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製度必須乾淨,職責必須明確(1 / 2)

宋神宗時期的元豐改製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

一是頒布《寄祿格》,官員的升遷都要參照《寄祿格》,官員的品階和俸祿標準不再需要通過宰相。

二是在恢複舊製的名義下,恢複唐代三省製,元豐改製後,將宰相的權力分割為左仆射和右仆射,分彆負責門下省和中書省,並且皇帝直接向三省官員發布命令。

這兩條總結就是,削弱宰相權力,讓皇帝直接參與到朝政中,從而強化了皇帝個人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

雖然這裡麵也有以階易官,使官員的職務與職稱相符合,減少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也減少了官員之間職務界限不明,相互扯皮推諉的想象,從而提高了行政效率,減少了財政不必要開支的內容。

但本質上來說,元豐改製依舊隻是宋神宗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宰相權力的計策而已。而且元豐改製的影響僅限於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由於重重阻礙,效果更是甚微。

所以這次改製,與其說是改製,不如說是宋神宗想要擴大皇權的一次借題發揮。對於實際上的行政效率低下以及冗官情況嚴重的問題並沒有造成多大幫助。

觀稼殿內,趙駿環顧眾人說道:“元豐改製隻是削弱了宰相的權力,加強了中央皇權,而王安石變法需要的是提高官員的行政效率,改變官場在其位不謀其政的現象,可惜宋神宗太執著於皇權,反而使王安石變法失敗。”

“大孫,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自己也常說加強皇權是對皇帝有利的事情,那為什麼元豐改製不能先加強皇權再改變官府行政效率呢?”

趙禎提出反駁意見道:“也許宋神宗本來就是這麼想的。”

“但他的方式錯了。”

趙駿搖搖頭:“明明需要配合王安石變法,把行政效率變高,以完成改革的事情,但他卻隻想著提高自己的皇權,本末倒置了呀,老哥。”

“額”

趙禎一時噎住,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便又扭頭看向呂夷簡等人。

呂夷簡心領神會說道:“加強皇權無大錯吧。”

“那是自然。”

趙駿雙手一攤道:“你們看,原本曆史上老哥的皇權受到宰相、諫官、禦史台的監督,想做什麼都做不了,隻能碌碌無為,但現在政製院成立之後,皇權不就加大了嗎?”

眾人翻了個白眼。

政製院成立確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增加了皇權。

由於政製院節製百官,開始政令天下,而皇帝又能節製政製院,就通過政製院控製了權力,猶如明初內閣以及清朝軍機處。

但這一切前提條件是皇帝能控製政製院。

現在政製院趙駿一手遮天,趙禎都聽他的,感覺這政製院的出現,隻是明麵上加強了皇權,實際上是加強了趙駿他自己一個人的權力才對。

不過由於政製院提高了相權,讓皇帝與宰相變成一個利益共同體,眾人一下子變成利益既得者,倒也不用擔心被罷官,所以大家一個個也都隻是心中腹誹,不敢挑明了直說。

趙禎自然也知道政製院雖然加強了他的皇權,但隻要自己一天聽趙駿的話,那趙駿就成為權力中心,便也隻能同樣翻著白眼,忍氣吞聲。

沒辦法。

誰讓大宋江山千創百孔,需要人家來拯救呢。

“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呢?”

趙禎問。

“景祐改製,要把官員的崗位、職責確定好,各個衙門的辦事效率提高起來。確定責任製度,不能再出現那種互相推諉扯皮的現象。”

“伱有什麼章程嗎?”

“已經做好了,這是各個部門的規劃書。”

趙駿打開筆記本,將這些日子自己製作的各個部門的規劃書用PPT的形式文檔打開。

眾人圍過來。

就看到第一頁便是部門框架圖,最上麵的是個皇帝圖片,旁邊有個箭頭,寫著皇帝二字。

在皇帝圖片下麵則是幾個士大夫模樣,旁邊寫著政製院三個字。

按理來說穿過過來,已經沒有聯網,要做PPT的話,就必須從網上找圖片來做。

但架不住趙駿把之前教科書都拍進去了,裡麵也有一些正常的曆史人物圖片,直接用截圖工具裁過來就能用。

在政製院下方則又標出大量箭頭,出現了外交部,國防部,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審計署等等二三十多個部門,全都貼上了圖片。

趙駿指著上麵說道:“要想精簡部門,確定職責規劃,就必須先把各個職能部門給規劃好,然後再安排官員進去,從而明確他們的責任義務。所以我以後世政治製度為參考,做出了官府部門規劃。”

“能給我們講講嗎?”

