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的這次會議是非常重要的,即確定了大宋未來要走的方向,也完善了國家的主體戰略發展。
可以說,此次會議奠定了大宋未來幾百上千年內的格局,屬於目光長遠之策。
會議結束之後,政製院就開始進行具體的國家改製。
政體的變化當然不止是換個國名那麼簡單,而是要全方麵的改變。
以前趙駿改變的隻是官場體製,現在則是整個國家的體製,要涵蓋方方麵麵,自然需要重新布局。
最基礎的就是現在大宋國土麵積早已經不再是二百八十萬平方公裡,而是三百二十萬平方公裡,那麼就需要再次進行行政規劃。
包括燕雲十六州加上遼寧半島約二十五萬平方公裡。
然後就是青塘以及西夏卓囉和南大概十五萬左右平方公裡的土地,加起來從去年到今年,大宋一共搞到了大概四十多萬平方公裡的領土。
彆看這個數字不多,甚至比巔峰時期擁有三百四十萬平方公裡土地的秦朝疆域還少二十萬平方公裡。
但實際上並不是大宋沒有能力繼續擴大領土,而是不想一口吃成胖子。
如果真要土地的話,光越朝就有三十多萬平方公裡領土,另外滅了西夏就又能多四五十萬,接著就是大理、吐蕃、西域、遼國等等,搞個一千萬平方公裡綽綽有餘。
可還是那句話,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下子多出那麼多土地,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不能耕作的負麵資產,會讓大宋的管理和發展出現困難。
到時候反而拖慢了大宋前進的腳步。
因此飯要一口一口吃,領土要一點一點增加,先把西夏滅了,把寶島拿下,然後開發南洋,把南洋變成大宋的後花園,等糧食充足,人口爆滿再大肆擴張也不遲。
所以大宋未來應該很長一段時間國土麵積就定格在三四百萬平方公裡疆域的樣子,滅了西夏打通河西走廊,再收複嘉峪關到哈密一帶的西域即可。
然後就是經營南洋,估計到時候最多也就五百萬平方公裡麵積了。等到趙駿晚年的時候,再徹底發動戰爭,中華秋葉海棠歸於一統。
因而在這個基礎上,行政規劃就很重要。
需要對各個地區進行發展指導,哪些地方富含豐富礦產,哪些地方交通便利,哪些地方適宜耕作,哪些地方可以發展商貿等等進行調查研究。
不過在整體區域劃分上不需要再做特彆多的擺弄。
因為老祖宗以及後世都已經在這個問題上早就有決斷,青塘和卓囉和南劃入秦鳳路,遼國析津府改為大宋北平府,將原來的北京大名府遷至幽州城,連帶著遼陽也納入其中。
細節就隻有那些資源該怎麼開發利用。
比如在沈陽、張家口等設立邊市,與契丹、蒙兀、女直、渤海等部落貿易,開發當地礦產資源,以北平府為中心,發展羊毛等紡織業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設計國旗、國徽,寫一首屬於大宋的國歌,另外就是出台一係列保護農民,維護工人利益的政策之類。
如在基層建立農會、工會,增加農民和工人與上麵對話的渠道,規定工作日和休沐日,完善勞務法。
嚴格來說,北宋的雇傭契約還是比較完善的,用工方麵官府都有明文規定和保護,除非官商勾結,不然的話,很少會有拖欠工資之類的情況發生。
但以前的用工並非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般是各種店鋪的小二、服務員,或者碼頭工人、苦力工人、木匠、瓦匠之類的活計。
由於用工較少,數額一般不會巨大,所以也犯不著為了這點工錢而賄賂官府。
反之如果拖欠工資,被工人告到官府去,那麻煩可就大了。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北宋的勞務合同法之類的條例反而能夠順利地施行下去,也間接促進了北宋的經濟繁榮。
然而工人就不一樣。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小一點的工廠可能幾人,幾十人。大一點的幾百人,乃至數千上萬人都有可能。
資本家每個工人克扣一點工資,或者逼他們無條件加班,加在一起創造的利潤是非常大的。
因此早點出台政策和法律,也是為了防範於未然,避免亡羊補牢。
政製院對這些事情的規劃其實倒也並沒有做太久,因為不用他們親自做。
國旗、國徽、國歌之類的事情進行廣泛征求意見,出台法律保護工農的事情交由刑部,土地規劃的事情還是需要自然資源部前往新打下來的土地去勘探礦產。
其餘的就是一些調研工作。
趙駿親自前往汴梁城外的那些工廠,視察工人工作的環境。
而且還去了汴梁周邊一些礦山,如曹村鎮(平頂山)、長社(許昌)、鄭州等煤礦產區,了解采礦作業的環境。
目前受限於開采水平和能力,主要采礦作業以挖露天礦產為主,較少深入地下。
但顯然易見的是,隨著工業發展,露天煤礦和鐵礦估計在未來幾十年內迅速枯竭,深入地下采礦是遲早的事情。
因此做好提前預防工作,出台相關政策保護采礦工人的利益也是重中之重。
就這樣趙駿忙活了差不多兩個月,等到慶曆七年七月中旬的時候,一個相對成熟的現代化政體趨於完善。
趙駿親自寫了大宋憲法,經過政製院諸多宰相的幾次商議以及稍微修改之後,達到了可以發布的地步。
“序章,中國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自夏商周後,分封製下華夏文明日益璀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思想文化輝煌燦爛,群星閃爍。”
“秦國一統天下,遂中華文明一統的格局就此誕生。秦國二世而亡,漢朝再次統一,七國百姓融為一體,遂有了一個統一的民族——漢族。”
“強漢擊敗匈奴,打通西域絲綢之路,設立西域長史府,積極與世界溝通,民族意識在此覺醒和樹立。”
“後漢末年,三國鼎立,連年征戰,終歸於晉。又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自此有了南北朝,中國有二百餘年不能一統。”
“隋文帝楊堅立隋朝,終一統天下,又二世而亡,國歸於唐。”
“唐盛極而衰,天下分崩離析,乃有五代十國,後有宋太祖趙匡胤,起於軍中,一統華夏,建立大宋。”
“大宋上承唐朝,下啟新時代,宣於正統,立於法禮,功勳於一統分列疆土,無愧於萬民百姓。”
“今燕雲十六州回歸,華夏故土再次統一,遂立此憲法,以立國家!”
“第一條,改大宋全稱為中華公民宋帝國,大宋的一切權力屬於全體國民百姓。”
“第二條,中華公民宋帝國是趙宋皇室領導的、以大宋全體百姓為基礎、以工人和農民為主體的君主專政的公眾主義國家。”
“第三條,中華公民宋帝國旨在締造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公眾民族關係。”
“第四條,各民族平等,隻要加入國家國籍,則隻有一個身份——中華公民。”
“第五條,中華公民宋帝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第六條,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第七條,取消一切士農工商排序,取消一切非特彆優待人員的優待,廢除一切奴隸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