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定江南英雄露崢嶸 第二百三十六章 趙鼎之生平(1 / 2)

見嶽飛疑惑不解,張俊笑道:“我說的便是剛剛由禦史中丞升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禦營副使的趙鼎。此人如今正受聖上寵愛,聖上曾言:‘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而且其為人正直,應該與你十分投緣。務必要去見上一見。”

張俊說完,嶽飛恍然大悟,自己此番前來,數次上殿都未見過趙鼎,竟然幾乎把這人給忘記了,若非張俊提醒,豈不是錯過一樁天大的機緣?想到這裡,嶽飛躬身向張俊說道:“多謝都督指點,鵬舉明日下朝便去拜會趙樞密。”隨後與嶽雲告辭而去。

回到驛館,嶽飛久久不能入睡,腦中一直在回想著名相趙鼎的經曆,為明日相會做好一切準備。

據史書中記載,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縣人,四歲喪父,由母親一手撫養成人,其熟讀經史子集,為人極富韜略,曾兩度拜相。主政期間,主張養民力、穩根基,為鞏固南宋貢獻極大。因此被稱為南宋中興賢相之首,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

在治國之餘趙鼎又擅文章詩詞,其文章氣勢暢達、渾然天成;其詩平淡樸素,又不乏綺麗圓美,其詞婉媚含蓄,頗具花間遺風。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趙鼎無論身居何位,都能仗義直言。進士及第之時,便敢在殿中對策時直斥哲宗時名相斥章惇誤國。後累官為河南洛陽令,靖康元年時,宰相吳敏知其能,擢為開封士曹。當時金軍攻陷太原,朝廷議割三鎮地,趙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庸議?”及至京師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議立張邦昌,他又與胡寅、張浚逃入太學中,不書議狀。

高宗皇帝即位後,趙鼎先被舉薦為權戶部員外郎,後又經張浚推薦,被任為司勳郎官。而後又因數次進言,被高宗皇帝所喜,擢右司諫,又遷殿中侍禦史。當時禦史中丞範宗尹認為,舊製沒有從司諫升任殿中侍禦史的先例,但高宗皇帝卻說:“鼎在言路極舉職,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於是力排眾議,將趙鼎任命為殿中侍禦史。

金軍南侵之時,因其有進言之功,被授任禦史中丞。直至韓世忠、嶽飛於黃天蕩大破兀術之後,宰相呂頤浩請高宗皇帝幸浙西,下詔親征,趙鼎以為不可輕舉。於是呂頤浩便厭惡他與自己政見不合,便要將其調任為翰林學士,但趙鼎引用司馬光故事,以不習駢儷之文為由不肯就職。呂頤浩無奈,又改任其為吏部尚書,但趙鼎仍臥家不出,拒不接受。最後就連高宗皇帝親自下詔安撫他都拒而不受,並進言道:“陛下有聽納之誠,而宰相陳拒諫之說;陛下有眷待台臣之意,而宰相挾挫沮言官之威。”無論眾人如何勸誡,趙鼎隻是堅臥不出,並上疏呂頤浩過失凡千言。

見朝野震動,朝中眾臣皆對自己不滿,其中更以言官為首,無奈之下呂頤浩隻得上書自求去位。為平息朝堂之爭,高宗隻得命人草擬製書罷免呂頤浩。製書中寫呂頤浩道:“占吏員而有虧銓法,專兵柄而幾廢樞庭。下吳門之詔,則慮失於先時;請浙右之行,則力違於眾論。”於是罷呂頤浩為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充醴泉觀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