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嚴自二十五歲即位,至今已有三十五載,在其施政期間以仁慈治國,在國中減輕徭役賦稅,為人勤於政事,又愛民用賢,因此遠方慕之,悉來貢獻。因此使得大理國力比之其父段正淳在位是強了不知幾許,而且高氏專權的狀況雖未有根本性的變化,但卻也逐步樹立了段氏皇室的威嚴。
對內如此,對外上段正嚴更是顯示出極其卓越的遠見和君王的智慧。其時大宋雖然經濟發達,但因邊境與遼、西夏時有戰事發生,因此需要大量戰馬。但戰馬最為主要的產地便是西夏所在的大西北地區和遼、金所屬的東北地區。麵對這些外族,除了對西夏作戰時大宋有所勝績外,對遼、金的戰役幾乎都是以大敗虧輸收場。因此,在西北馬源不足、東北馬源無望的情況下,隻能依靠相對於和平的西南地區。而大理自一開始便確定了依附大宋的策略,而到了段正嚴主政之時,這項舉措更是得到了極力的推進。
一方麵段正嚴從官方和民間兩處使力,對大宋進行持續交往,從而發展了自先秦時期便有的南方絲綢之路,將大理國成為連通中原與交趾等東南亞之地的重要通商之路。
而另一方麵,則是積極推動與大宋的加封事宜。早在大宋建國之初,大理國就多次要求加封、通商,但大宋總以疆土未平,災害頻發,冊封之事得等到治平之時,以至於這件事遲遲難以推動。而段正嚴即位之後,他決心不再空等治平之時,而是積極物色外交精英,並將他們派到中原尋找機會。最終在賄賂了廣州觀察使黃璘大量的金銀珠寶後,由黃璘上奏朝廷,說大理國“慕義懷來,願為臣妾”。最終徽宗就詔黃璘置局於賓州,命其“凡有奏請,皆俟進止”。
在成功打通大宋朝廷中的上層關係後,段正嚴又派遣進奉使,帶著貢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黃、細氈、珠寶等名貴物品至汴京入貢,並向徽宗皇帝獻樂舞。而與使團同到的,還有段正嚴的國書,在書中段正嚴表明了願與大宋保持和平、通貢經商並希望冊封的願望。而徽宗皇帝見其言辭懇切,又因使團所獻貢品十分滿意,因此終於下旨封段正嚴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雲南節度使、上柱國、大理國王。
大理國使團在此次汴京之行後,更是充分領略了當年大宋國都之繁華,在返回大理後向段正嚴講述了汴京“船艫相銜,千裡不絕”的熱鬨場麵,以及“萬花爭出粉牆,細柳斜籠綺陌”的秀麗景象。而徽宗也投桃報李,特派使團隨大理國使團一道返回羊苴咩城拜會段正嚴,並頒賜日曆一冊,象征大理奉正朔、臣大宋。
隨著段正嚴的請封成功,大宋與大理國的關係越發親密,互通貿易日益頻繁。直至後來大宋所買的馬匹大多都來自大理國,尤其是高宗皇帝南渡後,徹底喪失了北方的馬源,因此軍中戰馬幾乎皆來自大理國。
可以說,在段正嚴的努力下,這條南方絲綢之路在一段時間裡得到了很好的複蘇,使得中原漢民族與西南少數民族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極大地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但在靖康之亂後,大宋日漸式微,而段正嚴此時也與大宋漸行漸遠。而到了如今,隨著他日漸衰老,國中段氏與高氏兩族在王位的問題上爭奪越發激烈,雖然此時段正嚴尚在位,在明麵上還未曾發生大亂,但暗地裡的爭鬥早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些,都令段正嚴心力憔悴。這也是為何自杞國自立為國,大理卻隻是象征性地發動了幾個征討便草草收場的原因。
這次雲濤自儘,自杞國眼看便要分崩離析,這種好機會雖然段正嚴已近暮年,也斷然不會放過,因此他才命相國高量成好生探查一番這青溪山上的宋軍來路,自己也好知道是誰間接地幫助了自己。
想到這裡,段正嚴輕聲喚道:“法明師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