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與範仲淹利益交換(1 / 2)

西域浩瀚,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沙漠以及杳無人煙的戈壁。

這些沙漠與戈壁阻塞了人煙,充滿了危險。

因此在古時候,塔克拉瑪乾沙漠又被稱為瀚海,死亡之海,亡靈歸宿之地等等。

不過也事無絕對。

在這茫茫無垠到處充斥死亡的沙漠當中,卻有一條生命綠洲,沿著沙漠邊緣,貫通中西。

這條道路就是絲綢之路,位於天山山南腳沿線,因空氣受天山阻隔,導致雨水較為充沛,形成了一片廣袤草場。

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始,絲綢之路就成為了東西交流的重要走廊,自此多年興旺發展,長盛不衰。

如今千年過去,滄海桑田,曾經西域三十六國大部分都淹沒在了曆史塵埃裡,隻剩下一些殘垣斷壁,還在訴說著當年絲綢之路的繁榮。

便在這千年之後,又有一支漢人軍隊,秉承著當年大漢開拓西域的進取精神,來到了西域,要將漢唐故土收回,納為宋土。

時間也慢慢來到了大宋慶曆十一年十月份。

狄青於八月出兵,九月就攻克了高昌,其中大半個月都在悶頭趕路。

拿下高昌之後,他立即派人沿著絲綢之路,過焉耆、龜茲、倭赤等地,出使黑汗王國,要求歸附。

不過黑汗離高昌實在是太遠了,往來可能要數月之久,因而狄青沒有急於一時。

他另外一方麵是立即把戰報送回朝廷,向滿朝諸公發送這個喜訊。

消息在九月底,十月初的時候送達。

此時大宋朝廷內部,卻並沒有因狄青收複大半個西域而多振奮,因為他們現在正忙著另外一件事情——政製院新一輪改選。

十月三日,汴梁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雨點打在政製院的窗外,發出輕輕的滴答滴答聲音。

幾隻小狸奴跑到了屋簷下躲雨,然後又旁若無人地闖入院子裡,跳到了給宰相們準備的肉食盤前,大口朵頤起來。

宮中容易生老鼠,因而從漢朝起,地方就會供奉能抓鼠的貓。特彆是真宗仁宗時期,宮中四處都有它們的身影,為此誕生出狸貓換太子的傳聞。

政製院知院趙駿。

這個龐大帝國的實際主人,現在就在屋子裡批改著各地送上來的公文劄子。

屋中檀香四溢,外麵徐徐冬風吹進來,令人感到一絲寒意。

趙駿把手中批完的劄子放在一邊,抬起頭倏地看到旁邊範仲淹眉頭緊鎖,便笑了笑道:“怎麼了老範,最近沒睡好?”

“是啊,確實有些煩悶。”

範仲淹揉了揉太陽穴,他的兩眼發黑,黑眼圈比較大,估計沒少熬夜。

他已經62歲了,這樣下去可不是件好事。

趙駿抬起頭看了眼四周。

晏殊今天去了戶部,其餘宰相要麼各有公乾,要麼離得較遠,正在奮筆疾書批閱劄子。

範仲淹的桌子離得他最近,趙駿出於關心朋友的目的,於是說道:“是不是過幾天提名的事情?”

“是啊。”

老範苦笑道:“最近富弼、文彥博、韓琦他們幾個多次登門找我,讓我很是為難。”

“富弼有他嶽父,韓琦有賈昌朝,不如你舉薦文彥博算了。”

