能否有默契的聯動。

荊襄的問題對於關羽來說不是問題。

至於漢中軍與荊州軍的默契,關羽選擇相信徐庶。

拿過偃月刀,關羽重重道:

“那便出軍!當取襄樊!”

史書有記載,“元初六年,詔令……男女五歲以上四十餘人又……三十餘人並為開邸第”,可見漢代對女子入學的態度算是比較包容。

偃月刀亦是馬戰兵器,直到宋代才出現。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