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搗中原英雄惜落幕 第四百六十九章 扶靈入臨安(2 / 2)

秦檜歎口氣道:“可惜嶽飛一身本事,竟然死得這般不明不白,卻使我準備的許多後手無法實現,實在可惜。”

王氏笑道:“這也卻省去許多事,省得旁人借機生事,在背後裡亂嚼舌根。”

秦檜點點頭道:“金人處自可交差,聖上也暫且不必煩惱,想來這相位又能安坐些時候。”說罷,夫妻二人相視一笑。

此時宮中高宗皇帝也收到了嶽飛靈柩來到臨安的消息,長歎一口氣後閉上眼睛,將身子靠在榻上。此刻在他腦中不停回想著自己與嶽飛的點點滴滴,從第一次相見,到宮中賜馬,再到二人之間的書信往來。許久後才長歎口氣自言自語道:“如此甚好,亦全你我君臣之義。你若在天有靈,切莫怪朕無情,朕自然知道你忠君愛國,但可惜你卻不知朕心中所想。如今陰陽兩隔,你我恩怨便一筆勾銷,朕當善待你家眷,詔你日月之功,還望你泉下有知,護佑朕此生安享太平。”說罷,眼角緩緩滑落一滴眼淚。

隨後朝廷聖旨頒下,詔曰:“敕: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故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嶽飛,奮自畎畝,首蒙異知,外抗強敵,內平劇盜,力複京西之境土,智掃中原之群寇,至於旌麾所指,兩河響應,謁視陵寢,恢拓版圖,功勳之著,輝映日月。故贈太師,追封武穆、鄂王,特與賜諡‘忠武’。敕下。”

聖旨傳到嶽府,嶽雷跪謝領旨,隨後便是百官齊來拜祭,高宗皇帝亦遣內侍往嶽府吊唁。而其中建國公趙瑗更是親做祭文一篇,以寄哀思。文曰:

“故前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嶽飛,拔自偏裨,驟當方麵。智略不專於古法,沈雄殆得於天資。事上以忠,至無嫌於辰告;行師有律,幾不犯於秋毫。外摧孔熾之狂胡,內翦方張之劇盜。名之難揜,眾所共聞。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沉薨於江流。此實棟梁之崩,肱股之痛,嗚呼。

惟爾公忠,秉性智勇,超倫研經,旨於春秋,兼括孫吳之術,報師恩於朔望,常彎左右之弓,背刺儘忠,躍馬而江淮電掃,旗張嶽字,舉鞭而渭漢塵清,辛勤十載之功,方見焚香遮道,宇內清明。常念師恩永存,英風猶在,不勝哀痛!”

除了高宗皇帝對嶽飛的追封外,另對李娃、嶽雲、嶽雷等家眷皆有封賞,待在臨安祭奠三日後準其往廬山祖地安葬。並且此時朝廷也收到了嶽雲和張憲的奏章,皆言重傷難愈,請辭諸官職,高宗皇帝也樂得嶽飛親信不再掌兵,下詔準二人致仕。

隨後朝廷又下詔諭,命嶽家軍全軍退守鄂州,以待措置,嶽家軍大軍在知道主帥身故之後,再度遭受重擊。無奈之下,大軍在王貴、牛皋等將率領下,撤出朱仙鎮,退回鄂州。

而嶽家軍一退,兀術自然是喜出望外。在收到秦檜密信,知道嶽飛溺亡後,兀術大笑道:“中原皆坦途也!”隨後他立即整軍卷土重來。

兀術以孔彥舟為前鋒,重新回軍開封府。雖然王貴在撤退之前,仍在前線留下少量人馬,以掩護中原百姓南遷,並且接應身在黃河以北的梁興等軍撤退。但此時嶽飛身死、大軍撤退的連番打擊,使得這批原本就兵微將寡、士氣全失的將士再也難現郾城、潁昌以多勝少的壯舉,不斷敗退。

孔彥舟自開封出兵後,夜襲鄭州,鄭州守將劉政率眾拚死抵抗,但無奈兵力不濟,最終城破被俘。留駐西京河南府登封縣的左軍副統領孟邦傑,鎮守汝州的郭清、郭遠等軍,均在金軍的數波攻勢下,接連敗退。

隨後金軍包圍淮寧府,勝捷軍統領趙秉淵在嶽飛死訊刺激下,率眾爆發了嶽家軍最後的精神,會同李山和史貴所部,以及劉錡麾下韓直兵馬,內外夾攻,大敗來犯金軍。其中嶽家軍一名連長楊興更是獨自率領幾十人,在淮寧府沿河與金軍數百散騎接戰。楊興左臂中六箭入骨,猶堅力向前,苦戰數個時辰後,金軍死傷無數,最後被迫遁走。

自此,嶽家軍第四次北伐的最後一戰宣告結束,趙秉淵等將率部撤兵,將收複失地拱手相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