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帶領諸將進入高陽關,召集將領商議下一步進軍策略。待得眾將來到,童貫問道:“此次我等奉聖諭來取燕雲之地,諸軍可有良策?”
話音未落,從旁邊閃出一員老將,須發皆白,但神情威武,腰挺背直,朗聲說道:“下官有一言相諫,今日之事譬如盜入鄰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師出無名,事固無成,發蹤之初,宜有所失。依下官之見,不若就此退兵,方為大善!”
童貫仔細看去,原來說話的正是隨軍都統製、保靜軍節度使種師道。此人曾與自己一同征討西夏,立有大功。而後升任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他知道種師道極善用兵,而且治軍甚嚴,麾下將士無不信服。雖然如今已經七十有二,但卻是老當益壯。童貫雖然不喜他為人正直,不肯與自己為伍,但也知道如今正是用人之時,不好過分與他交惡。
於是童貫說道:“種將軍多慮了,如今遼國勢微,國內剛剛平定叛亂,本就動蕩不安,而且遼軍主力緊守東邊金軍,我軍自南而來,所過城池無不望風而降,正是一鼓作氣,奪取燕京,複我中原國土之際。而且聖意已定,我等為將者怎能不戰而退?況且北地百姓苦遼久矣,如今天兵來到,驅逐異族,還民於安寧,老將軍怎可就此退縮?此事不必再提,隻需依我軍令,直取燕雲腹地,笑納這場大功罷。”
種師道見童貫主意已定,自己也無法再頂撞主帥,於是無奈退下,最終議定:由種師道率西路軍攻白溝,辛興宗率東路軍攻範村。而童貫自己則是親率大軍中路推進。同時令眾將嚴格遵守徽宗皇帝臨行前的禦筆三策:“如燕人望風投降,上也;燕王納款稱藩,中也;燕人不服,按兵巡邊,下也。”
除此之外,童貫又命人出榜以優厚的待遇,招撫遼國民眾來降。榜文這樣寫道:幽燕一方本為吾境,旦陷沒幾二百年。比者漢蕃離心,內外變亂,舊主未滅,新君篡攘。哀此良民重罹塗炭,當司遵奉睿旨,統率重兵,日次近邊。奉辭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有官者複還舊次、有田者複業如初。若能身率豪傑彆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傑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未命官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彆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原來此時遼天祚帝離京,逃亡至夾山,在遼南京的遼國諸將因天祚帝不知所蹤為由,擁立耶律淳為帝,即遼天錫帝。在來到高陽關前童貫曾修書一封,命人送至遼國南京,對遼天錫帝進行勸降,但來使被其斬首示眾。與此同時遼天錫帝在朝中大罵宋人背棄盟約,乃是不義之師,同時派出手下大將耶律大石出兵高陽,與宋軍對峙,因此才有童貫出榜招降遼地屬民之舉。
待得出兵事宜商議完畢,童貫命眾將歸營,安頓部署,明日便要進軍。種師道心中不平,但也無可奈何,走出大營,在高陽關內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