趙駿給出了個主意。

不要以為名留青史的名臣就不找關係。

事實上仁宗時期的名臣確實挺多,但關係更加盤根錯節,非常複雜。

首先是富弼,他的嶽父是晏殊。

其次是文彥博,他爹以前是河東轉運使,趙禎的寵妃張貴妃的父親曾經是他爹的門客,有這層關係文彥博多次送蜀錦給張貴妃,以謀求上進。

最後韓琦就更有意思,在家族聯姻上與呂夷簡家族、賈昌朝家族、王曾家族都有姻親關係,政治傾向又支持範仲淹。

這些年韓琦與範仲淹走得非常近,屢次在朝會和政治立場上對範仲淹表現出堅定不移的支持。

所以如今朝堂格局又有了新的變化。

最早時期呂夷簡仗著控製了人事任免權,在朝中一家獨大,連李迪、王曾等人都被他鬥下去,勢力非常強。

這使得範仲淹上百官圖,對呂夷簡進行攻擊。

趙駿來了之後,範仲淹等人利用趙駿,達成了清除呂黨的目的,完成了對呂黨中下層的清理,讓呂黨元氣大傷。

接著政製院成立,呂黨雖然元氣大傷,但呂夷簡的存在依舊中流砥柱,讓呂黨成為政製院第一大黨。

而王曾也有王黨,勢力稍遜色於呂黨,卻被趙禎趙駿等人特意扶持,以此來鉗製呂夷簡。

當年呂夷簡和王曾在政製院互相鬥法,趙駿王隨盛度等局外人就隻能看戲,兩幫人經常政見不合,或是明爭暗鬥,在除大方向以外的問題上,多有爭執。

那個時期趙駿雖然也是絕對權威,卻也時常要被呂夷簡反對,每次靠的是PUA趙禎才達成自己的目的,可見那個時候呂黨影響力還是很大。

五年之後,到慶曆二年,政製院第一次換屆,呂黨增加了賈昌朝,王黨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卻也換取了蔣堂和範仲淹的支持。

並且從那開始,趙駿也開始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把李迪弄了進來,偷偷給呂夷簡上眼藥,打擊呂夷簡的囂張氣焰。

第二次換屆是在慶曆六年,也就是公元1046年10月,呂夷簡雖然當時還沒死,但卻已經病入膏肓,無力再乾涉政治,因此夏竦、鄭戩、杜衍三人得以被選入政製院。

基本上從第二次換屆開始,就是轉折點。呂黨和王黨慢慢因老病而退出曆史舞台,趙駿的趙黨開始一家獨大,在政製院內隻手遮天,再無人鉗製。

如今到了第三次換屆的時間節點,顯然將又是一次影響政製院格局的關鍵時候。

因為這屆政製院人員缺額會非常大,首先是蔡齊和宋綬將不會再連任,其次是蔣堂、賈昌朝雖然是和範仲淹、晏殊同一屆,也就是第一次換屆的時候進入,但他們並非最早八人眾。

這樣按照十年限定,趙禎最多保留範仲淹和晏殊再留任五年,蔣堂和賈昌朝這次將不會再繼續連任,再算上李迪和張士遜的死,缺額將達到六人之多。

所以本來按照慣例,範仲淹和晏殊作為趙禎特許挽留額外再多給五年任期的宰相,應該是不能有推薦人員,可這一屆直接少了一半人,因此趙禎特許他們有一個推舉名額。

沒辦法。

特殊時期隻能這樣辦,畢竟按照流程入政製院隻能由宰相舉薦,雖然這樣容易出現黨派勢力,然而選票製度會更加扯淡,還不如讓宰相挑選合適的接班人更靠譜。

聽到趙駿的建議,範仲淹搖搖頭道:“富弼和晏相關係不睦,韓琦雖然與賈相有姻親,然而關係還是較遠,他們可不會幫忙舉薦。”

“奇怪,我記得富弼跟晏殊曆史上不和是因為慶曆新政初期,呂夷簡等反對派反對新政,晏殊不僅不幫忙革新派,還明裡暗裡維護反對派,讓富弼大怒,這才怒罵晏殊和呂夷簡是奸邪,怎麼現在沒有這種事情了還這樣?”

趙駿納悶不已。

範仲淹笑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叔公早年.”

說著略微猶豫。

趙駿追問道:“早年怎麼了?”

範仲淹苦笑道:“早年在陛下親政這件事上並沒有出力,而是找了個由頭外出避禍去了,也沒有反對太後,在諸多正直大臣看來,與奸邪無異。”

“原來如此。”

趙駿恍然大悟。

這件事就是典型的騎牆派兩麵不討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