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有槍(2 / 2)

李元昊一時無語。

一想也是。

他的斥候確實查探過王士允部。

然而他不敢直接對宋軍出手。

怕走漏任何一個宋軍斥候,等待他的就是宋國指責他撕毀盟約,然後大軍主力直接殺往西夏。

所以就隻能進攻蘭州。

說不好王士允部之前沒有大炮,現在又裝備上了呢?

真要這樣,就不知道上哪說理去了。

“就算是如此,那如今蘭州城也有火炮,我們該如何是好?”

費聽沽細說道。

張元正色道:“大王,臣覺得蘭州城其實就隻有五千人,最多加上兩千宋軍。我們攻打青塘,宋軍既然主動進攻我們,就屬於宋國撕毀契約,將來宋國責問,理也站在我們這邊,無需擔心。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找到破城之法。”

“你有什麼主意嗎?”

李元昊問道。

“臣今天看了一下,他們是在蘭州城南麵的山上往西打,我們從西往東進攻自然在他們射程範圍,但如果我們從北往南進攻呢?”

張元說道。

“哦?”

李元昊稍稍思量,頓時大喜道:“還是軍師有才智,如今新敗,士氣低落,待休整一日,便從北城進攻。”

“那為什麼我們不進攻那山,把山上的大炮打下來?”

有人問道。

張元耐心解釋道:“山勢陡峭,我們逆行攻山,人家在山上往下放炮,我們會吃大虧,因而隻需要從北往南攻,他們的火炮就無用武之地。”

古代蘭州城並非在黃河邊,而是在距離黃河大概十多裡的皋蘭山腳下,生活飲用水靠阿乾河,也就是後世蘭州的雷壇河。

所以如果由北往南進攻的話,蘭州並沒有黃河天險,北麵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區,非常好打。

西夏軍從西麵進攻,處於南麵的皋蘭山火炮就不需要越過蘭州城,直接從西北麵的曠野上飛過去,打到他們陣地。

可若是從北往南打,那麼炮彈就要越過蘭州城的上空,不僅可能會誤傷到蘭州城,而且距離更遠。

從蘭州到皋蘭山數裡,蘭州城南北數裡,再加上西夏軍必然是在數裡外開跑。

林林總總加起來,怕是得有二十多裡路。

宋軍的火炮再厲害,總不能射出二十多裡地吧。

因而從北往南進攻,確實更好打。

眾人算是聽明白了,當下李元昊就確定先休整一下,後天就對蘭州發動總攻。

而就在西夏軍分析情況的時候,宋軍這邊也在分析。

蘭州城內,王士允和安子羅商議對策。

“援軍何時才能到?”

安子羅焦慮問道。

“蘭州到軍寨得有二百餘裡,不過沿途都有我們的烽火台,我們早就點燃了烽火,想來最遲後日就能到。”

王士允回答道。

曆史上神宗時期,慢慢吞並青塘政權,在邊境修築大量堡壘。

但此時還沒有,最近的也隻有古渭寨,離蘭州三百餘裡。

不過範仲淹采取了趙駿的建議,在邊境大量修築烽火台,迅速傳遞消息。

這玩意兒可比騎馬傳信快得多,幾乎這邊戰事剛剛開打,王士允就讓人點燃了烽火台。

塞北地形開闊,多丘陵山地,烽火台建在丘陵之上,隻要不下雨,青煙能在二三十裡外都能看見。

所以幾乎一個時辰左右,靠著烽火台傳信,古渭寨那邊就已經得知了消息,古渭寨部都監將第一時間率領人馬來援。

“就怕明日西賊就來襲啊。”

安子羅歎息道。

最近的援軍就是宋軍了,不過古渭寨那邊人手也不多,就三個軍,大概七千多人,其中還有一個軍在蘭州由王士允掌控。

而唃廝囉那邊又在數百裡外的青塘,更不可能第一時間來援,現在他們就是幾千人困守孤城了。

王士允安慰道:“不用擔心,西賊今日慘敗,軍心渙散,李元昊應該不會急於進攻。現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他們從北城襲擊,這樣就危險了。”

“為何?”

安子羅不解。

“今日我在山上看過了,離北城太遠,若西賊還有大炮,我們的炮布置在山上打不到,且容易誤傷城裡,若是布置在城牆上,同樣打不到他們。”

王士允解釋了一句道:“他們的大炮能射出十餘裡,我們的炮隻能打三四裡,除非像今天這樣,他們繼續從西城進攻。”

安子羅忙道:“今日我們繳獲了他們九門大炮,還有很多炮彈。”

“先安置在城上,我再想想辦法吧。”

王士允陷入沉思。

夜幕降臨,很快就是一日過去。

到了第二天傍晚,蘭州城東麵的官道上,塵土飛揚。

“快快快!”

