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小的時候,其實沒怎麼好好學習,這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
加上父母一直想著將來把家裡的男孩子都送去當兵,覺得有個初中文化也很夠用,就沒怎麼強求。
成績一般,好賴也上個中專,那就是有分配的高學曆了。
大多數人家裡,都算是很不錯,畢竟高考錄取率就在那擺著,為此,叫他爸一度放棄讓他去部隊,覺得在公交公司乾著也挺好的。
年輕人氣盛,他覺得這每個月一百塊錢很難有大出息,思前想後還是願意到外麵闖一闖。
在大人眼裡,也就比不務正業好一點,甚至還不如呢,畢竟鐵飯碗在長輩眼裡是最好的事。
但周楊還是跑到滬市來,帶著想儘快出人頭地的欲望和不知從何開始的迷茫。
他也很幸運,那種不知所措的迷霧,很快由重逢苗苗,並順手幫了她一下而驅散。
方叔叔和趙阿姨是極好的長輩,為他新生活的第一步奠定基礎。
考出租車公司這件事,也是為他出大力的,連同苗苗也很長一段時間陪他練口語。
為此,周楊自己心裡也很感激。
他當時也沒什麼能回報,舉目四望就接送苗苗畫畫課上下學能幫上忙,主動給攬下來。
或許是一開始就抱著照顧的態度,成了習慣自然。
周楊都沒察覺,他下意識會記得苗苗的每件事,幾乎到無微不至的地步。
其實一切都有端倪,隻是他不好意思承認,畢竟才多大的人,感覺有點老牛吃嫩草。
但人也得遵循自己的內心。
他想著這些不知怎麼就脖子一寒,覺得跟前有個方叔叔,正在磨刀霍霍。
連高明,現在都未必有多少好臉色,更何況是他。
但橫向對比,任誰都看得出他的綜合條件不如高明。
起碼人家已經買得起洋房,是正經首都大學畢業。
周楊把所有雜念拋在腦後,專心致誌地複習。
同大去年開設了汽車專業,他打算去進修,順利的話三年到五年就能拿到本科學曆。
這種一般是單位內有升職需求的人才去念,屬於非全日製。
他也不單是為麵子上好看才去的,畢竟念這個專業的都是同行,建立良好的關係,多認識些老師,將來能相互幫上忙的地方很多。
二來他覺得汽車會是將來的主流,彆看現在買得起的沒幾個,可從前也沒人料到買自行車都不用工業券,前後都才不到十年。
周楊一門心思沒彆的,他就擅長這點東西,不像彆人什麼都能做好,隻能往深裡鑽。
他會的東西其實都不是專業性的,早年的老師傅哪裡上過學,技術上是手拿把掐,但很多人甚至自創了許多名詞,管輪胎都叫得五花八門,怎麼方便怎麼來。
但要是想把事業做大,可不能走這種野路子。
周楊是想做技術、管理兩手抓的老板,畢竟現在更新換代快,他也得多學習。
不過再忙,他也得抽出時間回家過年。
畢竟今年他爸率先發出求和信號,要是再不回也說不過去。
隻是很多事情都放不下,前前後後拖到年二十八。
滬市往南京有班火車,雖然久一點,但是正好夜裡睡一覺就能到。
周楊下車的時候覺得挺恍惚的,好像這裡不是他生活十年的地方。
有句話怎麼說,他現在也算榮歸故裡。
可惜才進門,就得到親爹一個白眼。
周楊也硬氣,不冷不淡說:“爸,我媽呢?”
媽媽媽,是沒瞅見他活生生一個人擱這坐著。
周仁抖抖報紙,也硬梆梆說:“不知道。”
陳蘭蘭從屋裡出來,說:“咋,你這就健忘了?”
周仁也就快五十的人,不服氣說:“你才健忘。”
又氣鼓鼓說:“早上吃什麼?”
他們家曆來飯點早,陳蘭蘭給父子倆打圓場說:“早做好,不是你說等楊子回來的。”
又喊道:“周柏,周楓!下來吃飯!”
親兄弟三個,長得不大像。
周楊長得偏俊秀,兩個弟弟是一脈相承的粗狂,不過性子倒都差不多。
周柏悄聲說:“六點起來等,說去車站接又不去。”
鬨得全家不安生,擱以前就是皇帝做派。
周楊知道他爸什麼德性,就是這樣父子倆才有羈絆又合不來。
他瞪一眼說:“吃你的。”
周柏撇撇嘴,反正這個家就是誰大聽誰的。
周楊知道他爸對他們是不賴的,可惜就那句話,不知道怎麼做爸爸。
沒錯,是做爸爸。
聽上去好像是有孩子就能自動升級的事情,卻不是人人都會。
一樣是早年家庭分成兩半,周楊幼年的記憶裡,對“爸爸”隻有個模糊的影子。
隨軍的時候,他已經九歲,是個大孩子,卻也沒感受到多少父親的關懷。
這個大家庭裡,慣常隻有女人。
大家似乎都該理解父親的忙碌,畢竟他們的工資為所有人貢獻良多。
可還是那句話,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