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1 / 2)

李靖滅吐穀渾的兩路行軍路線在光幕上被標注的清清楚楚。

成都府衙的眾人也看得明白,即使從全部的大唐疆域來看,這條行軍路線也依然醒目。

“從河西追擊直入西域,當初冠軍侯長驅六舉電擊雷霆,想必便是如此風采!”

孔明說著還有點可惜,這大唐李衛公確實用兵如神,但是咱大漢也不差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從後世的角度看看冠軍侯用兵之法?

雖然指著地圖孔明也能將冠軍侯的功績說出來個大概,但總歸光幕中裡這種會動的圖要更加直觀一點。

張飛也頭一次有了嚴重的危機感。

他最近多讀史冊,其中同樣也有講述衛霍功績,但看史冊的心態與如此所見自是不同。

畢竟赤壁之戰曹賊還號稱八十萬大軍呢,但實際上若真有八十萬,不說周公瑾能不能勝,曹賊自己的後勤怕不是就要先被吃垮。

但這李衛公的戰績以及行軍圖切切實實擺在麵前,那感覺便完全不同。

張飛自忖若是讓他領軍與這李衛公對壘,他所能憑恃的大概也就剩一腔勇猛了。

而就這一腔勇猛,唐軍也完全不缺。

那被包圍能就地反擊的薛姓兩將,那僅百騎就敢朝著數千騎衝鋒的契什麼來著,讓他張飛上也未必能做的更好了。

“子龍近日有空無?”

張飛一念既定,湊到了趙雲麵前:

“那雜色精騎有空讓俺看上一看?”

趙雲滿臉無語,精騎就精騎,非得帶上雜色是要怎樣?

【有人說,李靖可能是史上最無聊的一個軍神。

因為他能夠將一場波瀾壯闊的史詩級的戰爭打的讓人感覺味同嚼蠟。

戰前料敵必中,戰中有的放矢,戰局毫無波瀾,便是李靖司滅國戰的寫照。

內戰外戰全部打滿,水師騎兵全都精通。

從大江到大漠,從山地到高原,從攻城到追擊,全戰全勝。

與衛霍同時代的西方有另一位軍事奇才,即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凱撒。

這位無冕之王在澤拉之戰擊敗對手後,向元老院送了一封著名的捷報:

我來,我見,我征服。

簡短的話語同樣可以作為李靖生涯戰役的最好注解。

出擊,滅敵,滅國。

簡簡單單的三步走,但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將領在其中轉圜碰壁不得其要領。

生涯幾戰全是速勝,沒有拉力賽式的後勤比拚,沒有等待對手犯錯的長期對峙,也沒有兵行險著的絕世一賭。

也正是依靠這種相當健康且沒有空耗國力的戰法,初唐才能一邊滅國一邊恢複民生兩不耽誤。

有人說絕世名將的作用就是加快曆史的進程,李靖無疑將這份工作完成的相當好。

而最終的晚年也依然算是順風順水:

貞觀十一年改封衛國公,恩寵備至。

十四年李靖妻子去世,這個老人傷心欲絕,二鳳出於安慰和表彰老將軍的想法,仿照衛霍舊事,將李靖的陵墓修成了突厥鐵山、吐穀渾積石山的形狀,以彰顯戰績。

十七年時二鳳感懷當初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逐漸凋零,令閻立本在淩煙閣繪二十四位功臣,李靖列第八,位於尉遲敬德之後。

十八年二鳳親征高句麗,出發前問李靖去不去,李靖說陛下你等等我病快好了,一定帶我一個。

但二鳳尋思老將軍都七十多了,還是好好養著吧。

不過這段故事在《隋唐嘉話》中記載的是李靖不願意去,二鳳笑眯眯說:

勉之,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

嚇得七十三歲的李靖健步如飛,求著要一起去。

但要說一句,隋唐嘉話成書於安史之亂前後,且這本書的分類是筆記,所以看看就行了,難當真。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重,李世民拖著同樣病重的身體去見了李靖最後一麵。

同年五月,李靖病逝,諡景武,陪葬昭陵,兩個月後李世民病逝,貞觀這個年號也徹底結束。

相較於白起韓信嶽飛的不得善終,衛青霍去病的各有遺憾。

李靖的一輩子就跟他的打仗風格一般,一片坦途。

不過這位老爺子病逝時多半很難想到,他精彩的身後事才剛剛開始。】

〖諸葛亮:這宋,臨有外敵竟還自戮能臣良將,殊為不智也!〗

“最無聊的軍神……”李世民不由得莞爾。

杜如晦落筆,感歎道:

“不顯智名,不誇勇功,出戰勝而不忒,藥師將軍真乃孫子所言之善戰者。”

“古往今來讀孫子兵法者不知凡幾,能如孫子兵法所言而行者,不過寥寥。”

李勣點點頭道:

“如杜尚書所言,藥師將軍之用兵,無出其右者。”

“如此名將乃之重寶,不宜軍陣涉險,請為國惜身。”

“不若居長安授兵法,衝陣冒死之事,請由李勣來!”

李勣話語說的鏗鏘有力,但其中的意思太過直白,連杜如晦都趕忙掩麵,怕自己直接笑出來。

李靖當即瞪大了眼睛:

滅突厥之戰是看你濃眉大眼才讓你協助分功的,結果反倒先惦記上老夫鍋裡的肉了?

“擒頡利後北部空虛,臣觀那薛延陀似有反意,亟需宿將坐鎮以懾其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