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三藏之魔性可怖,三界罕見;是貧僧自不量力了(2 / 2)

海者,可納百川也。

他既然有融彙三界罪業於一身之心誌,又何妨此等氣魄?

隻是以不動明王的佛性加持,似乎並不足以撼動法海一身的魔性,反而原本展露這慈悲之相的不動明王,此刻麵相漸漸生出怒意。

法海看的清楚。

堅定如不動明王,此刻似乎也生出了幾許動搖,最直觀的表現便是他麵上怒意才生時,便見他左手上的絹繩,便束緊一分。

這是不動明王除了那佛劍之外的第二件法器,不知情的,會將其當做是縛妖索、捆仙繩一類的法器。當然了...絹繩也確實有這樣的功效,但其最主要的功能,卻是束縛自身心中之“執魔”。

乃是一件約束自我心魔的法器。

不動明王之所以能有大定不動尊菩薩的名號,除了他本身心誌堅韌之外,跟這件佛寶對心誌的加持也不無關係。但是眼下,在不動明王自身佛性毫無限製的消耗之下,被他封鎖在自身體內的魔性,自然也就隨之漸漸複蘇。

“不好!”

金剛手菩薩見狀當即驚叫一聲:“明王快停手,再這樣下去...你的佛性要被三藏吸乾,魔性若是無法壓製,是會入魔的!”

金剛手菩薩的擔憂不無道理。

但此刻已經由不得不動明王自己做主了,不知何時...他的意識順從著佛劍展出的佛性,一同遁入到了法海的靈台神府之中。

三藏真經,化作一座恢弘廣博之殿堂。

他的佛性,則全都灌入其中...並且化作一卷經文,彙入其中——《不動明王守心經》。除此之外,另有附卷,其上注明了“不動明王真言心咒”與“不動明王十四根本印”。

自己的一身佛法,竟然全都化作了三藏的底蘊?

轟——!

不動明王的神識,推開殿堂之門,入內之後才驚覺恐怖之處——

若說三藏構建出來的識海外部,乃是佛門大宗氣象,那麼其內...也當真不負他此前所言之“吾身既地獄”。

驚雷陣陣,業火燎原,罡風肆虐,銀蛇狂舞。

即便是冥界地府那等無邊鬼蜮,都遠比此地福善。

此地獄之中,不見惡鬼冤魂,卻隻有一位赤裸著上身,背後紋秀著一條飛龍的精壯僧人,正時時刻刻承受天雷轟擊與佛焰焚心之痛。

轟!

一聲雷霆震天響。

似乎要將不動明王的神識摧散,但那立於中央的僧人,忽睜雙目,乍現一縷佛光將不動明王的神識包裹,直接送了出去。

而在外界,眾僧隻見得不動明王的魔性複蘇,原本的法身都快要不能維持,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入魔...正在金剛手菩薩想要強行出手,將不動明王手中的佛劍打落之時,唰——

沒有一點點征兆,不動明王手中的佛劍在一瞬間就失去了光芒,咣啷啷——

不動明王竟然都握不住這佛劍,將佛劍摔落在了地上,連帶著不動明王本人的身形也忽然向後一趔,若不是金剛手菩薩就在他身側,及時出手將他扶住,怕是都要站不穩,就此摔在地上。

“明王?”

金剛手菩薩見不動明王麵色蒼白,雙目緊閉,身形微顫,額頭之上細汗密布,便連聲關切。

隻是還不等不動明王有所反應,卻見自三藏法師處,一股純粹的佛光橫貫而來,直接渡入不動明王的身軀之中。

這股佛光溫順和煦,將不動明王體內那正不安分的魔性直接強壓了下去,等佛光漸漸被不動明王吸收之後

卻見不動明王卻雙手合十,向著三藏法師的方向行一大佛禮,而後說道:“多謝法師手下留情,是貧僧自不量力了。”

去斬三藏的煩惱根?

我剛才究竟是在發什麼瘋,竟然會生出這個想法來?

彆的不說,隻說三藏那般模樣的識海,不論是魔劍還是佛劍,都很難起到什麼有效的作用...而且,自己這等“微末”法力,進去了也隻是羊入虎口。

此前不動明王還有些奇怪,此等識海重地,三藏竟然如此不設防,任由自己的神識遁入其中。

可適才進入一看才知道,有那個命能進去,可能不能再出來,就全看三藏是否慈悲了。

不動明王行禮之後,撿起了落在地上的佛劍,在金剛手菩薩的攙扶之下,回到了自己蒲扇之上,打坐入定。

他需要一些時間來平複一下自己的心緒,畢竟一個三界公認的高僧的識海,竟是一片無邊煉獄...這無疑是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即便是以他的定力,接受起來也得花費一番功夫。至於他在法海識海之中所見,自不會向外吐露一個字。

等眾僧將此事稍稍消化一陣之後,佛祖見再無菩薩有出列討教之意,便開口問了一句:“靈山諸佛,也有向三藏切磋佛法者?”

靈山諸佛的定力,顯然就“更勝一籌”,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就是沒人把目光望向佛祖,給予回應。

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跟佛祖對上眼,被點名叫起來。而大家都不給回應,雖然也有被佛祖隨即點名的風險,但畢竟幾率小了很多。

當然了。

大日如來此時就毫無壓力,畢竟他可是早早就上過場的,還將三藏拐帶著加入了密宗...雖然隻是客卿,但已經算是難得的收獲了。

身為密教教主的大日如來,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那就是要讓密教淩駕於小乘與大乘之上!

雖然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但如是想都不敢想,那也沒什麼前途可言了。

動力從何而來?

當然是要先製定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場眾僧,有此類似野心的可不少。

不說大日如來,便是法海本身不也想要開宗立派,立下唯識宗的傳承,還是不斷絕的那種。

其次,便是觀音大士,當年她在靈山同佛祖論佛之後,佛祖曾有過想要將佛門真正一統的設想,...但此事根本不是口中言說得那般容易,再加上佛祖一心想要去輪回渡劫...便暫時擱置。

不過菩薩本人,則是認為自己身負禪淨密律四宗所長,而靈山諸佛腐朽,不足與謀,自己未嘗不能在南海另立佛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