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宋不能沒有趙駿(1 / 2)

觀稼殿內,按照往日,上午早朝之後,不管是皇帝還是宰相,都會回去稍微休息一下,然後開始今天的政務。

宰相去政事堂理政,皇帝就自由一點,勤政的就去延和殿批閱奏折,不過到趙禎時期,改為了崇德殿。

所以這個時候三相三參等宰相不可能在後苑的觀稼殿,這裡在以前也不可能是他們能來的地方。

但此刻大宋這幫群臣們,卻在觀稼殿這個原本不起眼,隻有每年農桑做做樣子的殿宇當中,開起了一次能改變未來大宋的會議。

趙禎坐在觀稼殿殿上方的太師椅上,由於這不是正經朝會,他讓王守忠搬了幾把椅子放在下麵,諸多大臣們左右坐好。

恰在這個時候,範仲淹也走進來,向趙禎行禮道:“官家。”

趙禎就問道:“趙駿呢?”

“大抵是累了,現在稍微睡一會兒。”

範仲淹回答道。

“嗯。”

趙禎點點頭:“範卿來得正好,一起坐下聊聊吧。”

“謝陛下。”

範仲淹就坐在了最下麵的那把椅子上。

雖說他敢叫板宰相,但現在他畢竟隻是個秘書少監,官位最低,自然隻能坐在末座。

等他落座之後,趙禎才環顧眾人,開口說道:“趙駿到大宋來,已經一月餘,太醫說,他的病情快則十天半月,慢則再過一月,大抵就能養好。他眼睛睜開的時候,估計是瞞不住了。”

“至少我們能確定,他在眼睛看不見的這段時間裡,說的所有話都是真話......”

呂夷簡略微遲疑。

因為他忽然想起了這段時間裡趙駿可沒少逮著趙禎一家人罵,罵完趙禎本人再罵他爺爺,說的臟話一次比一次難聽。

要是所有話都是真話的話,那豈不是趙禎是二傻子蠢笨驢加老色皮賤骨頭?

所以呂夷簡一下子就有點後悔自己為啥要接這個茬了。

好在趙禎當時沒想這麼多,點頭應下道:“嗯,不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未來的事情,諸公覺得,如今我們大宋要想強盛,改變靖康恥之事,應該如何?”

範仲淹一聽頓時來了精神,立馬說道:“官家,自然是矯國革俗,去屙除弊。昔年秦國困頓,有商君變法,才有秦國強盛,最終一統天下。一時之勢,隻能一時之法。若不思變通,死守祖宗之法,焉能長久?”

“嗯。”

所有人聽了都點點頭,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

趙禎看著自己這位未來的改革大將,充滿希望地問道:“範卿覺得,我們應該從何做起?”

範仲淹想了想道:“大宋已經病得太久,正如趙駿所言,國庫支餘幾乎全用於軍隊開支,可養的兵馬毫無戰力,後來被西夏連連戰敗,足可見裡麵的弊端。”

“唔。”

趙禎微微沉吟。

呂夷簡眉頭一皺,語氣頗重地質問道:“你還想改革軍製?”

這話一出,令範仲淹臉色大變。

大宋軍製是當年趙匡義趙光義兄弟留下,除了邊兵以及留守各州的地方廂軍以外,主要的軍隊都集中在汴梁,也就是禁軍。

剛開始的時候禁軍數量並不多,但到宋仁宗時期,禁軍已經發展到了八十多萬。

因為北宋起義太多,朝廷就招安,招安的人就全塞進禁軍裡,結果人員就越來越臃腫,兵馬數量急劇增加。

本身宋朝有錢,如果能夠把這八十萬禁軍訓練成精銳部隊也是好事。

畢竟禁軍除了負責汴梁的安全以外,還要去邊境打仗,那麼多人用得好的話,暴打西夏和遼國不是問題。

然而宋朝皇帝又不放心把軍隊交給將領,所以平時這些禁軍訓練就由那些教頭負責,也就是林衝這幫人,並不會給將領兵權。

等到打仗的時候,皇帝才會讓樞密院調兵,再派遣將領領導這些士兵去邊境,結果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嚴重危害了禁軍的戰鬥力。

但這麼做的好處也很明顯,那就是兵權徹底掌握在皇帝手裡,完全杜絕了五代十國那樣將領傾覆政權的可能。

所以如果改革軍製的話,就會觸及到皇權的底線。

範仲淹再蠢也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連忙否認道:“自然不是,三冗之害,我想諸位比誰都清楚,趙駿也說了,若是強行拔除,無異於葬送國家,因而急需緩圖,先以冗官為主。”

“嗬嗬。”

呂夷簡立即針鋒相對道:“你沒聽趙駿說的嗎?若是改革吏治,就是先讓百官們革了自己,誰會答應?趙駿難道沒有告訴你,未來你慶曆新政,會有多少人反對?多少人對你群起而攻?”

範仲淹牛脾氣上來,立即頂了回去道:“哪又如何?我從不懼怕。趙駿說了,改革吏治勢在必行,這個方向既然是對的,那我縱使身死也要走下去。”

呂夷簡冷笑道:“你有幾條命能與全天下的官吏為敵?伱可知道若是各州路官員因你而罷官,天下有多少政務要被耽擱?若是汴梁三千多名官員,兩萬多吏員就此停擺政務,一天之內,汴梁就會亂成一鍋粥。”

範仲淹絲毫不理會,而是向趙禎拱手說道:“趙駿的話想必官家也已經清楚,若是不改革,大宋危在旦夕。呂夷簡反對改製,是因為他是趙駿嘴中的保守利益集團罷了,難道官家要眼睜睜地看著大宋被這三冗之害弄得國家凋零嗎?”

“你!”

呂夷簡大怒,範仲淹又用站在道德製高點這一招。

趙禎眉頭緊皺。

範仲淹是自己看重的臣子,也是趙駿欽點的改革派大臣,但他做事好像還是太莽撞了些。

難道趙駿之前就沒有說,這件事情需要緩圖嗎?

“官家,冗官的事情,還是要從長計議,大宋官員實在是太多了,且逐年還在往上增加,一下子變革那麼大,革除那麼多官員,國家不一定承受得住。”

“是啊官家,範希文有革除弊端之心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操之過急,還是等趙駿眼睛複明之後再說。”

“臣也以為需要再思量思量。”

三相三參,包括與呂夷簡不對付的王曾和蔡齊,居然都罕見地站在了和他同一邊,反對起立即開始冗官改製。

不是他們叛變,而是確實有立場利益方麵的考慮,以及動冗官這個問題後果的擔憂。

北宋仁宗時期官員數量就已經達到了四萬多,是唐朝的兩倍。要知道唐朝巔峰麵積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裡,宋朝才二百八十萬平方公裡,就可以知道宋朝的冗官有多嚴重。

而且這還隻是官員,都沒有算吏。一個縣有編製的官員滿打滿算也就縣令、縣丞、主簿和縣尉四個,需要的吏員則至少在官員的十倍以上。

這些雖然是官員花錢雇傭,但大多數還是宋朝朝廷補貼給官員,否則靠官員那點俸祿,怎麼可能養得起?

如果真按範仲淹慶曆新政搞改革,不止是動了那四萬人官員的蛋糕,還有全天下四五十萬以上吏員的蛋糕,這股利益集團加起來,可不比改革冗兵的問題差。

所以就算確實需要改製,也不能立即就動手,而是希望等趙駿眼睛恢複之後,與他一起商量商量,看看他有什麼辦法再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