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聽到這話,不由的抬頭看了一眼麵前這個少年,心念變動之間,開口問道:“還未請教閣下姓名?”
“在下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少年拱手對著劉安說道。
劉安聽到對方的介紹,不由的一愣。
他是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說個書,昨日引來了黃忠這個大牛,如今又是引來了田疇這個大牛。
田疇的名聲雖然在三國之中出現的不多,但其卻也是個大才。
這田疇自幼好讀書擊劍,在當地的名聲很大。
《三國誌?田疇傳》中說“田疇雖年少,多稱其奇。”
根據記載,其在初平元年,幽州牧劉虞打算派遣使者到長安晉見漢獻帝,以表達自己對東漢朝廷的忠誠,但由於當時路途遙遠、盜匪橫行,需要一位有膽有識而且又能隨機應變的壯士來完成使命。
劉虞的部下推薦了當時年輕的田疇。
劉虞便親自向田疇發出了邀請。
見麵交談之後劉虞對田疇非常讚賞,並任命田疇為從事,為他準備好車馬。
等到出使前,田疇對劉虞說:“目前道路阻隔,盜匪橫行,若是公開打著官差的名義出使,反而會礙事。
因此我想便裝出發,抵達長安可能更容易些。
得到劉虞的同意以後,田疇回到鄉裡,挑選門客等共二十多人共同趕赴長安。
不過就連田疇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來一去竟然花了三年多的時間。
《三國誌?田疇傳》中說“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方,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
到達長安以後,獻帝非常欣賞田疇的仁義,詔拜騎都尉,三公官府也是同時召用田疇。
但是田疇都是堅決辭讓,不肯接受。
在得到朝廷回複劉虞的詔書後,田疇立即趕回幽州複命。
但還沒到達幽州,劉虞已經在同公孫瓚的衝突中被殺害。
田疇悲憤之下,回到幽州後立刻去拜謁劉虞之墓,在墓前宣讀朝廷回給劉虞的詔書,然後哭泣而去。
公孫瓚得知消息後大怒,立即派人重金懸賞並抓住田疇,責問田疇為什麼不把朝廷的詔書交給自己而是拿到了劉虞的墓前宣讀。
田疇說:“漢室衰落,人懷異心,隻有州牧劉公不失忠臣氣節。
朝廷詔書上對將軍沒有什麼好話,這恐怕是你不願意聽到的,所以也就不交給你。
何況將軍你現在的行為也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既殺害了無罪的君子,又敵視忠義的臣子,這樣的行為,必將讓燕趙有識之士皆投東海而死,誰還會願意跟隨將軍!”
田疇的義正詞嚴,終於讓一向以殘暴著稱的公孫瓚啞口無言,最後隻能將田疇釋放。
公孫瓚還說了一句這樣的話:“田疇義士,君弗能禮,而又囚之,恐失眾心。”
由此也可以看出年輕的田疇在幽州的威望。
田疇在公孫瓚手中僥幸逃過一死後,回到了家鄉無終。
他沒有消極避世,而是創造出了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國度,並且獲得了初步成功。
田疇先是招集宗族“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
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
田疇又通過選舉的方式成為領袖。然後按照自己的理想實施了一係列的政策: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餘條。
又製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
北邊翕然服其威信,烏丸、鮮卑並各遣譯使致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為寇。
按照前世的說法,田疇製訂了明確的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條例。
建安十二年,曹操為了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北征烏桓。
由於田疇聲名遠播又熟悉當地情況,曹操事先便派人征召田疇。
田疇立刻收拾行裝趕赴曹營,並被曹操任命他為司空戶曹掾。
但是經過一番交談之後,曹操對田疇亦是讚賞有加,“即舉茂才,拜為蓨令”。
但是田疇推辭不就,跟隨軍隊駐紮在無終。
當曹軍因氣候及道路的影響,行軍困難時,田疇向曹操提出:“沿海的這條道路在夏秋時節經常漲水,不利於行軍。
過去從盧龍口到達柳城有過一條路,雖然已經毀壞了有二百年,但是還是有小路可行。
從盧龍越過白檀,出其不意,可以一舉消滅蹋頓。”
這個建議馬上得到了曹操的采納並立刻實施。
也就是因為田疇的這個正確的意見,曹操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北征烏桓的勝利,完成了同意中國北方的事業,從而結束了中原地區長期混戰的局麵。
田疇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了大功,所以後來曹操論功行賞,決定封田疇為亭侯,邑五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