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潭的水很深,據說最深的地方有十幾米,還淹死過人。
所以這一片很少有人過來。
到了水泥墩,張自在擺上了小馬紮,拿起了釣竿,準備下鉤。
“小弟,魚餌你帶了沒?”
張自愛隨口問了一句。
她不會釣魚,來這邊隻能給弟弟打下手。
不過小姐姐也很樂意。
“啥都能忘,這個不能忘。”
張自在嘿嘿一笑,拿出了一個竹筐。
竹筐裡弄得是油拌玉米麵還有少許的酒糟,還專門帶了打窩的料。
這算是通用的餌料了,一般魚都有口。
張自在撒了窩料後,就開始放竿了。
不過他並沒著急開釣,隻是反複的拋竿。
“小弟,你這是乾啥呢?”
張自愛好奇的問道。
“我在試魚口!”
張自在低聲道。
作為前世的釣魚佬,他對野釣還是有些心得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當一個合格的釣魚佬,必須有套好的漁具。
不過現在是八十年代,也沒什麼專業的釣具。
即便是有,小山村也買不到。
這套漁具來自村裡的老鰥夫田五爺。
話說田五爺是地主家庭出身,年輕時候提籠架鳥鬥蛐蛐,走馬觀花缸底魚,在黑山子也是那麼一號人物。
解放後田五爺被改造了,家也抄了。
他什麼都沒要,就要了這副魚竿。
隻是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不太好,就很少出來了。
這幅釣竿可是田五爺心愛之物,一般人壓根就借不來,也虧張自在前世釣魚方麵有些心得,二人聊得投機,田五爺這才肯把釣竿借給了他。
田五爺的魚竿是用青竹的,用古法熟油三浸三曬,防腐防乾還增加了韌性,竹節處都有絲線纏繞加固。
浮漂用的是一個鵝毛管,吊鉤有好幾個,都是機器軋製的,還帶有倒鉤。
魚線也是尼龍絲的,還有一個小螺母做配重。
拉力嘛!
張自在簡單測試了一下,應該有個二三十斤。
雖然比後世那些專業釣竿差老些,但勉強可用。
“啥是魚口,魚嘴嗎?”
張自愛有些不解。
對於這些釣魚佬的專用名詞,她自然是不懂的。
在她印象中,張自在除了學習好,其他的好像什麼都不行。
“魚口就是……”
張自在簡單解釋了幾句。
上一世,他一大愛好就是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