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 18 章(2 / 2)

金碗良緣 裴千羽 6438 字 2024-03-07

路金麒欣然飲之。

路金喆在一旁,支棱著耳朵,就聽自己的傻哥哥在裴宛麵前不斷的大放厥詞,實在是沒藥可救了。

“路兄今兒在堂上獻的計策,我聽得入了神,可以說是聞所未聞,仔細想想,很有道理。不知道這計策是路兄偶然所得還是深思熟慮?”

“這事兒啊,我可琢磨好久了!銀子麽,對我來說俯仰可拾。可怎麼賺的痛快,我這許多年都在琢磨。先不說這個,費大人,你是朝中做官的,據先剛堂上的情形,您給指個道兒,我獻的兩條計策,究竟府官會擇哪一條?我猜是第二條,多省事呐。”

裴宛笑道:“兩條計策都是妙計,不過第二條是爆碳,不定什麼時候炸了手。”

路金麒也笑了笑:“但這也是眼下最容易走得通的。你猜他們會怎麼選?”

裴宛搖搖頭,心想,要是當時我不在,隻怕當堂就要拍板定了這條。

路金麒喝儘杯中茶,自斟自飲,長歎一聲,道:“早些年,鹽鐵專營權原是朝廷把著的,這些年也漸漸的放開了,雖然商賈們仍跟帶著枷似的,靠買朝廷‘鹽引’做生意,但總歸是時也運也,想來後世史書上也會添上一筆。可我想要的,從來不是這樣。”

裴宛不說話,靜靜地聽。

路金麒目光茫茫的看向窗外,樓下是零花河淩淩的拍岸聲,遠處是官商把盞暢飲的場景。

“我要做的是真正的貨通南北,你看,我們浣州自古人傑輩出,地處江南重鎮,我們有商會,有家資巨萬的大商賈,又有這滿世界的好東西,倘若真開了驛站,你想過嗎?最後能到什麼境地!”

路金麒不等裴宛說話,直接道:“我想過,那一定是處處繁華若市,遍地無饑餒的人間。”

裴宛聽罷,不禁認真的看著路金麒,這個年輕的商賈,他既有銀子於我俯仰即拾的豪氣,又有勾畫一座盛世的誌氣。

不入仕,真可惜了!

裴宛笑道:“所以路兄深思熟慮的是這條計策,你最看中它。”

路金麒挑眉:“費大人不也是挺感興趣的嗎?不然如何來飲一杯茶?”

“是呀,不過我仍有幾個問題要請教您。”

“不敢稱教,您直言便是。”

裴宛便把一直壓在心裡的問題徑直說來:“允許商人賃用驛站,簡化關防,那若天下百姓十之八九都去經商,誰來耕田?”

這個問題的答案路金麒門清,西邊鄴州扈州等地驛站管理鬆散,實際上他早已走過,隻是按下不說,道:“這一點,我有考慮,先不說坐賈行商需要經受千裡跋涉,飽嘗流離之苦,單說租賃驛站,租金大可設的貴些,這樣一般商戶也就耗不起這項花費,更不要說百姓了;而舍得花錢的,必然是大商賈,隻有大商賈才能有這份財力和人力,經的起這份業。所以還是有人耕田,並不是滿天下的人都四處跑。”

“那大商賈行走天下,肯定要圈養家丁扈衛,長此以往難保不發展成為府兵,這該如何?”

路金麒一愣,他倒是沒有想到這層,他此前合計,當官的都希圖錢,一聽“高價租賃”豈不是正中下懷,從未想到“圈養府兵”這一層,如今這天下,為官做宰的都隻巴望著眼前這一畝三分地,誰能想到那麼遠呢?

路金麒不禁打量起眼前這位少年,家教極好的樣子,背脊挺直,正溫和的看著他。

雖然瞧著隻有十三四歲的樣貌,周身這氣勢,讓人不敢小覷。

路金麒斟酌了下,索性坦白:“按常理說,我們外出經商,自然也要多多預備腳夫家丁,不說運貨卸貨,就是翻山涉水遇上那些不知什麼來路的土匪,就夠受的。可家丁扈衛多了,又有圈養府兵之虞,這……我卻暫時還沒想到轉圜之法。”說完,他讚歎的看著費慎之,道:“費大人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敏捷才思和遠見,著實叫人欽佩,想必心裡有章程?”

裴宛笑笑,臉色更好了些:“這也是話趕話想到這了,若我出主意,這事兒可以分開兩層辦,就同你之前所說的‘鹽引’一樣,一半交給朝廷一般讓給商賈。比如這驛站可以讓商賈租賃,但家丁扈衛有定數,少少為宜,驛館呢,另行扈衛職責,反正各地都有藩軍,平常仗腰子沒少乾些醃臢事,這回且給他們名分,讓他們正大光明的扈衛,你道怎樣?”

路金麒捏著下巴,果真把這條方法翻來倒去思索,手指扣了扣桌子:“此法妙也!費老弟,你是什麼官兒?連藩軍也敢嗆白!可不是麽,那起子大兵沒少蒙頭遮臉乾些劫財的營生,這要是有驛館作保,正兒八經的給咱們當扈衛,那咱們肯定乖乖的掏錢!”

裴宛也高興,後又不免歎息了一聲:“隻可惜現下沒辦法實施這條計策。這裡牽扯的要比你想的多得多……”

路金麒給他添茶,道:“我又不是那隻會做夢的孩子,自然知道這裡頭的事纏雜得很,隻希冀在我有生之年能見到此條憲諭罷了。”

裴宛呷了一口茶,道:“不談這些。實話說,我一路從北南下,沿途百二十所驛館,大多凋敝不堪,苦苦經營。若是能盤活他們,不僅富裕你們,於我大雍社稷都是極有裨益的。”

路金麒此刻已把他當做同齡人來看,笑道:“你個小謄錄官怎想的這麼多?我想那皇帝老兒做夢都能笑醒! 我是個小商賈,不敢奢談社稷!”

裴宛擺擺手,沒湊這個話頭。

可憐在角落裡吃點心的路金喆,聽她哥幾次大放厥詞,嚇得差點喘不上氣。

作者有話要說:鹽引:商人支鹽、運鹽、賣鹽的憑照,引有長短之分,商人必須交錢請引,即買引。鹽引加耗這件事並非老裴獨創,有參考史實的;但“賃用驛站,簡化關防”確實是老裴構想的。

對啦,這個故事馬上也六萬字啦,大家對金喆或者裴宛有什麼看法嗎?對劇情呢?有沒有哪裡不明白的地方呀?我看數據走勢還可以,有讀者在追的,來聊聊嘛!老裴可可可願意互動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