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整合資源(2 / 2)

辦事 大川壩老奐 4940 字 10個月前

金正光對裴太峰改革發展全縣教育事業的計劃非常賞識,讚不絕口,鼓勵這位年輕副縣長按自己的想法爭取項目,爭取資金,抓好落實。

裴太峰打電話喊來蒙楚,讓他組織文教局筆杆子撰寫四個報告。

一是關於將黃岩縣羅家橋,柳家營,三坪,石壩,新寨五所鄉級中心小學升格為九年製學校的報告,報告裡列出五所鄉級學校升格需要擴建校舍的具體項目和預算投資。

二是關於將黃岩縣城關九年製學校改造為獨立初中的報告,列出黃岩縣第一初級中學教學樓改造和實驗室建設項目。

三是關於新建黃岩縣第二初級中學的報告,對這所獨立初中做詳細規劃,設計建設方案。

四是關於組建黃岩縣第一高級中學和黃岩縣第二高級中學的報告。組建這兩所高級學校雖然不需要校舍建設,但需要配套附屬設施和教學設備。

縣教育局將這四個報告弄好後,呈報縣政府。縣政府同意後,再以黃岩縣縣政府文件上報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蒙楚一一記下。

裴太峰又吩咐蒙楚及早謀劃五所鄉級中心小學升格和縣城學校整合、建設後的教師資源調配,按照各學校所處位置合理配備師資力量,確保涉改學校教學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還未等縣教育局撰寫好相關報告,1997年元月上旬,金州市召開黨代會。原金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事局局長周凱斌提任金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進入新一屆市委班子。

在隨後召開的市人代會上,作為非黨乾部的常爾凡當選為金州市副市長。

出人意料的是,在1997年春節前四天,常薔提任為金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因為金州市正在換屆,市四大班子和法檢“兩長”選舉完成後,市委、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主要領導都麵臨調整。在這個節骨眼上,市上各單位領導人心惶惶,裴太峰一時不能去金州市彙報黃岩縣教育方麵的工作,他又專心研究起縣上的文化工作。

因為黃岩縣文化局與教育局合並在一起,人員又在一起上班,文化部門成為可有可無的邊緣化單位。在人們普遍重視教育的的影響下,文化局幾乎沒有存在感。

裴太峰通過調查了解,覺著當務之急是把新建的黃岩縣文化館利用起來,不能讓這麼一棟漂亮的公用設施閒置。

而如何填充運用文化館大樓,關鍵是把文化從文教局分離出來,單獨設立文化局。

有了獨立的文化局這一部門,並任命了文化局局長,文化局長就會操心文化係統的辦公場所,就會想辦法購置辦公設備,就會整體搬遷到文化館大樓辦公。

裴太峰還考慮到,為了一次性解決文化係統遺留的難題,成立黃岩縣文聯和其它文化協會,搭建起框架,使群眾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

裴太峰向尤誌堅和金正光彙報了自己對文化工作的一些思考,縣上兩位主要領導都非常讚同裴太峰的計劃,認為早就應該這樣做了。

裴太峰又電話喊來蒙楚,讓文教局給上級部門打報告。一是給縣政府呈報關於設立黃岩縣文化局和黃岩縣文聯的請示,兩個單位均為正科級行政單位。縣文化局需行政事業編製20名,縣文聯需15名編製。這兩個請示由縣政府呈報市人事局。

二是給市文化局呈報關於建設黃岩縣城關鎮和下灣鄉文化站的報告,關於解決黃岩縣文化館辦公設備經費的報告,關於解決黃岩縣旱作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補助經費的報告。這幾個報告內容單一,要儘快撰寫好,1997年春節過後,即去市上相關部門彙報。

蒙楚聽了,立即回去準備。

裴太峰知道,馬澤君轉正市文化局局長時間不長,一時不會有工作變動,他要讓這位文物收藏家支持下級文化單位。

裴太峰清楚,市文化局從去年開始實施鄉鎮文化站建設項目,給每個鄉鎮文化站建設投資15萬元,縣上配套5萬元,共20萬元。

裴太峰的想法是通過爭取城關鎮和下灣鄉兩個鄉鎮文化站,用文化站項目經費武裝縣文化館。因為下灣鄉距離縣城較近,城關鎮就在縣城,可不用實施這兩個小項目,在縣文化館大樓裡懸掛兩個鄉鎮文化站牌子即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