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山村一枝花20(1 / 2)

大年初十,向家舉家遷往京城。

向大哥大嫂也來了,趁著過年農閒,家裡的事情沒那麼多,大哥請了假,跟大嫂一起來把爹娘和孩子一直到到京城,要是不親眼看一眼,他們也不能放心。向大哥當鄉長之後,送糧送菜的活兒他就乾不了了,都交給了娟子的對象於剛還有英子姐夫劉雙喜。劉雙喜老實本分,於剛活泛,能平事兒。他們倆換著請假壓車,又是做老了的買賣,一路也挺順利的。這個活兒交出去了,大哥就沒機會去中原,也沒機會進京了,所以,那房子啥的,誰都沒見過,這不就來了嘛。

二哥三哥家一人雇了一輛小卡車,全部的家當能搬的都裝上了,再回上爹娘的,兩輛小卡車剛裝滿,真是沒多少東西,鍋碗瓢盆都帶著呢,也就那麼些。二哥三哥一人一輛車跟著坐卡車,大哥大嫂帶著其他人坐火車。

向末跟方逐溪帶著一輛小客車到火車站接的人。

“先住在我們這裡吧,新房子那邊兒還沒裝修,不能住人。能裝好了再搬也是一樣的。”把人直接接到了三進院的後院裡。

“這是進了皇宮了吧?”向老娘在老家的威風也沒了,她哪見過裝得那麼好的房子呀,看了一圈,手腳都要沒地方放了,向老爹也是拘謹的很。

孩子們倒還好,跟看景似的,讓鬨鬨幾個帶著,跑出去玩了。

矜持的參觀了一下房子,老兩口就不太滿意,偷偷的跟閨女說呢。“這四四方方的天,院牆那麼老高,住這裡麵,跟蹲監獄似的,我可住不了。你這屋裡的東西我也不敢碰,害怕跟你弄壞了,可憋屈死我了。哪趕上咱家那大院子,敞敞亮亮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要麼說,四合院這種院子吧,真是愛的人愛得不行,不喜歡的,那也是真不喜歡。有人覺得藏風聚氣,有人就覺得喘不上氣兒。老太太一輩住在村裡,哪怕是兩間土坯房子的時候,彆的不說,出了門,院子是真的寬敞,視線也好,遠處有山,近處有河,抬眼望去全是莊稼。在這四合院裡,除了牆就是牆了。把老太太給憋屈的,都喊上口號了。向老爹在一邊兒,很是認同的點頭呢。也是不愛住。

把向末給逗的,“不讓您一直住這兒。知道您想跟兒子過,等那邊兒的新房子收拾好了就讓您搬走,就在這兒先過渡幾天。”

“那你先帶我去看看房子,我看看那新房子是個啥樣兒。要是也這麼憋屈,我可不住。隻當上你家串門子了,趕明兒個我還跟你大哥大嫂回家去。”老太太這是到了陌生的環境,不舒服了。

“行,那咱們就先去看看房子。”

孩子們就沒帶著,把他們留在家裡自己玩兒。方逐溪開車,帶著一大家子往新房子去。

“出了小區,馬路對麵就是小學,隔兩條待就是中學,從小區後門出去,步行半個二十分鐘的路程就是高中,都是重點學校,上下學很方便。剩下的幾套房子,都在高中隔壁的小區,就剛剛咱們路過那個小區,得明年暑假才能交房。”方逐溪一路給介紹著房子的情況,把車停在小院的前麵,從院子裡走陽台門進的家。

“陽台打通了,中間開一個門就夠用了。單元門還可以正常用的。”屋子裡還是毛坯的狀態,水泥的牆麵地麵,隻有衛生間和廚房給簡單的裝了一下,這兩處地方,沒什麼可設計的,又是最重要的,方逐溪是找了老爺子當時裝園子的工程隊來給裝的,質量絕對有保證。還考慮到生活習慣的問題,都裝的蹲便。洗浴中的位置給留著,但是沒裝。以後有需要再裝就成的。廚房也把櫃子給做得多多的,能放下好多東西。

果然,進來一看,都很滿意。

“這房子比你那院子強,至少看得遠……”老太太看了一圈,是這麼評價的。

您這個標準喲。

“二嫂、三嫂,我也不知道你們喜歡啥樣風格的,就沒裝。這個名片你們留著,這是給咱裝廚房的工頭的電話,回頭給他打電話,跟他說你們想要什麼樣兒的就成。彆的不用管,材料什麼,他們都知道哪裡賣得好。”向末給二嫂三嫂留電話,主要是三嫂,二嫂沒啥主見的,估計情況很可就是隨著三嫂的樣子裝。

