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安龍寨對峙,謹慎的李元昊(1 / 2)

下午申時末酉時初,太陽還未下山。

夕陽透過薄薄的秋雲,灑落在大地上,映襯得西方天際有一片絢爛的火燒雲彩。

七月初秋,塞北整個世界都仿佛是那種枯黃顏色,天氣變冷,草木在風中搖晃,天空也是橘黃色的,唯有雲朵邊緣的晚霞還閃爍著紫色的光。

安龍塞北麵,清水河畔道路極為寬闊,道路儘頭密密麻麻無數騎兵蜂擁而至。此地是西夏通往延州的咽喉之處,扼守兩條通道。

一條通道就是順著清水,也就是後世延河往西北方向。另外一條則直接往正北方向,有一條小路能到西夏龍州。

隻不過這條道路地形狹窄,不利於大軍通行,所以李元昊要想追擊叛徒,自然要走正道速度更快。

而由於清水西岸臨丘陵山巒,主要道路在東岸,東岸如今被範仲淹設置了安龍寨,位置是在後世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建華鎮,如一道天塹般橫在了道路中間,攔腰截斷。

此刻寨牆外夏賊如海嘯般湧來,黑雲壓城城欲摧,寨牆上的宋軍緊張地看向寨外,各類弓箭、火器一應俱全,投石車準備就緒,一桶桶手榴彈放在腳邊。

將士們靜靜地蹲伏在寨牆後麵,遠處的西夏賊人越來越近,範仲淹站在寨牆上遠眺北方,幾乎是在對方靠近三百丈左右,他就高呼:“上弦!”

這個弦並非指弓弩,而是指八牛床弩。

漢代一丈是2.31米,到了宋代就變成了3.33米,三百丈左右就是一千米,這個距離正好已經是八牛弩的攻擊範圍。

就看到寨牆上放著二十多張大弩,弩身長三米有餘,以兩正一反總計三張弓弩疊加,光拉動時,弓弦能夠拉動的距離就能達到155厘米,產生的推力可以讓射程輕鬆達到一千米開外!

但這床弩威力是大,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上弦非常困難。史料記載,需要三十名士兵通過拉動絞軸才能拉開,並且那長三尺五寸、粗五寸的鐵箭威力是大,可準頭也一般。

在沒有瞄準鏡的時代,這玩意兒操作又不像狙擊槍那麼方便,移動瞄準十分不易。所以除非是對付那種大規模軍團,根本不需要瞄準,否則想要狙殺敵人還是很困難。

曆史上唯一一次狙殺敵方大將的記錄,就是澶州之戰時,遼軍攻城,守城士兵張瑰嚇了一跳,慌忙間擊牙發弩,箭矢雷動而出,結果剛好命中了遼國大將蕭撻凜,算是直接促成了澶淵之盟的誕生。

不過想狙殺敵人不現實,但李元昊這次是帶大軍過來,八牛弩的威力還是能夠得到體現。隻是基本上還是威懾意義更大,以西夏騎兵的速度,射不兩次敵人就能殺到城下了。

但顯然李元昊遠眺安龍寨上方寨牆,見到那寨牆上伸出鋒利的巨箭箭頭,在夕陽照射下,反射著詭異的白光,依舊讓他感覺到了一種莫名的威脅感。

他既然想入侵宋國,就不可能不知道宋軍寨牆上的守寨器械。想到蕭撻凜據說四分五裂的慘狀,李元昊還是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

雙方就隔著三百丈外對峙。

兩邊看對方其實都隻是密密麻麻的黑點,軍旗在風中招展,一時間竟然僵住。

範仲淹好整以暇地看著寨外,雙手背在身後,神色悠閒。

山遇惟亮叛逃對於西夏的打擊非常大,如果李元昊沒有把他抓回來殺死的話,不管是對他的威信還是對西夏內部穩定都會造成嚴重後果。

所以反正急的不是他。

片刻後,李元昊果然派出一名騎士,疾馳到了寨下,對上麵喊道:“你們主事人在哪裡?”

“這廝倒有膽色,竟然敢過來送死?相公,容我射殺了他!”

