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翌日清晨,政製院內,正在辦公的趙駿打了個噴嚏。
他摸了摸雖不算厚實,卻也是長衫的青年裝,再看了眼外麵四月的烈陽,有些懷疑人生。
難道是自己穿少了?
抬起頭看向院內其餘宰相,穿得一個比一個單薄,也沒瞧見感冒。
真是奇怪。
趙駿撓撓頭,不明所以,便隻好繼續批閱劄子。
此時政製院內又有新的變化,除了家具和裝修風格變了以外,宰相們穿衣風格也大變。
就看到一個個都穿著黑色或者灰色的中山裝、行政夾克。
頭發雖然都沒剃掉,但也用帽子遮掩起來,戴上老花眼鏡,胸口佩戴著大宋國徽,這幫老頭顯得愈發儒雅隨和。
宋代服飾還是頗為鮮明,很有特色,達官貴人的常服主要以繒角圓領袍、楑袍、野服、繒角圓領缺胯袍等服飾為主,官員則穿著襴袍公服。
平日裡宰相們都穿著紫色的大袍,雖然個個雍容華貴,但其實並不是很方便,下擺和衣袖太長,做事很容易碰到。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影視劇聊古人寫字的時候需要左手挽住右手的衣袖,防止衣袖沾到墨水。
趙駿執政以來,向來提倡精簡乾練,實用為主。
古人穿衣風格雖仙氣飄飄,儘顯漢服的優柔美觀,且符合儒家文化,認為穿衣服暴露是禮崩樂壞,以至於古代服飾皆是長袍。
但這種長袍上有寬大衣袖,下有飄蕩長裙,主要是為了給不用勞作的權貴舒適用,在現實生活當中很是不便。
比如書寫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蹭到袖子,踩到百迭裙,沾染衣服都是常有的事。
因此趙駿在文化服飾上,推崇下沉親民。
所謂下沉親民,就是貼近百姓生活,提倡簡潔、舒適、便於勞作的服裝。
如貼身勁裝、短衣長褲等等。
事實上那種後世的短衣長褲在古代就有,時人稱之為粗布短衣,以葛布、麻布為原材料,上身短衫,下身叫“褌”或者“袴”。
其中對襟短衣樣式跟後世的短袖襯衫差不多,褌與袴則十分類似於普通長褲,屬於古代民間百姓穿著。
而後世網上看到的華麗漢服,那是公卿權貴們的服飾,跟貧窮百姓沒什麼關係。
因此下沉親民之後,趙駿認為,朝廷的公服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不便於辦公,而應該轉向於方便走路辦公的貼身正裝為主。
比如今年年初的改革當中,推出中山裝和行政夾克為中央朝廷官員辦公的常服。
行政夾克不用多說。
中山裝作為後世國父設計的衣服,本身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是我國後世代表性服飾之一,用來做正裝最為合適。
宰相們穿的都是汴梁織造廠,用絲綢、羊絨、純棉所製,工藝高檔,穿著極為舒適。
普通百姓則可以嘗試新的襯衫、短袖,服飾選擇多樣化。
如今民間對於新式服飾沒有抵觸,短袖長褲經過十餘年的推動,已經在民間生根發芽。
上層權貴倒是有些看法,認為不合禮製。
但宰相們以身作則,紛紛穿上了中山裝和行政夾克,自然也是慢慢上行下效,贏得百官們的喜歡。
晏殊範仲淹他們思想早已經不是當年那樣的古板。
除了剃頭發這件事情一直堅持“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傳統思想以外,在服飾上倒是頗為開明,很快就能接受。
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看的電影裡,這種服飾穿在身上,看起來頗為美觀乾練。
相比於原本的公服長袖飄飄,華麗有餘而沉穩不足。中山裝和行政夾克,更能體現他們這些高官大員的穩重與深沉。
因此在沒有穿著暴露的情況下,不違背禮製,他們倒也願意嘗試。
不過在趙駿看來,傳統服飾也不能完全摒棄。
百姓們的服飾已經與後世服飾非常貼近,可以向短袖、襯衫、短褲、長褲等方向發展。
官員們的服飾則慢慢偏向於正式著裝。
而原本的漢服則可以作為傳統民族服飾,官員在出席朝會、慶典、祭祀、儀式之類活動上必須穿著。
民間百姓則應該在節日、冠禮、及笈、畢業、嫁娶、婚喪等活動穿上得體的傳統服裝。
如此就能推動新事物的同時,也能保留住華麗美觀的古代民族服飾。
這方麵後世漢服雖然在民間越來越受到歡迎,但在日常的生活以及重大慶典活動當中,卻少了它的存在。
在這一點上,殊為可惜。
所以趙駿勢必要保留這些傳統文化,而不能全盤否定。
這也是符合後世高中政治書裡,對於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陳出新”的理念。
“知院。”
就在趙駿奮筆疾書,對一些部門上報過來的公文進行批閱的時候。
蘇渙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公文。
“文甫,怎麼了?”