趙禎說道。

趙駿道:“這個規劃就是以皇帝為國家首腦,以政製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然後下麵各個部門各司其職,來達到精簡政府部門,提高行政效率的問題。”

呂夷簡想了想道:“好像漢代的三公九卿製,又有點像唐朝的三省六部製。”

“的確。”

晏殊也讚同道:“三公九卿製,便是九卿為各部門長官,由三公統率,三公再向皇帝負責。唐朝三省六部,六部長官為宰相統率,宰相再跟皇帝議政,與這個頗為類似。”

“我朝不也如此嗎?”

王隨納悶道:“宰相、三司、樞密院向皇帝負責,統籌諸部。”

“大宋完全不一樣。”

趙駿搖搖頭,否認道:“大宋的更加複雜,亂七八糟的官職太多,導致冗官問題,職責不明確問題,行政效率極其低下。這弄得皇帝的權力小,百官的權力也小,大家都開始不乾事,那朝政不就廢了嗎?”

呂夷簡不滿道:“誰說我們沒乾事,政事堂每日要處理的公務何止上百件?”

趙駿雙手一攤道:“然後呢,有什麼卵用嗎?大宋是強兵了還是強國了?靖康恥還在前麵等著呢。”

“我”

呂老登又被噎住,悻悻說不出話來。

“這個框架基本是最合適的框架,後世英國,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首相為政府首腦,由英國首相進行執政,下麵組建內閣,內閣有諸多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

趙駿就繼續道:“明清時期算是封建權力的巔峰典範,也是差不多的概念。皇帝、內閣(軍機處)、六部,再到中下層各衙門機構,進行規範化治理。這樣一旦出了問題,就能夠層層問責,從而確定責任在誰的身上。”

“唔”

趙禎微微點頭,沉吟說道:“那各個部門又該怎麼細分呢?”

晏殊想了想道:“以前漢龍在政製院會議上提過,當時他說會進行確定各部職能規劃,如今想來應該已經做好了。”

“嗯。”

趙駿應了一聲,隨後點了下鼠標,PPT下一張圖就出現了各部門職能。

他說道:“你們看,三司原本是用來牽製宰相,讓宰相失去財政權,但這樣把整個大宋的財政權握在一司,包括兵器製造、財政收支、糧食漕運、戶口、賦稅、榷酒、鹽鐵等等,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事情。”

趙禎問道:“你的意思是?”

“取消三司,元豐改製的時候,就取消了三司,歸並於戶部。這其實也不合理,因為歸並於戶部,隻是讓原本沒有實權的戶部變成另外一個三司而已,並沒有讓三司有什麼實質性變化。”

趙駿說道:“我們完全可以把三司取消之後,設立工商部、財政部、民政部、交通部、自然資源部、稅務部等等。工商部負責商業管理,財政部負責財政收支,民政部負責戶籍人口,交通部負責漕運,資源部負責礦產,稅務部負責賦稅。”

眾人互相對視,王曾遲疑道:“這樣豈不是把原來的三司職能分出了六個部門?會不會導致冗官進一步加劇?”

“本來就冗官那麼多了,放著那麼多閒散官員,還不如給他們找點事做。”

趙駿樂道:“難道你們還真讓我大量裁減官員不成?”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然後呂夷簡第一個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臣以為知院之言,甚有道理,這官製必須要改!”

“不錯,如今天下官員冗散居多,每年又有那麼多門蔭、進士,官職根本不夠,多出來那麼多部門,正好安置這些官員,對於我大宋來說,也是件好事。”

“臣完全讚同知院的想法,這簡直是神人般的構思!”

“臣附議。”

諸多宰相們紛紛起身讚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