旁邊一名銀甲小將對範仲淹說道。

小將正是麟府路都巡檢使折繼閔,雖然隻是中下級正七品軍官,但繼承父親勇猛,還是相當驍勇善戰。

範仲淹擺擺手道:“不急,你去問問他什麼事,若是問起山遇惟亮的事,你就說沒見過這人。”

“是。”

折繼閔便探出頭,看著下方喝道:“哪來的藍攙子賊廝鳥,叫伱爺做甚?”

下麵的騎士也不意外,軍隊士兵粗野慣了,可不是貴族或者士大夫,講究個文質彬彬,大宋和夏國邊境常有小規模衝突,雙方開口罵人也是常態。

他喝道:“我家大王讓你們把山遇惟亮交出來!”

“滾。”

折繼閔嗬斥道:“你爺沒聽說過這個人。”

“大膽!”

騎士喝道:“山遇惟亮那個叛賊分明是逃入了宋境,被你們藏起來了。”

折繼閔直接彎弓搭箭,然後猛地一箭射出去,正中那騎士身前三尺之地,嗬斥道:“你爺說沒見過就沒見過,再敢廢話,要你狗命。”

“嗡嗡嗡嗡嗡嗡!~~~”

騎士看著前方箭頭插入地麵三寸,箭尾羽翼晃動發出脆鳴聲音,忍不住吞了口口水。

若是方才這箭射向他的喉嚨或者臉部,以這力道,怕是能直接貫穿。

見此情形,騎士也不敢繼續糾纏,調轉馬頭就回去了。

片刻後他來到李元昊身前,將對方的態度複述了一遍,隨後說道:“大王,看他們的樣子,似乎就是想包庇那叛賊!”

李元昊臉色很難看。

他慢了一步。

曆史上山遇惟亮沒有追上,卻被郭勸和李渭把人給綁了,直接送還給他,讓他撿了個便宜。

如今範仲淹過來了,可不會給他這個漏子撿。

所以雖然李元昊不知道曆史上他輕鬆抓住了山遇惟亮,但至少現在,他已經能夠感覺到宋軍的難纏。

想到這裡,再看看遠方寨牆上嚴正以待的宋軍士兵,李元昊深思熟慮後,決定先談談,看能不能在談判桌上,將山遇惟亮給要回來。

“對方主將是誰?”

“城頭是範字大旗,想來是範仲淹。”

“去,告訴範仲淹,我願退軍二百丈,身邊隻留下三十甲士,希望他能夠同樣帶三十甲士過來,到兩軍陣前,親自與我交談。”

李元昊吩咐那騎士回去再說話。

其實兩軍陣前,兩名主將幾乎是不可能在陣前相會,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在陣前罵死王朗,也不可能會實現。

畢竟兵不厭詐,雙方會麵離得近,萬一對方準備了弓弩手埋伏,把主將殺了,豈不是完蛋。

但李元昊也有自己的考慮。

一是他知道八牛弩射程遠,所以還是沒想以身犯險,他的軍隊退出二百丈,他自己則在安龍寨外三百丈左右位置,想來應該十分安全。

二是他自詡勇猛,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行軍打仗,親臨戰場殺敵的次數不計其數,根本沒有什麼懼意。

三是即便範仲淹答應出來也無妨,雙方在陣中間,距離遠一點呐喊,有親衛舉著盾牌,不用擔心敵人放冷箭,他卻可以試探性地看能不能抓住範仲淹。

假如抓到了範仲淹的話,那就太值了,比十個山遇惟亮都值。

就算宋軍不答應他的要求也沒什麼關係,對方龜縮城內,他就可以四處宣揚,說宋軍是縮頭烏龜,不敢出來,這樣就能振奮軍心,接下來不管是出兵進攻,還是撤退離開,就都算是遊刃有餘了。

所以綜合種種,李元昊考慮得還是相當周全,不管是在任何方麵,都對他有利。

騎士得到了命令,便又快馬疾馳回到安龍寨下,將李元昊的要求對城牆上喊了一次,隨後便調轉馬頭,飛快離開。

範仲淹在上麵聽了,頓時思索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