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李鬼又撞上李逵(2 / 2)

“之前物理學院解決了火車空氣受阻的問題,設計了流線型,又安裝橡膠板緩解空氣阻力。後來又把車輪也改成了錐形,讓車輛運行穩定,如今蒸汽火車的車速也大幅度提升,極限甚至能達到半個時辰三百餘裡,這固然是一件好事。”

曾公亮麵露憂愁說道:“但車速越快,也更加不安全,若有人故意往鐵路扔障礙物,或者遭遇雪天、泥石流等,恐怕會非常危險,但凡脫軌或者翻車,後果不堪設想。”

“不錯,現在鐵路線少,沿途都有鐵道兵把守,還能保證安全。一旦線路增多,就必然無法顧及周全,難道還處處都派兵把守嗎?”

文彥博也說道:“一旦火車脫軌一次,那造成的後果非常大。輕則一火車的人與貨都會受到嚴重損傷,死傷慘重。重則讓全國百姓都驚懼火車事故,不再信任火車的安全,以後也沒有人敢坐火車。

“是啊,仔細想想,確實是這個道路。”

“現在還好,以後可怎麼辦?”

“得想個辦法才是。”

其餘宰相亦是覺得他們說得確實有道理。

“唔”

趙駿沉吟起來,思索二人的話。

現在大宋沒有出現火車事故,那是因為大宋的火車運行非常謹慎,三個小時才有一趟。

並且從火車頭到車軌再到車輪,都經過不斷試驗改進,增加了不少安全性。

再加上每隔十裡有巡邏亭駐紮,有一隊鐵道兵駐守巡邏,外麵還修建了鐵絲網柵欄。

重重安全防護措施之下,普通百姓想去偷鐵軌或者給鐵軌上放石頭之類的障礙物,還是非常困難。

但如今隻有一條鐵路線開通,並且服務對象是貨運與達官權貴,高額運費和票價,本身就能收回運營成本,這才可以這麼做。

然而一旦火車普及,全國都開始鋪設的話,那這麼搞成本都收不回來。

所以就必須考慮安全的問題。

他思索道:“你們說得在理,既然如此,大家集思廣益一下,有什麼好建議沒有?”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我們倒是沒什麼主意。”

“這事可以交給鐵道部和物理學院的工程師,以安全為重點,成立一個專門研究火車安全的部門。”

“這個建議不錯。”

“嗯,那就這樣,文甫。”

趙駿喚了一聲。

蘇渙走過來道:“知院。”

“你擬個政令,給鐵道部和科學院發過去。”

趙駿吩咐道:“讓他們成立一個火車安全小組,召集一群工程師,專門研究如何防範火車事故。”

“是。”

蘇渙正準備離開,出門右拐去製敕司的辦公室擬政令。

“等會。”

趙駿又叫住他,想了想道:“去給財政部尚書吳育再擬個政令,讓他給這個小組批十萬貫,如果不夠再申請,火車安全的事情不能馬虎,該花錢必須要花錢。”

“是。”

蘇渙應了一聲,正準備要走,但忽然又想起了什麼,立於原地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

趙駿看到他沒走,奇道:“怎麼了?”

“下官忽然想起一件事。”

“什麼事?”

“昨日我弟蘇洵一家坐火車來京磨勘,我侄兒蘇軾和蘇轍對火車頗感興趣,在火車上與熟知火車事務的人追問了一路。”

蘇渙說道:“到家後他們也曾經提出火車有許多不安全的地方,下官覺得或許他們有這方麵的天分。”

“哦?”

趙駿睜大了眼睛,然後稍微思量便追問道:“他們有提出什麼建議嗎?”

蘇渙說道:“他們說,一旦火車撞到前方障礙,恐怕會立即脫軌,每節車廂都會衝出去,若是能在火車連接的中間裝上某種東西,或許能避免,隻是他們沒有相關知識,具體裝上什麼,他們倒是不得而知。”

蘇軾和蘇轍昨天確實跟蘇渙說起過這些。

當時他們在火車上雖然覺得火車運行平穩,但他們上車下車,都是親眼看見火車是在鐵軌上運行。

於是本能想起,一旦鐵軌上有個石頭,或者前方出現泥石流之類的障礙物,來不及刹車,一頭撞上去,那後麵的車廂都會因為慣性而脫軌,然後一節一節橫七豎八地衝出去,非常危險。

但如果在每節車廂中間搞個裝置,就像竹節蛇一樣,看似是一節一節,可一旦車頭被撞,這個裝置又能把每一節車廂拉得筆直,不會讓任何車廂飛離軌道。

如此就會安全得多。

這東西在後世叫做轉向架,能夠讓車輛更加穩定靈活。

可蘇軾和蘇轍隻是好奇這方麵的東西,隻認為火車每一節車廂都無法固定太危險,需要一個東西來牢固,可具體是什麼,他們又不知道該怎麼做。

然而即便如此,趙駿也非常驚訝。

因為這意味著蘇軾和蘇轍確實很有這方麵的天賦,就像很多人小時候都對收音機很感興趣,喜歡拆解小電器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樣。

滿足好奇心是一回事,但能夠在拆解之後,了解其中的原理,並且又裝回去,還能突發奇想,有巧妙構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此趙駿沉吟片刻後說道:“你侄子很有天分,他們之前學過理科嗎?”

“並無。”

蘇渙搖搖頭。

“他們多大了?”

“蘇軾年十六,蘇轍年十四。”

“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讓他們去汴梁初中,係統地學一學理科,也許他們是大宋未來的大科學家也說不定。”

“多謝知院。”

蘇渙高興不已。

要知道汴梁初中是要考的,一般人沒有這天分,或者即便有天分,在彆的方麵差一些,也根本考不進去。

現在能直接特招進去,那就再好不過,隻要一步步拿到高中乃至大學文憑,以後會越來越吃香。

“去吧,讓蘇洵先去吏部報道,下午你叫他來一趟政製院,我跟他聊聊。”

趙駿擺擺手,示意蘇渙先去做事。

蘇洵還是很有才能,當初自己對他很是看重,本來應該也是像王安石他們一樣屬於重點培養的對象。

可惜因為父親去世,常年在家丁憂,走了包拯的後塵,少了這五年資曆,想以後跟上王安石他們的腳步,估計還得要幾年了。

“是對了知院。”

蘇渙正想離開,看趙駿比較高興,就又想起一件事情。

“還有事嗎?”

趙駿問道。

“是這樣的,不知道知院與魯迅先生的關係如何?”

蘇渙略微有些遲疑。

他其實聽說過趙駿跟魯迅是好朋友。

汴梁幾乎很少有人見過那位隻在傳說當中的魯迅先生。

包括現在擔任知諫院的歐陽修,都對魯迅先生非常崇拜,可惜一直遺憾無緣與他相識。

不過很多人卻知道,知院認識這位先生。

而且不止知院,據說晏相、範相他們都認識,似乎魯迅先生屬於宰相圈子裡的人。

所以現在鬥膽一問。

“怎麼,你也想認識認識魯迅先生?”

趙駿連連擺手道:“你不知道這位先生素來喜清靜,不喜歡外人打擾,且常隱於鬨市,觀察民間百態,不希望被人識破身份嗎?”

“下官自然知道,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我那侄兒蘇軾.”

蘇渙苦笑道:“昨日吵著鬨著要見先生,還說先生是他最崇敬的人,寫的詩詞就像是寫進他心坎裡了一樣。”

趙駿原本臉上的笑容一僵。

周圍晏殊、範仲淹等知道內情的人,更是一臉看好戲地模樣望著他。

壞了。

李鬼又撞上李逵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