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向末都都給聯係好了。開學去報道就成。
這房子陽台是相通的,就沒分家,孩子們也沒分開誰家就跟誰家的住。而是姑娘們倆倆一間,跟二哥他們住在一套房子裡。小子兩兩一間,住三哥那邊兒。都是上下鋪,每人一個書桌,一個衣櫃。向陽最大,上高中了,自己一個房間,跟老兩口住在中間一套房子裡,沒人打擾他學習。
都安排完,家裡就扔給二嫂和老兩口了。二哥和三哥三嫂跑買賣。就都忙起來了。
向末不用再每周給家裡打電話了,周末帶著孩子直接回娘家就行了。孩子們特彆愛去姥姥家,因為孩子多,能一起玩兒。
家人也算都安排好了,再沒什麼可掛念,沒有後顧之劇組了,就一心撲到工作上就成。
孩子們都很聽話,也很上進,都有好好長大。並沒有讓向末操什麼心。
日子一下子就到了平平淡淡的那個模式。
這樣兒最好。
要說有啥不平常的,梅老爺子分家產算一件。老爺子在京城待了一年,把他想了解的都了解完了,京城的變化也都親眼看到了。某一天晚上,把方爸方媽,向末兩口子還有婚姻困難戶方雲期給叫到一起,說他已經確定,國家再不會有啥大波折了,有些東西拿出來,也不犯啥忌諱,沒什麼風險了。
啥東西呢?當然是他老人家一輩子掙下的家底。與方家到處置產的風格不一樣,梅老爺子是全存的金銀。
早前是在山裡他們當年的老巢裡藏著呢。後來下山站住腳之後,就都轉移到了郊縣老宅。就後來他進省城,也讓寨子的後人看著那地方。那宅子裡有一個地窖,藏糧食和藏酒的。修得特彆結實,青磚鋪的地麵和牆麵,外麵還加抹了兩層水泥。
方逐溪與方雲期親自帶著車去把東西取回來後,告訴向末。那地窖的牆是帶著夾層的,那青磚的牆修了得有一米厚,最外麵還是青磚的牆,兩層牆麵中間夾了半米寬的夾層。嚴密得很。裡麵放著香樟木的櫃子還有幾十個大木箱。箱子裡全是金條和銀元。還有幾箱子的珠寶首飾。櫃子上也都擺得滿滿當當的金條。還有少量的字畫和古董。
老爺子當年專搶二鬼子,戰敗以後,那些人也知道自己好日子結束了,都帶著家底出逃,一劫一個準兒,家財都帶著呢。那會兒兵荒馬亂的,又都是漢奸,連報案都不敢,能留下命就不錯了,誰敢聲張啊。聲張了那錢也要不回來。
還有小鬼子撤退的時候,斂的財,他們也沒少劫。搶二鬼子還沒下死手,劫小鬼子那是真沒留手。
那些東西,在地窖裡放了四五十年了。也不都是老爺子一個人的,還有他那些個老兄弟們呢。分出去一半。剩下的,給方逐溪三兄妹平分了。
向末兩口子就這麼又得了一筆巨大的外財。
瞿麥也分了好大一筆,是龍師父留下的那一份。他在國外讀了兩上博士,又是學經濟又是學計算機的。還學了西醫。結果回來京城,發現他自己成了富翁,就用那些錢,開了一家中醫診所。
他這是出走半生,歸來仍是跟中醫死磕。龍師父留下的醫術,他不但繼承了,還發揚光大了。到四十歲的時候,醫術已經比方逐溪要高了。
方逐溪一直沒有放棄中醫,但是工作太忙了,也很少接觸病人,進步很有限。
向末終其一生都在推廣生物菌肥和健康飼料,在渡過前麵的二十年快速增加期之後,更是力排眾議,把下屬的兩個廠子裡之前還少量生產的化肥和高能飼料全部砍掉。附屬的田地和養殖廠也絕不允許用這些。後期更是對什麼瘦肉精,這個精那個藥的,還有轉基因那些個,通通都投反對票。
因為站在大多數的對立麵上,一直到她退體,那級彆也沒上去,曾經的下屬、研究員、學生一個個的平步青雲,隻有她,出道即巔峰,大學畢業之後,級彆沒動過。
直到後來的事實一次又一次的證明她的堅持是正確的,上上下下的,又全都回來請她出山做顧問。一個退休反聘回去的老太太,級彆是上不去了,可那津貼到是比好多大領導都還要高。
跟她缺那個錢似的。真是的。
那兩個下場的廠也成了香餑餑,再不是發配基地了,養殖場還成了特供基地。
工作也不是完全沒有成效,她的努力並不是一點兒作用都沒有。至少在她的大部分學生的工作範圍內,她的理念是被接受並且儘可能的在執行的。
