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苗拓業,確實血腥殘酷。”
李弘壁緩緩開口。
“但是另一方麵,移民進一步開發了苗疆,給地方土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而且苗民中也有許多人通過科舉考試入仕。”
“如此民族大融合下,不但打破了苗族聚居,實現漢苗雜居,隨著“漢不入洞,蠻不出鏡”的禁令廢除,漢苗民間交往日漸平凡,更是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這一點無可辯駁。
事實上,曆史上的民族融合往往都帶有血與鐵的軍事征服和屠殺,隻有從原住民手中奪得一片土地,才能在若乾代後實現和平交流,直至最終民族大融合,這就是所謂的“大局為重”!
至於流血和死亡,那是不可避免的。
不過,這等血腥政策當然不符合儒家仁義道德的思想,所以朝廷從未大肆宣揚,甚至都不準備寫入史書。
李弘壁看向在場眾人,繼續說出了他們的計劃。
“貴州之地執行趕苗拓業,是因為當地多山林多苗民,這是不得不執行的血腥國策,而遼東之地卻不一樣,遼東多平原多無主田地,而蒙古人與女真人打多過著遊牧生活,靠著漁獵放牧為生,所以政策不同朝廷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朝廷接下來采取羈縻製度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執行類似的政策,將所有女真子民編戶入冊,願意耕地的耕地,願意從軍的從軍,願意經商的經商,甚至可以入大明生活居住。”
“隻要他們願意服從朝廷的安排,一切都好說話,但倘若他們不樂意,那就采取武力鎮壓,一個人不同意,那就殺一個人,一個部落不同意,那就屠了整個部落!”
對於那些遼東建奴,李弘壁可是絲毫沒有憐憫之心。
畢竟要是知道這些建奴日後的所作所為,李弘壁相信在場這些帝國掌權者也決計不會放過他們。
永樂大帝要是知道的話,他甚至可能會直接來一次“永樂犁庭”!
“大明,不需要羈縻製度!”
李弘壁斬釘截鐵地開口道!
“不管是遼東,還是貴州,亦或者雲南!”
“貴州可趕苗拓業,遼東可血腥屠戮,雲南則改土歸流!”
“大勢在即,任何不願歸順大明王朝之人,都隻會被碾成齏粉!”
說實話,他們不太樂意這麼做。
因為……沒有必要!
朝廷之所以在貴州之地施行趕苗拓業的血腥政策,那是因為貴州一直都是華夏王朝的疆土,而此刻盤踞著大量不聽從中央朝廷號令的苗民,所以朝廷才會這麼做,說白了隻是為了穩固朝廷在貴州的統治。
但是雲南之地,有沐氏坐鎮,其實是否推行“改土歸流”國策,差彆都不是很大。
就算你削廢了那些土司,他們還是可以依仗威望成為地方貴族,或者說類似於大明境內的士紳縉紳,地方百姓仍舊在他們的掌控之中,而雲南還是在沐氏的控製之下!
隻不過“改土歸流”這種比起“趕苗拓業”更加溫和的方式,朝廷倒也可以接受,士紳縉紳也可以接受,而且耗時良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但是李弘壁提出的遼東“血腥鎮壓”之策,大部分人都不認同。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遼東現在即便局勢不寧,但是至少在可控範圍之內。
一旦你這麼做了,激起了遼東民變,那些蒙古人和女真人再次叛亂,到時候遼東局勢就會徹底崩壞,朝廷也不得不派遣大軍前去鎮壓,這不是得不償失嗎?
所以夏原吉立刻提出了這一點,態度鮮明地反對李弘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