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靖康變君臣幾多難 第八十五章 抗旨守太原(2 / 2)

而第二支救援太原的乃是府州知州折可求,此人乃是黨項族人,麾下府州軍尚武善戰,乃是宋朝抵禦西夏的重要屏障,而折家更是陝西望族,出了數名大將。折可求收到求援後便立即率領兩萬府州軍東渡黃河,準備經嵐州出天門關馳援太原府。

但此時孫翊戰敗,金軍趁機占了天門關,陳兵關內,折可求無奈之下,隻好率軍翻山越嶺,出鬆子嶺間道而行,繞道由交城入援太原。

而此時恰好劉光世也率領兩萬相州軍來援太原,二軍合並一處,軍力已達四萬。但當劉光世與折可求大軍跋山涉水來到交城時,恰與金軍狹路相逢,金軍立即向其進攻。雖然宋軍遠來勞頓,但府州軍常年與西夏作戰養成的軍事素養還是體現出來。在短時間便站住陣腳,與金軍血戰,絲毫不落下風。而相州軍也在劉光世指揮下從旁協助,一時間僵持不下。

兩軍戰了半日,互有傷亡,但劉、折聯軍畢竟遠道而來,又兼連日翻山行軍,早已是人困馬乏。而金軍則是以逸待勞,越戰越勇。劉光世見金軍勢勝,臨陣脫逃,隻得折可求率府州軍死戰。最終大軍力不從心,大敗而回,兵將損失十之七八。

至此太原援軍在粘罕的圍點打援、分頭擊破策略下,儘數敗兵而回,隻留太原一座孤城在粘罕大軍圍困下死守。

其實太原之戰本有機會改變戰果。就在孫翊大軍起身時便有人獻策道:“如今粘罕勢大,我軍兵少,不過雲中離朔州極近,又是金軍大本營所在,不若起朔州之兵北搗雲中,金軍將士室家俱在,攻其所必救,太原之困可解。”

不得不說,這招圍魏救趙的妙計若是可以實行,可能真的會令太原之戰走向另一番局麵。可惜宋朝時邊將要改變戰術須報樞密院批準,而孫翊愚忠,雖知此計甚妙,卻還是說:“此策固善,奈違君命。”於是拒絕了這個建議,以致身死於太原城下。

再說太原府中軍民被困守城中已近半年,四下裡金兵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時日長久,便有人生了異心,於半夜欲開城門出逃,所幸被王稟發現,一連斬了數人,這才令城中不至於大亂。而王稟立誌死守太原,將城中經營的如同鐵桶一般,粘罕半年之內數十次攻城,都一無所獲。

而就在此時,宋金和議已成,宋使路允迪攜欽宗皇帝詔書來到金營,細說割地之事,粘罕大喜,命人將路允迪送至城下,言明有宋使攜詔書前來傳旨

王稟聽聞天使來到,便來至城頭命人將竹籃吊下,路允迪乘竹籃上了城,來到府衙中,張純孝與王稟率城中眾將跪倒接旨。

路允迪見眾將個個滿臉疲憊,麵黃肌瘦,身上鎧甲粘滿血汙,征袍上處處破洞,一時心酸,說道:“諸位將軍辛苦了,今日之後便可得歇息,不必這般了。”說完掏出詔書,在眾人麵前宣讀。

當聽到“割太原、河間、中山三鎮予金人”之時,王稟“噌”地一聲站了起來,怒喝道:“朝中奸人誤國,難道皇帝陛下也不辨是非麼?三鎮地處險地,正是宋金屏障,若是予了金人,則金人入我大宋如無人之境矣。”

說罷轉身對跪在地上的眾將說道:“吾等據城死守已有半年,數敗金軍,城中軍民無不同仇敵愾,上下同心,故有今日戰果。而如今朝廷不明,欲割重鎮以付金人,卻令吾等死誌蕩然無存。依王某之見,金人困守太原已達半年,糧草將儘,到時勢必北歸,若是此時割城,豈不是功虧一簣?雖然朝廷詔令在此,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等身負禦敵重責,背後便是父母妻兒,怎敢有一日稍歇?吾將與此城共存亡,諸軍若有畏戰者,可隨天使出城。王某在此一日,太原府便是大宋國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