“裝啥啊,這不是挺好的吧。比咱老家住的房子好多了。浪費那個錢乾啥。這有暖氣就是不一樣哈,比咱老家的房子暖和多了。我看這樣兒就挺好的,灶啥的都有了,買上煤氣罐就能開火。放上床,就能住人的。還裝啥呀。就是給孩子們做上幾個架子床,再打兩個衣櫃,書桌,就齊活了。”三嫂也是常到省裡開會的,常住招待所,也見過樓房裡裝修都是什麼樣的。到了自己身上,她也知道什麼樣兒的好,可這會兒剛搬來,聽小姑子那意思是裝修的錢也要給出,那怎麼行呢。乾脆就不裝修了,這毛坯房也挺好的,啥都不缺。比老家的房子好多了。

“對對對,這就挺好的。買幾張床就行,那就不用你們管了,明兒個我們妯娌幾個去逛街去,也認認路,順便就買回來了。彆耽誤你們上班。”大嫂也是一樣的想法。

向末也不勸,都是親哥哥嫂子,不用弄那些客氣的。自己什麼都管到了,對哥嫂來說,也是負擔。

“我爸媽在家裡準備了飯,咱們過去那邊兒吃晚飯吧?”中午一家子就在新房子小區門口的一個小飯館裡吃的農常菜,下午又帶著人去沒建好的小區看了看隻有主體框架的房子,之後才帶著一家子往園子裡去。

知道向家來京城,方爸方媽怎麼可能沒表示呢。

說來也是挺神奇的,向末與方逐溪的仨孩子都多大了,鬨鬨都要小學畢業了,兩家的親家還都沒見過麵呢。

於情於理都得見的,向家父母再不習慣,該有禮數得有。方家還有老人在家,方爺爺方奶奶在,梅姥爺也在呢。過年的時候,方晚晴一家來京城探親,梅老爺也一並跟著進京了。方媽是一天一個電話的往老家打電話,老爺子八十五了,身子再硬朗年紀在那裡呢,她哪裡能放得下心。京城裡醫療條件畢竟好,還有方逐溪這個大夫在,能看著。非得讓老爺子來京城,老爺子也是想閨女了,磨不過她,就過來了。方媽還怕老爺子來了不習慣,特意把胡同口的小院子高價給買下了,多出了三成的價兒。原本人家是開小賣部的,買下之後,生生給改造成了小酒館,跟中原省城的小酒館裝修都一模一樣的。還早早的跟老家的酒廠打了招呼,讓往京城裡送酒送花生米,保證老爺子到了京城,喝得酒和吃的花生米味兒都不變。

所以,老爺子來了之後,還是老樣子,白天往酒館裡一坐就一天,早晚出去遛個彎兒當鍛煉,想回園子住就回園子,給他留著院子呢。不想回呢,就在酒館的後院裡住,這邊酒館的掌櫃的也是他的老夥計們的後人,都是熟人,方媽特意叫來看店的。都跟他的子孫沒區彆,照看得也精心,不用惦記著。

上麵兩家的老人,就不能空手上門了。大哥大嫂準備的禮物,就是老家的特產,蘑菇木耳,還有兩袋子山貨,榛子核桃鬆仁啥的,純野生的,還給拿了兩個野腳,一扇排骨和十隻野兔,都是收拾乾淨的。冬天裡能凍住,也不怕壞的。沒有多貴重,但卻是儘心準備的,這就成了。

“這些年了,老是偏著你們家的吃食。”方老爺子跟向老爹聊得還挺好的。

說這個,也是跟向老爹把意示表達出來,家裡是領情的。

當年向末要上大學,沒工作了的時候,向大哥說了要養妹子一家,他就真的沒有食言,年年菜糧肉蛋的不少送。一家子都跟著沾光,這些年,就沒買過冬菜,彆的沒有,白菜土豆地瓜那是管夠的。還有大豆,年年都得送幾袋子,是磨豆腐還是發豆芽,都成的。方爸就特彆愛吃豆麵卷子,還就得東北大豆烤出來的豆麵才對他口。

