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仕途起飛未半而中道崩殂(2 / 2)

皇帝噶之前還吃了自己帶回來醫生的藥物。

王玄策就屬於仕途才剛開始啟航,結果船沉了。】

李世民感覺自己還是小看了這塊地方,眉頭不受控製的揚了起來,還用手指掏了掏耳朵:

“多少?”

但其實都不用解釋,光幕說的通俗明白,李世民隻是難以置信,而且那糧食出口意思也簡單好懂。

“十四億人口……還有賣糧食的餘裕?”

作為對比,李世民想起來另一組數據:

“朕記得,大業四年,華夏有口四千六百萬,乃隋之極盛也,此數尚不及半億。”

杜如晦出列道:

“此乃後世之數,縱覽後世,其有科技之助,務農之法遠超我等,自可供億萬之民。”

說是這樣說……但李世民還是難以釋懷。

大業五年有近九百萬戶,而到了開唐的武德年間,大略查來的數字是兩位百萬戶。

乍一看似乎隋末大亂死民三千萬口,但李世民也是認真研究過的。

大業四年和五年,煬帝花了大力氣搜括隱戶,並且為了增加稅收,強製兄弟必須分家,然後按戶收稅。

雖然稅收大增,但李世民回頭總結認為,此乃大亂之始。

所以前兩年李世民還曾專門增加律例:父母若在,子女分家當罰。

對於清查隱戶的建議也是已讀不回,並還出台了對於生育嬰孩的獎賞政策,讓百姓休養生息。

煬帝的手段雖然被他詬病,但至少確實是花了大力氣厘清了人口,隻是如今一對比……

“近乎二十個大業年間……”房玄齡也驚歎。

同為宰輔的杜如晦明白老友的心情:

“真不知後世此等之國,有何治國良策。”

而在另一邊,武將們都已經頗為意動了。

李世勣總結了一下:

“無甲,無兵,無馬,無險。”

然後與李世民一樣揚眉驚歎:

“這豈不是能任意攻伐?”

而看著後世曆數的那些開伯爾山口過客,李世勣羨慕不已:

來來往往國家這麼多,為什麼不能多我華夏一個!

蘇烈猛點頭,長孫無忌則是老實不客氣的瞪視過去:

這塊功勞是我先看上的!

而在看到那一個東天竺的小國就敢豪言供應二十萬大軍的糧草,長孫無忌覺得必須要爭一下了:

“懋功將軍既有滅薛延陀之功,何不彌陛下之憾,修高句麗之武略參詳?”

李世勣如今徹底支棱起來了,絲毫不讓道:

“等大唐海師初成,以奇兵襲之,水陸並進,高句麗彈指可平。”

“隨後正宜轉道向西,以騎兵乘海船,平天竺更是指日可待。”

長孫無忌圓臉漲得通紅,但最終,圓短的手指對著李世勣指了兩下後,最終還是恨恨放下。

如今無官,說話都不夠大聲,要不要還是旁敲側擊一下陛下,對自己儘早起複?

他長孫無忌也想為國儘忠啊。

李世民對此向來渾不在意,畢竟這些舊臣雖然會爭,但最終決定權一直都牢牢握在他手裡。

對於王玄策的遭遇,李世民隻能深表同情,然後也沒啥辦法。

畢竟那時候他已經噶了,還能怎麼辦?

而且如今王玄策都已經被儘早啟用了,如此算來也算了無遺憾了。

李世民摸著微微蜷曲的胡子在思考後世這隨口所說。

在他國駐兵?那這小國除了需要負擔兵馬的糧草之外……

是不是理應還得給大唐酬勞?

【因為二鳳的突然離世,王玄策起飛的仕途戛然而止。

同樣因為二鳳的突然離世,突厥人又又又準備造反了。

這次造反的主角是大唐的將軍阿史那賀魯,也就是咱們前麵簡稱的小魯。

小魯是從西突厥被大可汗追殺逃出來的,投奔大唐之後的靠著當帶路黨,在滅龜茲國之戰有功。

後來慶功時二鳳對其很是看重,甚至親自將自己的袍子披到小魯身上以示榮寵,更是官嘉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待遇甚厚。

但人跟人向來都是不一樣的。

有人在二鳳死後哭著想要以身殉葬,比如放著放著都布可汗都不當的阿史那社爾。

有人在二鳳死後第一時間就想著造反自立重新當可汗,比如留學生小魯。

而也是至此開始,西突厥的滅亡正式拉開了序幕。

而已經在長安掃了三十年大街的蘇定方,也終於轟轟烈烈的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