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術行軍打仗多年,在麵對敵軍時第一次感受到了恐懼。但他身為一軍主帥,若是不戰而逃,又將如何麵對部下將士,又該如何交待金太宗。想到這裡,兀術晃晃有些眩暈的腦袋,金刀一揮,大軍便衝殺而上。
見金軍來攻,嶽飛也不甘示弱,一聲令下,騎兵便跟隨自己衝鋒而上。
兩支大軍方一接觸,便展開慘烈廝殺。兀術方才隻是觀看嶽家軍氣勢便覺得大為震驚,如今廝殺起來才更加感受明顯。嶽家軍中的將士大多都是中原人,一路來到江淮,數次大戰死裡逃生,而家中妻兒老小都陷於金軍所占的中原地區,可以說幾乎個個都與金人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再加上嶽飛日常訓練極為嚴格,不訓練時便將家國仇恨灌輸於眾將士腦中,使得整支隊伍擁有不俗軍事素養的同時更對金人滿腔仇恨。
此時麵對金兵,嶽家軍將士如同打了雞血一般,麵對蜂擁而上的金兵絲毫不懼,手裡持的大刀,大斧,長矛等軍械揮舞起來呼呼作響,金兵方一接觸便是盔開甲綻,死於非命。更有甚者,殺得性起,赤紅著雙眼撲向金人,便是身中數刀數箭,依然死戰不退。
再加上嶽飛等將領身先士卒,一個個殺得血染征袍,仍然舍身衝鋒,更是激起軍士們前所未有的士氣。兀術在亂軍之中看著對麵的宋軍,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雖然這支軍隊衣甲不整,武器裝備也算不得精良,但他們的精氣神明顯和其他宋兵有著巨大的區彆。無論是嶽飛、張憲等統兵將領,還是手執長刀,稚氣未脫的年輕軍士,在麵對自己大軍之時,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有仇恨、有興奮,也有焦慮,更有必勝的光芒,唯獨沒有畏縮不前的膽怯之情。
直到此時,兀術才真正感受到了嶽飛的可怕。在這群恐怖的對手麵前,戰無不勝的金軍,終於體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便有經受不住壓力的金兵奪路而逃,在他們眼中,這群宋軍都是瘋子,絲毫不顧及自身安危,便是戰死之時也要將對手抱住,讓後來者一刀將對手斬殺。
隨著潰逃的金兵越來越多,金軍軍心終於徹底崩潰,連番的失利使金軍士氣直線下降,悲觀厭戰的情緒瞬間便彌漫至全軍。見此情形,兀術也隻好無奈下令撤軍。
嶽飛率眾將士一路追殺,金兵伏屍十餘裡,個個慌不擇路,如遇鬼神。嶽飛大軍一路追至靖安鎮渡口,此時兀術已經坐船渡江而逃,隻有千餘金兵不及退去,被大軍誅殺殆儘。
就在嶽家軍追擊到靖安鎮時,建康府通判、通直郎錢需亦召集鄉兵,配合嶽飛追殺金軍殘兵,戰事過後,錢需便邀嶽飛入城權建康府事。
這一戰是自嶽家軍成立以來第一場硬仗,令其實戰能力得到了鐵與血的檢驗,非但大幅提高了嶽家軍作戰能力,更讓將士們明白金兵並非不可戰勝,極大地增強了其鬥誌和必勝的信心。
此戰過後,嶽家軍斬首金兵五千餘級,其餘簽兵不計其數,金軍伏屍十餘裡,物填委岸者山積。又得降卒三千餘人,斬殺金軍萬戶、千戶五十餘人,得馬五百匹,鎧、仗、旗、鼓以數萬計,牛、驢、輜重甚聚。日暮時分嶽飛回兵入建康城中安撫百姓,金軍無一騎留者。
嶽飛望著城中慘狀,回想自己一年前自馬家渡撤軍夜奔,沿路招流民,收散卒,麵對朝中君臣潰逃,自己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困局,憑著自己對曆史的理解,和那份為國為民、堅持到底的堅定信念,屯兵茅山,又移師宜興,終於於這亂世之中闖出了一片天地,站穩了腳跟,並在張俊退縮的情況下孤軍深入,一舉擊敗兀術,收複建康,立下不世之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