數千匹戰馬疾馳,為首者是個精壯的大胡子,此人便是古渭寨部都監孫光義。

遠處蘭州城上的守軍見到是宋軍旗幟,沒有第一時間開門。

直到王士允在城頭見到了孫光義,才馬上下令開城,一大隊士兵們湧了進來。

“孫將軍。”

王士允和安子羅迎了上去。

孫光義笑道:“沒來晚吧。”

“來得正好。”

王士允笑了笑,隨後不解道:“將軍,伱來得這麼快,大炮也帶了嗎?”

他是昨天中午發的消息,到今天下午,過去了大概十五個時辰,也就是差不多三十個小時。

三百裡的路程,如果晝夜不停地趕路,騎兵一晚上趕來倒是很正常,如曹操派虎豹騎追劉備,一晝夜三百餘裡。

問題在於小鋼炮得帶上啊。

這樣的話速度就慢了許多,因此王士允這才推測他們明天才到。

哪知道這麼快。

“要什麼大炮,你知道我在路上撿到了什麼嗎?”

孫光義笑道。

“什麼?”

王士允納悶。

孫光義就指了指身後兩名年輕軍官道:“撿到了他們。”

年輕軍官拱手道:“龍猛軍團東京火器第三營指揮使曾勇見過將軍!”

另外一人也拱手道:“龍猛軍團東京火器第四營指揮使張文武見過將軍!”

火器營?

即便王士允在邊境也知道對方的名聲。

事實上王士允和孫光義上個月才被汴梁派來的使者查完結束。

他們二人都沒有作奸犯科,也沒有裡通敵國,因此那位奉使非常滿意,不僅和顏悅色,還跟他們說了不少東京的事情。

據說這火器營是去年由範相公和張相公組織建設,抽調軍中精銳五萬,分十個軍團,每個軍團五千人,戰鬥力強悍,乃是大宋的鎮國神器。

這次全軍大整頓,各地都派出使者嚴查軍隊,整飭軍紀,為了防止西夏和遼國進犯,朝廷特意派了火器營三萬五千人戍邊。其中兩萬人在河北路,一萬五千人在陝西路。

沒想到這次竟然能遇到兩營一千人。

孫光義介紹道:“他們二人是奉命北上前往會寧鎮守,路過古渭寨,我又恰好看到了你發的烽火,於是就馬上請他們過來馳援。”

“你們帶了多少大炮?”

王士允連忙問道。

大炮?

曾勇和張文武對視一眼,笑道:“沒有一門。”

“沒有大炮?那可如何是好。”

王士允憂心忡忡道:“西賊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做了大炮,雖然不如我們的炮,可他們的射程比我們遠了太多。”

“無妨。”

張文武從身後掏出一細長物,拍了拍道:“我們有槍!”

“槍?”

王士允上下打量道:“這也算槍?”

火槍雖然早在兩年前就製作成功,但一直是機密,從製造好到正式量產,一直隻有火器營才有。

曾勇說道:“將軍不信,來日西賊來犯,我們自然會讓他們知道厲害。”

“先進城吧。”

安子羅連忙招呼他們。

當下王士允帶著孫光義等人就先入城內。

進城之後,眾人齊聚城主府。

他們把目前的形勢簡單地說給了幾人聽。

眼下的兵力對比非常懸殊,哪怕有孫光義他們過來,青塘與宋國聯軍也就一萬多人,而敵人卻有十萬。

所以王士允建議把繳獲的西夏大炮安裝在山上,這樣大炮加上高山的射程,就能射到敵人陣地。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帶一百多斤的小炮上山容易,可帶兩千多斤的大炮就難了。

本來山路就崎嶇難行,這大炮很難帶得上去。

然而張文武和曾勇卻拒絕了他們的提議,他們建議就把大炮擺在城牆上,與敵人對炮,他們會在開戰之後,從側翼發起突襲。

由於大炮轉向比較難,更何況對方一定會把大炮擺在陣前遠射,隻要他們從側麵或者後方突襲,側麵與後方都是西夏軍隊,敵人就不可能用大炮打他們。

到時候張文武和曾勇會讓西夏軍嘗嘗火槍的厲害。

王士允和安子羅都覺得他們有點盲目自信了,可見他們自信滿滿,又覺得朝廷既然建了火器營就不會無的放矢,最後經過商議,決定還是按照他們的辦法實施。

於是到了翌日,青塘與大宋聯軍,便開始嚴正以待。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