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後冷泉天皇忙道:“大太政請詳說。”
“以往各地豪強雖偶有叛亂,可攝於陛下天威,向來不敢冒犯,但如今多地豪族有不臣之心,特彆是石見、陸奧、越後等地。”
藤原賴通說道:“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與宋人貿易,勢力壯大的緣故。”
“嗯。”
後冷泉天皇讚同地點點頭。
實際上不止地方勢力壯大了,藤原家的勢力也壯大了不少。
因為石見銀礦最初為了防止天皇從中作梗,宋彩和粟健不僅買通了當地權貴,還給了天皇和藤原家一些股份。
這也是趙駿的意思。
畢竟當時大宋還未完成改革,實力並不強大。如果想要完成對日本的資源奪取,首先就得保證這些資源的安全。
若那時日本高層反對,甚至出兵的話,在北麵還有遼國強敵,西北還有西夏襲擾的情況下,大宋還真不一定能騰出手來保證他們在日本的利益。
所以買通日本高層權貴,讓他們在其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因如此,藤原家在其中獲利頗豐,於是又繼續增擴莊園,招募農民,使得這幾年藤原家兵馬頗多。
連遠在平安京的勢力都受益,更彆說直接產礦的地區和當地豪族了。
藤原賴通繼續說道:“我日本若是想要強盛,就必須要與宋國貿易,如果那些武器鎧甲不是安倍氏的,而是陛下的,那該如何呢?”
後冷泉天皇心道,歸根到底,還是自己這個舅舅的。
不過他沒有說出來,隻是說道:“那朕就能夠真正掃平一切叛亂。”
“是的。”
藤原賴通說道:“因而安倍氏就必須要消滅,同時要把平泉金礦,越後金礦收回來,還有石見銀礦。”
“這”
藤原教通忙道:“那石見銀礦被宋國人占了大半,我們想收回來,宋國那邊怎麼辦?”
“這就是我想說的。”
藤原賴通環顧眾人說道:“所以我們必須與宋國搞好關係,態度要謙卑,且開始派出遣宋使,學習他們先進的知識,然後想辦法祈求他們從對馬島撤兵。”
後冷泉天皇皺眉道:“他們會答應?”
“漢人都是大方的,我們隻要謙卑一些,他們就很樂意展現他們的慷慨。”
藤原賴通笑道:“隻要我們能夠讓他們把軍隊從對馬島撤走,我們就能收回那些金銀礦產,再通過我們自己派遣商船前往宋國,購買武器鎧甲,我們就能夠自己組建一支強大的軍隊。”
他繼續道:“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守衛本土的底氣,宋國即便不高興,也很有可能不會派兵馬過來,我們離他們實在是太遠。何況即便是派兵也不會派太多,我們完全可以擊敗他們。隻需事後向他們賠禮道歉就行。”
“這樣嗎?”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
藤原賴宗想了想說道:“好像是一個可行之計。”
“那是自然,沒有人比我更了解漢人。”
說完之後,藤原賴通露出了笑容。
他太清楚漢人的想法了。
泱泱大國,地大物博,以華夏禮儀之邦自居。
所以從漢代開始,當時還是叫做倭國的日本人祖先就向漢朝進貢,換來了漢朝皇帝的賞賜金印。
等到唐朝時期,日本多次向大唐進貢,不僅換到了日出之國,簡稱日本的國名。還得到了許多賞賜,並且學習到了許多先進的製度、知識、文化、技術。
而中原王朝對於服服帖帖、臣服於他們腳下的化外之人向來都是慷慨的。
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無異於是彰顯大國風範的時候。
不僅把文化傳播了出去,也把他們的大國地位展現得淋漓儘致。
因而中原王朝很樂意出現“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所以隻要日本上貢,那麼大宋那麼就必然依舊會像唐朝那樣,不僅給予他們賞賜,還允許他們派人來學習。
而趁著這個機會,日本就可以研究中原王朝的各種先進產物。
這也是日本人的一貫作風。
唐朝白江口之戰,讓日本人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於是多次派出遣唐使學習。
等到宋朝時期,他們發現宋朝遠沒有唐朝厲害,便對其態度冷淡。
後來日本戰國時期,傳教士把火器和關於世界的新認識帶到了日本,馬上讓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人意識到了時代的變化。
於是他們一改曾經打算建立一個以商業和都市為核心政權的想法,開始選擇積極接受新事物的引進。
近代日本明治維新,也是這個道理。
因此從古代到後世,日本其實是一個極為慕強,也極為善於學習的民族。
現在宋朝又強盛了,日本顯然又開始動起了學習(抄襲)的想法。
藤原賴通的如意算盤很簡單。
在官方層麵上,向大宋上貢,表現出極為謙卑的態度。
然後私底下就想辦法擊敗各地擁有礦產的地方勢力,把金銀礦納入到他們自己手裡,再從大宋那購置新式武器裝備。
如此隻要把他們的軍隊武裝起來,重新豎立起日本朝廷的中央權威,他們就能夠整合整個日本的力量。
到時候哪怕把各地金銀礦產的行為觸動了大宋的利益,大宋那邊派人過來責問。
他們也可以一邊不斷向大宋磕頭求饒,表現出一副態度恭敬謙卑可憐兮兮的模樣。一邊加緊積蓄力量,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中原王朝向來都比較寬宏大量,隻要日本遣使上貢,尊稱大宋為上國,想來宋國那邊,估計也會表現出大國風範。
等到他們派人將宋國的東西都學(偷)光,他們自己建立起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度。
興許將來未嘗不能吞並高麗,成為一方霸主。
不得不說,雖然這些年日本閉關鎖國,與大宋之間的官方交流不多。可日本人還是非常懂漢人,懂得他們骨子裡的高傲和大方。
按照這個辦法實行的話,天朝上國不與撮爾小國計較的想法,沒準真的會出現在宋國的朝堂上。
到時候或許藤原賴通這個計策還真讓他成功了。
然而,這世上總是會有意外。
比如。
有一個叫趙駿的人,就很不喜歡這個國家。
因此。
事實總會變得無常起來。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