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拗相公(2 / 2)

趙駿把他對於慶曆新政的了解都一一告知了範仲淹,範仲淹也都很用心地全都記下來,這些天他光聽課就已經聽了很久,這些內容不僅開拓了他的視野,同時還讓他找到了切實可行的辦法,對他的幫助很大。

一直到下午時分,趙駿吃了晚飯,回房間休息,範仲淹才帶著今日的收獲下班。在回去的路上,即便是坐在轎子裡,他都一遍一遍想著今日的內容,這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

酉時初的時候,範仲淹回到了自己位於大觀巷的家裡,此時正值夕陽下山,一縷陽光透過書房的大門,將地麵映照出一條長長的橙色光波。

斑駁點點的光灑落在地上、窗台上、書架上、書桌上、畫卷上,屋內大多數地方都是陰暗的,唯獨在南麵靠近窗台的下方,桌案邊範仲淹那張剛毅的麵容,下半張露在陽光裡,上半張隱在陰影中,明暗交織。

他嚴肅地坐在書桌案前,案上擺著密密麻麻了無數紙張。

皇宮裡記錄的冊子不能帶出皇宮,因為皇帝和宰相們每天都要看,但他回來之後,都會把今日的心得寫下來,藏匿在暗格裡,每天下班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書房拿出來看。

這裡麵記錄了很多他覺得現在應該做的事情以及未來需要改變的事情。

“趙駿說改革不是請客吃飯,需要的是毅力以及破釜沉舟的勇氣,但現在還不是改革的時候,他說得對,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還是要先平息外患,再解決內憂。”

範仲淹把目光投向了右邊單獨拎出來的幾頁紙張,那是他在為之後前往西北擔任陝西經略使,為李元昊立國做準備的一些想法。

趙駿認為宋朝想要打敗李元昊不太可能,範仲淹去也就最多防守住李元昊的進攻而已,但官家那邊希望他能夠打一次勝仗,這個任務還是比較艱巨,為此他做了不少努力。

比如他希望去了邊關之後,改變西北軍製,加強邊兵訓練,修繕破舊城牆,就地讓邊民以及朝廷派遣部分禁軍前往西北興修水利、屯田墾荒等等。

關中地區在唐時極為繁榮鼎盛,但到了宋代卻已經沒落,如今還有大量的耕地荒廢,如果能開墾的話,能緩解很大糧草壓力。

主要是安史之亂加上五代十國屢次讓關中地區遭受戰亂,等到宋初的時候,關中盆地人口已經不足唐朝鼎盛時候的五分之一,長安這座百萬級彆的國際大都市,常住人口居然隻有十二萬。

但開墾荒地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唐代在中華文明裡太璀璨了,關中經不起這麼繁華,涇河、渭河、黃河等河流上遊水土流失極為嚴重。

涇渭分明從周朝就已經出現,到宋代的時候渭水也變得渾濁,到後世時渭水甚至比涇河水還要深。

所以範仲淹清楚屯邊開荒沒那麼容易,水利設施也必須跟上。

距離李元昊立國還有兩年,距離開戰還有三年,範仲淹覺得他能夠在這兩三年時間裡,做很多很多事情。

那麼接下來就是改革事宜。

範仲淹目光看向桌案上左手邊另外一堆紙,相比於西北戰事,他更看重慶曆新政。

畢竟這才是能改變國家積貧頹弱的東西。

在紙張上,他寫下了很多,那是他準備上奏給官家的劄子。

像“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搖役”“重命令”“推恩信”全都有。

並且還多加了十餘條。

如“肅官風”“審總計”“考成法”“查貪腐”“方田稅”“募徭役”“將兵製”“嚴利稅”等等。

後麵的那些是借鑒了不少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另外也有一些趙駿的建議。

範仲淹在紙條上梭巡了片刻,然後又加上了“裁弱兵”“保甲製”“市易務”“發均輸”“入基層”“常調動”“算後賬”“三舍製”等等。

這些內容幾乎涵蓋了官吏、土地、法律、軍隊、經濟、教育等多項改革,比曆史上的慶曆新政還要激進。

如果按照趙駿的說法,這裡麵至少得劃掉二十來項,隻能保留不到十項。

可範仲淹看著上麵的內容,絲毫沒有改變的意思。

因為他知道一件事情。

這幾天官家他們偶爾才來,一直都是範仲淹陪伴在趙駿左右。

所以時常能私下從趙駿的嘴裡聽到一些有趣的話。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是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這句話給了範仲淹很大的啟發。

他聽到了曆史上後來為什麼自己能夠慶曆新政失敗,是在於觸動了整個利益集團。

既然僅僅隻是如此小的一些變動,就引發了滔天大的波瀾,那自己為何不把這天捅破了呢?

範仲淹看著桌案上的那些鋪滿的紙張,裡麵每一項他都洋洋灑灑寫了數百字,加起來字得有數千上萬。

若是那些貪官汙吏,庸官懶官,地主商人,無能的兵將看到,恐怕已是肝膽俱裂。

“聽趙駿說,後來王安石有個稱號,叫拗相公,說他固執如牛。”

“卻不知道,凡有改革國家壯誌者,就要有這樣的固執,否則若是不能堅持到底,變法中途而廢,給國家帶來的危害才叫大。”

“王安石青苗法不能實施下去,就是在於吏治差,趙駿說得沒錯,要想改變國家,首先就必須要政治清明。”

“政壇不能是一灘死水,人人都想著蠅營狗苟,碌碌無為,那這個國家還能長久下去嗎?”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讓我來擔這個拗相公的名聲,官家讓我從長計議變法之道,我偏要逆行,將改革之道,貫徹到底。”

“想來就算趙駿眼睛康複了,他也會支持我的想法。希望到時候,他也能站在我這一邊!”

範仲淹舉起手足的毛筆,又沾染了一些墨,將他新寫的幾條添置了細節內容補充之後,就從旁邊的桌案下,拿了一策空白折子出來,稍微思索,便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