趙駿抬起頭,略微有些詫異。
“這是鐵道部剛送來的公文,我在門口遇到了鐵道部尚書範鎮,就順便幫他把文件拿過來了。”
蘇渙說道。
他是敕製司,負責政製院的文件整理歸納,起草政令等工作,主要將宰相們的決策和指示以準確、簡潔、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出去。
送文書的活本來不應該歸他管,但政製院現在的位置是在皇宮裡,以前的舊皇宮大慶殿位置一直沒變動過。
而其餘部門除了財政部、樞密院、六部等一些重要部門以外,幾乎都搬到了新擴建的皇城去了,在以前的宣德門外,離政製院比較遠。
因此一般往宮裡送的普通公文,若是有官員正好要去政製院,順路遇到,互相認識熟悉,順手幫忙帶過來也是常有的事情。
聽到蘇渙的話,趙駿接過公文看了一眼,等了解裡麵的內容,笑了起來:“這範鎮有點意思啊。”
“怎麼了?”
範仲淹扭過頭好奇地湊了過來。
“範鎮認為電既然能夠通過銅來導電,那麼不如在火車頂部安裝一個裝置,連接上麵的電線,這樣火車就能夠時時刻刻供電,保證遠程電報通信,也就不需要再停車連接電線。”
趙駿說道。
“這可行嗎?”
晏殊也問道。
“應該是可行的。”
趙駿想起了以前看過的一些民國電影電視劇。
最典型的就是《功夫》,裡麵周星馳扮演的星仔和林子聰飾演的肥仔聰在車上被四眼仔暴揍。
那種車是民國典型的電車,它上麵由一個受電弓與電線連接,保證車輛供電。
雖然他對這方麵不太了解,但既然民國時期就已經出現,說明給火車持續供電並不是什麼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
“既然可行的話,那就讓他去試試吧。”
晏殊點點頭。
趙駿說道:“嗯,那就讓他與物理學院那邊合作,繼續深入研究一下。”
“知院,我有些擔憂。”
一旁新進的宰相曾公亮忽然開口說道。
如今政製院又再次洗牌。
除了範仲淹和晏殊因為是最早八人之一,得到趙禎特許留下以外,宋綬和蔡齊也不再擔任宰相。
如此最早八人,除範仲淹和晏殊以外,裡麵的三相三參,呂夷簡、王曾、王隨、盛度四人病逝,宋綬蔡齊退休。
之後的第二屆進政製院的宰相為張士遜、李迪、賈昌朝、蔣堂四人。
前兩人病逝,後兩人當中,蔣堂退休致仕,賈昌朝被返聘為政製院顧問,主要給工部提供建造事宜。
因此老一批宰相就隻剩下趙駿、晏殊、範仲淹、夏竦、杜衍、鄭戩六人。
去年十月換屆,在趙駿的支持下,範仲淹一派的富弼、文彥博、韓琦三人進院。
而晏殊舉薦了龐籍,杜衍推薦了曾公亮,鄭戩推舉了好友宋庠。
這六人之前這些年陸陸續續升遷,都成為了一級部門的尚書,有資格成為宰相,因才學而正式入院,並且也知曉了趙駿的身份。
唯一可惜的是,因為怕筆記本壞掉,新入院的宰相隻在成為宰相,揭露趙駿身份的那一天看了一次電影。
讓新進的六人念念不忘。
而範仲淹和晏殊因為資曆最早,跟著趙禎已經把筆記本裡除“人與自然”文件夾的存貨看完了,成為他們時常炫耀的資本。
此刻聽到曾公亮的話,趙駿好整以暇道:“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