向老爹向來是不多話的,人家問什麼他就答什麼,人家說吃了他家的菜,他就說都是自家產的,不費事。聊得也還成。

方奶奶跟向老娘的共同話題就是孩子了,聊聊哄孫子的趣事,問一問家常,也行。還有方媽在一邊接著,她跟向老娘還挺有的聊,聊聊農村的事兒,聊聊婦女的生活,都成的。

方媽之前那個工作組的活兒已經圓滿結束了。之後她調到婦聯,與一些跟她資曆身份都關不多的一些老同誌老戰友一起,為婦女兒童工作。也挺忙活的。也沒人提退休的事兒。

一頓飯吃的還挺熱鬨,並沒有冷場,走的時候,還說好了,以後都在京城了,要長來長往。

反正是剛來第一天,就沒怎麼休息,都挺累的,回到家早早就休息了。

“大哥,大嫂,這是啥意思嗎?不處啦?”大哥大嫂沒休息,到前院找向末,大嫂拿了個小布包,從裡麵拿了兩萬塊錢出來給向末,死活非要把房子的首付給她。

這年頭,萬元戶就是富裕的象征。誰家能攢下一萬塊錢,那是了不起的事情。大嫂一把能拿出這麼多錢,也是看出來向大哥這些年,沒白折騰,確實是掙到錢了。

“什麼話,怎麼就不處了?該怎麼處怎麼處。但是沒理由讓你們給買房子呀。你倆那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我跟你哥又不是掙不來,給你就拿著得了。”當時向末回老家的時候,沒把錢拿出來,是考慮到老二老三,他們要是拿錢了,老二老三就得拿錢。他們兩家這些年除了死工資,就是靠著自留地和菜園子的出息,哪能跟他們兩口子這些年種那麼些地相比呢。

“嫂子,這錢我肯定不會要。你要非得給,那我就生氣了。咋滴呀,跟我算賬呢?那是我當姑的對孩子們的心意,咋滴呀?還不讓我當姑的心疼孩子了?再說我這就是出了百分之十的首付,剩下的大頭,不還得你們自己還嗎?趕緊收起來吧。你是非得跟我,我就拿著這錢再去買一套房子,掛我大哥名下。你看著辦。”向末特彆強硬。

“行了,收起來吧。自己妹子,彆整這些沒用的了。四兒,你嫂子也是怕妹夫家有想法,彆讓你在家裡過得不自在。我也是這個話,你要是有不痛快,彆瞞著,跟哥說。”向大哥說話了,讓大嫂把那錢收回去。

向末挺感動的,哥哥做到這個份上,真的不容易了。“哥,我挺好的。真的。你也看到了,方家對我很好,方逐溪對我也很好。我現在工作也挺順利的,錢掙得也不少,忙是忙點兒,但是真不用靠著誰活。再說了,那十年,咱家對方逐溪差了?人家心裡沒數兒啊?沒事兒。你們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

話說到這份上,也就不用再推來讓去的了。

“四兒,下午我聽妹夫那意思,這房價,還能再漲?”大嫂又有了新想法了。

那肯定的呀,現在才一千多一平米,以後二十萬一平米都不是最貴的。下午逛小區的時候,方逐溪聊起過房子的未來發展趨勢。

“得不得比存起來的利息高?”

那還用說。

然後大嫂就深吸了兩口氣,像是做了很重大的決定一樣,又把那錢推給向末了,“那這錢你看著再給我們買上房子吧。開春我再多開上十畝地,一年也能把房錢掙出來。”

“嫂子,真不用那麼累。這房子買了租出去,租金就夠還貸款的,還能剩下不少。以後等你老了,隻靠著這房租,也比我大哥那退休金要高得多。”

“那感情好了。我也不指望能掙多少錢。就尋思著,將來我們老了,不想跟孩子一起住,不方便,趁著還能掙,給自己買個窩先。”

行吧,你這想法也不算錯。

好不容易跟大哥大嫂送回後字歇著了。

轉過天兒,向末與方逐溪得上班,二哥三哥都忙著去找鋪子,忙活生意的事兒。大哥帶著老倆口熟悉環境。三個嫂子結伴逛街去了。

也是真厲害,人生地不熟的,硬是打聽著找到了家具市場,逛了一天,啥也沒買,特彆謹慎。之後又逛了兩天的市場,貨比三家。才訂了三張上下鋪的架子床,三張雙人床和一張單人床。又買了一套木沙發,還跟木工訂了兩個櫃子。就算是把家具買齊了。

再加從老家搬過來的,當年方逐溪給做的組合櫃,還得各種桌椅板凳飯桌啥的,這麼一看,還真不缺啥了。

大哥大嫂待了一周,幫著把家搬過去,才走。這不裝修了,搬得當然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