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夏收視察一(2 / 2)

哈蘭德領主 林泉隱士 6855 字 2024-04-08

雖然索羅斯是李察的親舅舅,同李察之間關係非常親近。李察在發跡之時,索羅斯家族對他的幫助也非常大,稱得上恩情深重。

但是涉及到大政方針,李察的意誌非常堅定,隻要他活一天,赦免農奴的製度在哈蘭德領就一定會推行。索羅斯的反對,根本不會影響李察的決心。

溫迪從小就是李察的跟屁蟲,三觀受到李察影響非常深,封地中製定了與哈蘭德公爵領相同的法令。

這塊領地她幾乎完全交給李察安排的官僚階層管理,溫迪自己依舊居住在威廉堡中,一心專研魔法,不熱心參與領地經營。

維托是蘇菲亞的遠房堂叔,已經接近七十歲的年齡,他投奔哈蘭德領非常早,是領地最早的幾名中隊長之一。在李察麾下奮鬥了十幾年,趕在退休前終於封爵成功。

儘管蘇菲亞兄長羅格、奧拓在哈蘭德領位高權重,是文官係統中排名最靠前的幾人,可以調動的資源遠超一名世襲男爵。但是社會地位,家族榮譽同維托這些世襲貴族根本沒有可比性。

維托的封爵,被斯托怕家族的人視作再一次複興。

格蘭特王國是一個極端重視力量,重視軍功的國家,有極端頑固的軍國主義傳統。沒有軍功,不是世襲貴族,在政治地位上就是下等人。

羅格、奧拓這些領地高官,遇到世襲貴族都要下馬、鞠躬,會議上爭執、吵架也無法大聲說話,被世襲貴族毆打了也隻能忍氣吞聲。到了子孫後代,維托家族隻要守住了領地,依舊是哈蘭德公爵領的高層,而羅格、奧拓的後人,很大的概率會泯然眾人,墜落到普通職業者階層。

就算是放到了諾蘭,一個宮廷伯爵可以影響全國大政方針,但是各種慶典遇到世襲男爵,同樣要禮讓三分。因為宮廷伯爵僅僅是王國的恩賞,而世襲男爵為國家立過大功。

實際上格蘭特王室,挑選宮廷伯爵之時往往會從屢立戰功的世襲貴族階層選人。

維托男爵領封在了雙星城堡北部,與維達、格魯芒、摩根三塊男爵領相鄰,這塊領地麵積一千一百平方公裡,雖然麵積更大,人口承載能力遠不如溫迪男爵領。

維托家族算得上人多勢眾,兒孫輩已經成年的有二十多人,其中職業者數量十三人,大部分都在軍中。

哪怕是貴族階層,有呼吸法傳承,能吃得了苦,願意從小修煉呼吸法,並且能堅持下來的僅有其中一部分。北疆地區還好一些,因為常年的戰爭,多數貴族成員都能堅持修煉呼吸法,到了首都諾蘭地區,大約隻有四分之一貴族才能晉升為職業者。

為了避免貴族的墮落,格蘭特王國還製定了職業者繼承法令。無法成為職業者,將不能繼承爵位。即使如此一些放棄繼承權的貴族次子、此女,每天依舊花天酒地,熱衷參加各種宴會,活躍在娛樂場所中。

但是這些沒有戰功的貴族,在格蘭特王國的上層,根本無法站穩腳跟,也得不到任何尊敬。

李察從不參加各種貴族聚會,也不喜歡各種貴族活動,甚至與國內很多貴族有矛盾,不妨礙他是格蘭特王國排名前五的實權大貴族,哪怕是王子、公主,見到他都要主動鞠躬,說話也要陪著小心。

維托的次子沃倫天賦最好,超過了自己的父親,剛剛年過四十已經是一位五階戰士,擔任了第十五大隊大隊長職務,幾乎追平了他的父親。

維托封爵之後,與兒孫們商議,決定退役經營領地,沃倫帶著一部分族人繼續留在軍中。

維托家族本來就是貴族出身,加上人數眾多經濟頗為殷實,眾人竭儘全力可以拿出一萬三千金幣資金,再加上蘇菲亞資助的一部分,一口氣竟然從奴隸市場上購買了三千人。

維托家族本身不缺少職業者,又從軍中招募了十幾名退伍老兵,接納了幾十名傭兵,以這些人為骨乾,編練了五百名士兵。

加上維托男爵領,雙星城堡附近已經有四個男爵領,貴族聯軍數量加起來已經有一千六百人,對哈蘭德公爵領的防禦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小的補充。

李察返回領地之時,夏收已經開始,他四處轉了轉,發現今年風調雨順,將會有一個好收成。

今年哈蘭德領開荒的重點是尼特堡,伊姆堡附近,這兩座城堡都坐落在河穀之中,四周都是高聳的山嶺。

尤其是伊姆堡地區,坐落在山脊附近,伊姆河兩岸的懸崖高聳入雲。

因為高山融水較多,伊姆河水量比較充沛,但是受到地形的限製,隻能彙入大型鹽湖當中,是鹽湖周邊最重要的水源。

伊姆河的兩岸,同樣有麵積不小的河穀平地,隻不過伊姆河位於雄鷹山脈深處,開發起來困難重重。

今年伊姆河兩岸開墾的農田多達二十六萬畝,遷徙來了三萬六千新自由民。

這批自由民都是斯塔尼克大公國平民,因為戰爭被抓到了哈蘭德領,做了四年半契約奴後,終於恢複了自由身份。

這一批契約奴,有一些來自斯塔尼克大公國中上階層,這批人有的是城市市民,有的人甚至來自職業者家庭。因為能力、見識的關係,他們漸漸在同鄉中建立了威信,成為了同批契約奴的管理者,領導人。

因為格蘭特王國挑起了戰爭,打爛了他們的家鄉,李察帶領的軍隊,殺戮他們的親人,還將他們貶為奴隸,所以內心對哈蘭德領是有怨恨的。

四年多艱苦的勞動,他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今年終於成為了自由民,這一刻他們的內心又非常高興。

越是中上層,見識就越深。對李察赦免農奴的法令,他們內心是非常滿意的,但是對李察帶兵侵略他們的國家,殺死他們的親人,他們又非常痛恨。

如果有機會,這一批人一定會挑起事端,找機會報仇雪恨,隻不過雙方之間力量懸殊,差距之大仿佛螢火與皓月,讓他們根本不敢有怨恨。畢竟他們也是飽經戰亂,對亂世的理解非常深,而且清楚李察不是一個心慈手軟的人。

若是現在跳出來,隻能白白送命。甚至就連哈蘭德領地的壞話,他們都不敢輕易去說,隻能言不由衷的歌功頌德,內心中憋屈萬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