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
“若是聖孫想整頓莫愁湖畔,那麼有幾個勢力是必須要麵對的,隻是其中有些事情頗有齟齬,不知當不當講?”
當然,這種政策也隻是能解一時的問題,因為舊的豪強走了,地方上還會誕生新的豪強,隻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所以朱雄英打算借這個機會小試牛刀一番,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熟悉京城環境,而且能夠初步建立自己的班底,結交有用之人,獲取一個能夠不依賴他人的財富渠道。
效仿漢武帝遷徙天下富戶來京的事情,道衍自然是知道的,這種政策怎麼說呢?對於皇權來講,肯定是利大於弊的,因為這些富戶在地方那就是盤根錯節的地頭蛇,“流水的縣官鐵打的豪強”嘛,看解縉在藍田縣城的境遇就能知道了,而這些地頭蛇之間往往各種關係都能糾纏上百年之久,輕易難以撼動會對朝廷在地方的統治造成嚴重阻礙。
朱雄英微微頷首:“這片區域在傳統的內城之外,還在新建的外城之內,大規模的人口聚集和流動既不會威脅到京城內部的安全,也有相對寬鬆的環境,而且水運交通便捷,若是能在此地建成商區,維持好一個良好的營商秩序,便可以收取源源不斷的商稅。”
而這個問題,被朱元璋交給了朱雄英,用來檢驗和鍛煉他的能力。
古代謀士不都是這樣,一般都是好幾個謀士,一人出一個主意,主公自己去選,選對了那是謀士厲害,選錯了那是主公眼瞎,沒有哪個謀士敢保證自己出的主意就絕對可行,要是敢保證他還當謀士乾嘛?自己扯旗當主公豈不是更好。
唯一的小小缺憾就是,搞遷徙的時候,配套政策沒有考慮太周全,因此造成了莫愁湖畔這個“城鄉結合部”的暫時無序狀態。
朱雄英指著那裡說道:“秦淮河在定淮門那裡彙入長江,而龍江船廠就位於秦淮河和長江交彙處,再往東南便是由內外城夾著的莫愁湖,與秦淮河由幾處河道相通,秦淮河繼而繼續流向東南.如果說秦淮河是京城的腸,負責通過便捷的水運來輸送各種物資,那莫愁湖就是用來消化和儲存食物的胃,這附近的一大片區域,都極為適合建立倉儲和市場,此地若不建成商埠,實在可惜。”
道衍若有所思:“所以聖孫是想因勢導利,既要解了富戶難以為繼的‘勢’,還要用他們手中的財富,來造出‘利’來。”
“莫愁湖畔地理位置不錯。”
道衍認真以對:“對策很多,隻是看聖孫需要達到什麼目的,若僅僅是想要交差,那倒也沒什麼難的,以雷霆手段整治這片區域,給這些遷徙富戶來一個相對安穩的居處,能讓他們活下去,對於聖孫來說,這是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情。”
朱雄英聽了道衍的話,倒也沒有不悅,因為他以前在教科書曆史課本上,看到過蔣太子是怎麼在十裡洋場碰了一鼻子灰的,如今自己要乾的事情雖然沒那麼大,但畢竟是觸及固有利益階層的利益的,性質差不多,肯定心裡要有一個事先的預期。
而道衍後半句說的其實很精髓,朱元璋考驗他的,不僅是事情能不能辦成,還包括事情辦的漂不漂亮,如果一路靠著動用武力和行政力量強推,那固然也能成,但未免辦的太糙,而且很讓人懷疑,你是不是就隻有這水平?畢竟靠著皇帝支持去強推這種事情,換誰來都能成那你的能力展現在哪裡呢?
所以朱雄英就得“既要又要”了,既要把事情辦成,又要辦的漂亮,不能把場麵鬨得太難堪,更不能最後靠軍隊來救場收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