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誰都不能憑一己之力改變整個世界,能有一點點效果,就很不容易了。
與向末的步履維艱相比,方逐溪的工作要順利很多,農村的人越來越少,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但是能種的地卻越來越多,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紅星農場在世紀末的時候取消了,那些地和廠子都歸到了紅星鄉。地都被向軍和於剛承包了。也沒讓杜娟和娟子下地,人家倆人,就照看了幾千畝地。一水兒的機械化,打農藥都是用飛機。隻要春種和秋收的時候,雇上一些臨時工就可以。
杜娟也是個神人,家裡父母是在廳級退休的,哥哥姐姐都成就非凡,她還就在山溝溝裡待了大半輩子。向二舅家的大兒子大學畢業分到了省城的政府上班,娶了領導的閨女,老兩口上門人家都戴口罩,生了孫子,想去看看,都不讓進門。把老兩口給傷到了,再也不登老大家的門。後來老兩口也趕過向軍,讓他跟杜娟兩個回滬上,怎麼也比在家種地強。向軍死活不走,杜娟就陪他留下了。一直到把老兩口送走,兒子都大學畢業在滬上參加工作了,兩口子才回到滬上,讓杜娟儘了幾年孝。
農場的改變是大時代的縮影,農田的機械化是不可逆的發展,並且迅速。方逐溪的工作更多的是,他們研發的新機型怎麼跟得上農來的發展速度。
忙是一樣的忙,累也是一樣的累。
真正退下來的時候,都七老八十了。在園子裡種種花,養養鳥,養養魚,日子也算清閒。孩子們天南地北的到處跑,老是不著家。方雲期結婚之後就跟著老婆去住大院兒家屬樓了,老了人家兩口子那叫一個瀟灑,環遊世界去了。到是瞿麥,一直住在家裡,娶的媳婦兒風格跟方媽當年一樣一樣的,來診所看病的時候,看上他了,直接用了強,當然,他自己肯定也是樂意,要不然誰也強不了他不是。生了個閨女,也是那個勁兒,風風火火的,做攝影師,老往非洲跑,拍大自然,野得不邊兒了。扔下老兩口在園子裡倒也算是跟向末兩口子做伴了。
隻是瞿麥人家是大名醫,沒有退休那一說,所謂的退休,就是宅在家裡,一般二般的患者是請不動他了,得特殊的患者才能讓他老人家出手。
方逐溪晚年又接著回來研究中醫,與瞿麥一起,可有勁兒呢。
向末也跟著學,做運動員的時候,花了好多積分買過運動醫學的醫療包,還有營養學的課程。這下子到是把積分省下了,能學一門她一想都很想學的技能。
“話說,你們當領導的,有沒有什麼特權啊?”行將就木的時候,向末問方逐溪。
把人都問愣了,“什麼特權?”
“就是用積分買東西的時候,有沒有啥優惠啊?打不打折啊?”
“……沒有。”
“好吧。”
“你想買什麼了?”肯定是看上什麼東西了,不是很必須,又很貴。她想要東西,又不想花太多積分,才動這個腦子。
“我閒著沒事兒,看,人家都有個空間什麼的。我在商城裡也看了,還真有那種帶著靈泉水的小空間啊?你說咱買一個,是不是挺實用的?泡個茶做個飯啥的,是不是挺養生?”
……
“什麼靈泉水啊,那就是營養液的一種,帶著水分子的壓縮和過濾裝置,做成泉水的樣子,糊弄人的東西。真的靈泉水,那是極高維度的產品,幾百億積分起跳的。”
嗯?
他是不是說了什麼了不得的知識?
但是向末聽不懂……
“彆管是啥,有營養就行唄,我就想要一個,你就說行不行吧?就買那個最便宜的,八億積分的。”
“行,想買就買吧。我看你也不急著完成任務了。”好不容易攢夠的退休積分,花掉八億,她又退不了休了。
“我不急啊,有你陪著我,我乾嗎急著退休?”
“呃……其實你退休了,我們也可以一起兼職的……”
啥?
“那你怎麼不早說,我都買完了!”
你這手也太快了!
那就能再繼續吧!
作者有話要說:還有一章
一會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