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說“我就是這下灣村人,把油渣拉回去當肥料,種莊稼種菜肥力足,後勁大。”
裴太峰說“這油渣還可以喂豬啊!我小時候家裡就用油渣拌麩子加爛菜葉喂豬,上膘快。”
年輕人說“現在的豬吃著口細了,你得往油渣裡拌麥麩或包穀麵,否則豬不好好吃。”
裴太峰問“你每天都來糧站拉油渣嗎?”
年輕人說“隻要糧站榨油,就產生油渣,我就來清理,不然招蒼蠅、招蟲子。”
幾個人走出榨油廠。加工廠廠長說“現在庫房裡原料充足,麵粉機和榨油機吞吐量大,就是米麵和成品油銷售緩慢,除了供應統配糧油外,附近群眾來糧站正常購買米麵油的較少。價格就相差二三分錢,群眾寧願去私人糧店購買。加工產品變不成錢,職工們乾著急啊!”
裴太峰憂憂心如焚的走出下灣糧油加工廠。
北京吉普剛駛出下灣糧油加工廠,裴太峰就向白武周問道“這榨油廠榨油產生的油渣是賣給了下灣村那個年輕人,還是當做垃圾送人了?看那個年輕人理所當然的樣子,好像是他反過來給榨油廠幫忙似的。”
白武周微微一笑,說道“據我所知,咱們五個糧油加工廠榨油產生的油渣都是白白送給附近群眾的,也就是送給廠長在附近村子的關係戶。不僅油渣白送人,就連麵粉加工廠磨麵產生的大量麥麩也白白送給彆人,可能廠長能從中得到一點好處。”
裴太峰在自己大腿上猛拍一掌,說道“這也太大方、太浪費了。咱們加工廠職工連工資也發不全,廠長竟然把可利用的資源送人,難道不會賣給養豬專業戶嗎?不會變成錢嗎?”
白武周說“這種現象時間長了,已成慣例。”
裴太峰好長時間不說話了。
北京吉普向青隆糧站駛去。
行駛途中,北京吉普超過一輛蘭拖車。
裴太峰見這輛蘭拖車廂裡裝著米、麵和糧食,下意識地讓司機停車擋住蘭拖。
裴太峰和白武周下車。駕駛蘭拖車的是一位年近四十歲的瘦麻子。
白武周出示證件說明情況後,麻子說“我是用麵粉、大米去村子裡換小雜糧的。這一帶群眾都在山裡種植各種雜糧,雜糧不是主糧。群眾用他們眼裡不值錢的雜糧換來城裡人才吃得上的大米白麵,非常樂意換。用山裡人的話說,他們等於把大米、白麵種到山上了。”
白武周被麻子的話逗笑了,誇讚道“虧你想得出這麼絕妙的主意,還是你腦子好啊!請問你是怎麼個換法?”
麻子受到誇獎,得意的說道“這很簡單,一切都是現成的。我先從青隆糧站購買袋裝的大米和標準粉,用蘭拖拉到附件半山村子裡叫賣。我是隻用小雜糧換米麵,不賣也不用麥子換。
“具體換法是兩斤穀子、糜子、青稞換一斤白麵或一斤大米。大豆、豌豆、綠豆等豆類糧食三斤換一斤大米或白麵。蕎麥、燕麥、高粱也是三斤糧食換一斤大米或白麵。
“由於這些經濟作物產量不大,每戶群眾家裡不是很多。你看,我是大袋、小袋都拿著,杆秤、抬秤都有準備。”
白武周往蘭拖車廂裡一看,果然是這樣。又問道“你換來的這些雜糧都賣給誰了?換一趟雜糧能賺多少錢?”
麻子眉飛色舞的說“現在城裡人都興時吃雜糧,雜糧價格比大米、白麵的價格還要高。不論是賣給私人糧油加工點還是私人糧店,你有多少他們收購多少,且不討價還價。
“我一天差不多能換出去十袋白麵,五袋大米。除去柴油錢和有些費用,換一趟雜糧能賺二百元錢。”
白武周感歎道“你這個生意好啊!穩賺穩拿。你就是個大拿哦!”
裴太峰感歎,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物物交換商品流通方式,曆經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仍然在農村活躍著。這不知是曆史的倒退,還是人類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