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隋唐嘉話(2 / 2)

那武家小娘確實有玲瓏剔透之心,近月能感覺到承乾較之以往已經活潑不少。

唯一問題就是想到這小娘後來是自己的才人……李世民掐斷了這個念頭。

這段話標誌著此事暫且壓下,看大唐皇帝怎麼處理太子就是了。

那麼另一邊也就理所應當的……

“隻需大家一言,臣定將執侯君集縛於殿前。”

尉遲敬德起身請道。

不過這次房玄齡就先搖頭了:

“豈能因十年後未出之罪,加刑今人?”

尉遲敬德坐了下去,他也明白過來,若是真按這麼算的話,陛下就理應先斬了太子……

氣氛略有沉悶,蘇定方看著光幕上的文字一副瞠目結舌的樣子:

“這後世既崇陛下,因何想掘昭陵?”

這還得要李靖與蘇定方小聲說明了一下他才明白過來:

“千年多戰亂,史冊典籍多有損毀,如此算來陪葬於陵墓者反倒留存頗為完善。”

對後世的開陵之行徑,李世民雖然不能接受,但也理解。

畢竟那曹氏墓如何待遇也通過光幕知曉,昭烈帝墓依然祭祀也是看的明白。

甚至一時間還振振有詞了起來:

“既如此,《蘭亭》合該入昭陵!”

“否則豈非讓後世子孫失望?”

杜如晦一臉淡定:

“既如此,請陛下將《蘭亭》真跡祭送於光幕,贈後世。”

李世民當即不說話了,於是笑聲也充斥在甘露殿中。

不過杜如晦也就說說,畢竟看這後輩聞莽之所言,即使送過去了,怎麼證明是真的也是個大問題。

【侯君集為什麼要謀反是許多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的問題。

這裡丈育up主倒是可以鬥膽做個推測。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做路徑依賴,它同樣適用於社會學、心理學、曆史研究等等。

簡單說就是技術或者製度的演變都很容易依賴路徑,不管這個路徑是好還是壞,侯君集可能就是如此。

首先,老侯同誌算得上是將星,但算不上名將。

滅高昌之後,老侯忘了此戰是李二鳳力排眾議推進的,在破了高昌國都後老侯就忘了自己姓啥了。

帶頭縱兵劫掠高昌府庫,並且在沒有告知中央的情況下私自對高昌王室權貴做了流放的處置,這就是老侯乾的事兒。

有鑒於此,班師回國後迎接老侯的是牢獄之災,雖然艱難脫罪,但封賞是不要想了。

於是老侯就跟李承乾攪合在了一起,本人與東宮來往密切,女婿賀蘭楚石也擔任了東宮千牛衛,算是李承乾的心腹。

但從貞觀十四年到貞觀十七年,這注定是讓二鳳血壓拉滿的三年。

這三年,魏王李泰在編《括地誌》,走在青史留名的康莊大道上。

晉王李治在討李世民歡心。

太子李承乾在搞男人。

貞觀十五年因私引突厥群豎入宮被李世民一頓臭罵後,李承乾就在叛逆的路上一去不回頭。

貞觀十六年李承乾看上了十餘歲的太常寺男樂童稱心,特邀同吃同住,並在身邊寵信道士秦英、韋靈符等人。

二鳳知道了大怒,於是拉起來嘚巴一刀全砍了,結果李承乾以淚洗麵,給男樂童稱心在東宮立牌位,並帶著東宮上下一起憑吊,結果自然又是一頓臭罵。

兄弟們在對著太子之位衝鋒,太子本人岌岌可危,於是李承乾問老侯怎麼辦。

老侯略微尋思了一下,翻出來當年玄武門的ppt,改了幾個字就交給了李承乾。

這時候侯君集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因為站在他的角度來看,初唐真正的猛將就兩人,北麵的李世民和南麵的李靖。

如今李世民當了皇帝都二十年沒打過仗了,李靖更是垂垂老矣不能行事,而且咱老侯還親自操刀過玄武門。

整體就還是那句話:優勢在我。

意外發生在有所聯絡的齊王李祐身上。

而這個意外也簡單的令人感覺難以置信:

李祐的老師權萬紀是個複古派,以魏征為偶像,有事兒沒事兒就要勸諫,不讓夜不歸宿,不讓開趴體,齊王很不快樂,而且不服管教,經常頂撞。

權萬紀處理方法很簡單:伱把你家長給我叫來。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李世民臭罵李祐,李祐給權萬紀添堵,權萬紀給李世民打小報告,形成了一個完美閉環。

最終權萬紀受不了了,要上京告禦狀。

李祐也乾脆,直接截殺了權萬紀並肢解。

可,怎麼跟老爹交代呢?

李祐一拍腦袋,有了主意。

於是在無糧無兵無錢的情況下,齊王殿下造反了。

造反還沒十五天呢就被同縣兵曹鎮壓,扭送長安。

然後審著審著,老侯和李承乾就都被挖出來了。

老侯的玄武門2.0版ppt還沒用上呢,整件烏龍事情就已經結束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