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十大菩薩。
除了在冥界地府的地藏王菩薩與文殊菩薩之外,以及早已成佛的彌勒之外...便隻剩下了一位還沒有出手。
此番也正是這位大定不動尊菩薩,出手將被埋了半個身子的金剛手菩薩提出來。
大頂不動尊菩薩,又稱不動明王。
乃是靈山最修行密宗之法的菩薩,乃是密宗五大明王之首座,受大日如來之教令,示現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亂之明王。
“明王,請!”
西天路上的時候,法海才曾經掐過不動明王印,借用這位明王的力量降服妖魔,因此他深知這位明王的厲害。
如今與本尊切磋佛法,法海自然也是十分慎重。
“貧僧有一劍,可斬煩惱根。”
而後,他手上便出現了一柄法劍。
“小僧身墮無儘業障之中,不知明王可斬否?”
不動明王的法劍,法海自然知道來曆,傳聞隻需要輕輕一揮,這把劍就能將人的煩惱根儘數切斷...但法海並不認為這把法劍會對自己起作用。
畢竟自己的煩惱根,與尋常眾生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若說心念之堅定,不動明王可謂靈山第一,雖其常現忿怒相,但其慈悲心無可撼動。況且他的憤怒相,也並非麵向眾生,而是要讓侵擾眾生之邪魔畏懼而遠離,使眾生於修行路上不致動搖善念菩提心。
想要讓眾生堅定信念不動搖,自己當然要以身作則...否則,又如何能護持得眾生?
自通天河與五天魔祖一戰之後,三藏佛魔同體之事,在靈山徹底不是秘密。
或許彆的菩薩會因為種種顧忌,對三藏現狀裝作不知,視而不見,但不動明王...無愧於他的名號,此番要在大雄寶殿,行斬魔之事。
“請接此劍。”
“善。”
法海並沒有拒絕,他甚至將九環錫杖收起來,雙手合十於胸前,沒有絲毫要抵抗的意思。
不動明王見狀,輕輕揮劍斬下,一道金色佛光自他手中的法劍斬出,劈入三藏靈台之中。
呲——
佛光才入靈台,便消散一空,似乎沒有引起絲毫波瀾。
對此,在場的眾生似乎都不意外,不動明王本人,也並沒有因為自己這一劍沒有效果,而露出異樣神情。
至於不動明王此刻麵色慈悲,並非以往憤怒之相...那也是因為三藏乃是佛門高僧,並非邪魔外道,既然不是降妖除魔...又有什麼可憤怒的呢?
況且三藏法師的品行,不動明王也非常欽佩。
而他之所以想要以劍斬去三藏體內的魔性...站在他本人的角度來說,是在幫助三藏除卻心魔。
第一劍,隻是試探。
他立馬又運轉法力,原本握著一捆絹繩的左手,甚至結起了印法,心中還默念密言,三者加持之下,劍光縱橫之間,一時間佛光大盛——
彆說在場的羅漢與菩薩們,即便是一些根基稍淺的佛眾,都不一定能夠如此威勢...此刻見之,心中甚至還有些慌亂之意,若這劍斬在自己身上,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
當然了,他們自然不會跟三藏法師一樣,就這樣站在原地,不躲也不擋,任由不動明王以佛劍斬下。
其實能位列佛門十大菩薩的,每一位都有其獨到之處,甚至於成佛都在他們的一念之間,區彆隻是在於想與不想。
而一旁的大日如來見狀,卻直接開口說道:“不動明王的佛劍斬得了邪魔,卻如何能斬得了真佛?彆看三藏未證正果...可他的佛性之深厚,甚至還要在不動明王之上。”
大日如來的話,並沒有刻意藏聲。
或許遠一些的注意力全在三藏與不動明王身上,但他周圍的佛眾與菩薩們,卻聽了個清清楚楚。
尤其孔雀大明王還附和道:“若隻是以佛法催動佛劍,恐那些佛光不僅斬不斷三藏的魔性,恐怕反而會成為三藏的養料。”
坐在佛祖一側的始終不怎麼開口的琉璃藥師佛,此刻也跟著說了一句:“或許...這就是不動明王的意圖呢?”
“佛祖此言何意?”
有些看不清局勢的,立馬出言詢問。
琉璃藥師佛神情嚴肅,麵色沉靜:“三藏之魔性可怖,三界罕見...他之所以能夠始終壓製住這一股力量,除了心智堅定之外,或許也是他的佛性本就要超出魔性一頭,兩相抗衡之下...才叫人性顯現。”
眾僧聽了深以為然。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
三藏一體三性,其中佛性與魔性天生對頭,互相抗衡壓製,便讓其人性占據了上風。
那麼...
“若是不動明王要化自身的佛性為養料,全部供養於三藏法師,讓他的佛性遠遠超出其本身魔性...”藥師佛身邊的日光菩薩若有所思,“或許就能全麵將魔性壓製,從而使三藏佛性徹底占據主導地位,如此一來...我佛門便又多一尊真佛!”
“若是這般簡單...又何必等到現在?”此刻說話的燃燈古佛,他說完這一句之後,卻是看向了一旁的觀音菩薩。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道一聲:“正如古佛所言,存在於三藏身上的問題,並非是此三性孰強孰弱的問題...關鍵還是在於三藏自身之心誌。三界皆知,不動明王定力之強,諸天神佛少有能及者...不過貧僧也請諸位細思,能夠背負殺生斬業之罪孽的三藏,其心誌又將會是如何?”
“以凡人之心,法於心中佛魔。”觀音菩薩環顧四周,道一聲:“不知諸位,可能做到幾分?”
眾僧當即沉默不言。
彆說下方那些普通的佛眾與菩薩,即便是他們這些頭部大能,想要完美駕馭佛魔兩種力量,也絕不容易。所謂一念佛魔,本也是他們特性,但大部分佛眾一念入魔容易,可想要再回歸佛性,那可就太難了。
似三藏這般,可以在兩者直接轉圜,且還顯得遊刃有餘...即便是當日通天河畔的無天魔祖,見之也十分驚歎。
也果真如同觀音菩薩料想,對於不動明王主動輸送過來的佛性,三藏是來者不拒,儘數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