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久督並州,正適震懾薛延陀。”
李靖當即也給李勣找了個好去處。
薛延陀的珍珠毗伽可汗真名夷男,乃是李世民去歲新冊封的。
李勣不否認這薛延陀遲早需要敲打一下,但遠不是現在。
笑看兩個宿將的鬥嘴,李世民倒是對那名為凱撒的捷報很感興趣:
“短短七字,言語雖直白,然睥睨之意頓生。”
尉遲敬德向來少言寡語,秦瓊扭頭笑道:
“大家可是憾不能為敵乎?”
遺憾兩個字很直白的寫在李世民臉上:
“恨不能領敬德叔寶為鋒銳,衝其陣。”
說著有點悵然道:
“洺水至今,已曆八年矣。”
二十三歲在洺水之戰勝劉黑闥,這是李世民記憶中最後一次全力以赴的戰鬥。
從那以後天下既平,天策上將不再提劍而是換成了提筆。
如今才三十歲,他還能騎駿馬日趨數百裡,開強弓百步外正中靶心。
但已經沒有一個能讓他全力以赴的對手了。
李世民一臉的寂寞如雪,然後在聽到自己將李靖比作司馬懿時破了功:
“定為誣言!”
“司馬懿這前忠後亂欺偽狡詐之輩,如何能比得藥師將軍!”
甘露殿群臣議論紛紛,也覺得這乃是無稽之談:
藥師將軍是吃飽了撐的還是怎地?
那司馬懿又不是一拍腦袋才篡魏的,在此之前做了多少準備工作?
而且藥師將軍固然用兵如神,但咱陛下好像更勝一籌吧?
房玄齡推斷道:
“多半是後輩文人隻聽得小道閒談,隻求尋趣便略為潤色記於私冊。”
於是此事放下不表。
李靖看到後麵則是算了算自己的壽命,隨後滿臉灑脫:
“老臣與陛下同休,何其榮也。”
相較於李靖的滿臉灑脫,李世民就一臉無奈了。
“藥師長朕二十有八,想不到去時不過相差兩月。”
不過……李世民隨即就大大咧咧拍拍身旁的孫思邈:
“如今朕有孫藥王,看來定不能與老將軍同去嘍!”
甘露殿這本就是私會,因此李世民也是頗為輕鬆,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李靖也是大笑,隨即就看到了光幕上的文字,不由得也莞爾:
“看來武侯這是在為嶽將軍說怨呢。”
李世民之前大略與他們講過後世的武侯祠,以及親書出師表立誌北伐的嶽飛。
如今這光幕似有宋皇也在看,武侯為其鳴不平也是在意料之內。
沒看陛下說起來這承唐的宋也是滿腹牢騷麼?
……
汴京花苑內的趙匡胤一時間有點委屈:
“朕哪曉得這嶽飛是誰?”
此前看到光幕關於渭水之盟的閒言碎語,莫名其妙又拐到了他大宋身上時,趙匡胤就已經覺得委屈了。
不過已經被臣子當麵指責的夠多了,也不差這一次。
因趙匡胤深思熟慮後……忍了。
結果又來一條指責,且用的還是諸葛武侯的名頭。
趙匡胤一時間心中滿是疑慮:
彼宋真乃我宋?但,何以至此?
【其實從後世梳理出來的李靖神話脈絡中,李靖應當是見過自己神像原型的。
眾所周知隋唐都崇佛,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了這麼個故事:
李世民跟隨老爹起兵平定天下時,軍中來了個神將。
長著豬的腦袋,大象的鼻子,自稱是毗沙門天王。
靠著這個神將坐鎮,李世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後來李世民登基後為了感謝,便下詔天下公府都要祭祀這毗沙門天王。
這個故事當然是扯淡,畢竟跟普通人解釋李世民如何戰無不勝太過麻煩,伱直接跟他說李世民有神將保佑就非常直接。
而毗沙門天王這個信仰本就來自於印度佛教,既是保護神也是財神,而且經曆過南北朝和隋朝的佛教洗禮,唐朝民間也多崇佛,所以供奉這毗沙門天王實屬稀鬆平常。
不過估計李靖老爺子自己都想不到,在他死後,他的軍神形象逐漸與這毗沙門天王融合,並將對方“奪舍”了。】
國慶忙到飛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