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五年六月下旬,眼看八月秋闈在即,兩年一次的科舉大戲即將再次上演,汴梁又變得十分熱鬨起來。
大通門外,車水馬龍。水門處不知道多少船隻,順著運河飄搖進了城池。
碼頭邊人山人海,招牌林立。成群結隊的碼頭工人來來往往,將船上的貨物搬到富國倉、萬盈倉、廣濟倉、廣盈倉等數個大型倉庫裡。
這些倉庫聚集了全汴梁百姓,乃至要發往河北、陝西諸路的糧食、茶葉、鐵器、布匹,可謂是一國之命脈所在。
晌午時分,幾艘大船徐徐靠岸,船上一名中年男子帶著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走下了甲板。
青年站在碼頭四處觀望,見到這熱鬨與繁華,不由自主地道:“爹,孩兒數年沒來東京,怎麼東京變成眼下這樣,倒是讓孩兒覺得陌生。”
中年男子笑道:“如今汴梁早就變了模樣,外城現在都快變成內城了。剛才你來的路上沒見到嗎?城外如今也都是人與街道。”
青年男子撓撓頭,有些驚訝地道:“這短短不過九年時間,沒想到開封人更多了,街道也變得更擠了,等會.”
他忽然目光一轉,望向河對岸的一處空地,失聲道:“那是什麼?”
中年男子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就看到那邊是汴水以北,大通門東大街,玉仙觀的南麵空地位置。
大量工人正在搭建鋼筋,砌出磚瓦,塗上水泥,修出一棟五層高的樓房。
“好像是東藏庫的衙署在修建吧。他們用的東西叫做水泥,是官家前幾年發明出來的,現在全汴梁的衙署、公宅都用這個建,可以修五六層樓高。”
中年男人解釋了一句,隨後又道:“為父也曾經托人打聽過這水泥怎麼做,若是用來修繕房屋豈不是更好?然這東西要礦,即便是朝廷也隻能小規模製造,難以大量研製,殊為可惜。”
開封水泥廠就建在西城外,但開封沒有鐵礦、石灰石以及黏土礦,需要從外地搞原材料進來,然後人工攪拌臨時現場製作。
這樣不僅效率低,而且產量也不高,隻能用來做這點房屋建設。
沒辦法,要找到這三種礦物恰好在一起,同時又得滿足交通便利,運輸容易的問題實在是太難。
畢竟水泥這玩意兒,你做好之後,如果不用很快就會凝固。
所以最好是三種礦產地離得不遠,把原材料集中之後,將它們混在一起打成水泥粉,等用的時候再加水就行。
否則光靠從各地把原材料運過來再在廠裡製作,成本還是高了點,導致暫時無法量產。
不過以後蒸汽機普及,出現火車讓交通更加便利之後會好很多。
到時候就可以通過拉原材料的方式集中在水泥廠,再把原材料放一起,用蒸汽機鍛壓成粉末,往麻袋裡一裝,發往各地,就成為了水泥。
不得不說,科技真就是第一次生產力。如果沒有工業動力的話,即便數理化知識再豐富,也終究是個農業社會而已。
年輕人一臉茫然地看著那邊正在熱火朝天建房子的工地,喃喃自語道:“大宋真跟以前不同了。”
“那是,當今的官家聖明,知院殺伐果斷,鎮壓宵小。範相公用兵如神,又能治國有方。而咱們的官家更了不得,簡直是神人在世。”
旁邊有個路人聽到父子倆對話,見他們是外地來的,笑著指著遠處一個在河邊洗衣服的婦人道:“看到那女子手裡的東西了嗎?那叫肥皂,比以前的皂角好用多了,那就是官家發明的。”
“那也是官家發明的?”
年輕人大驚。
他聽到父親說官家發明了水泥還很驚訝,畢竟聰明人愛琢磨,發明一兩樣東西倒也正常,但若是很多東西都是那人發明,那簡直是天縱之才了。
“不止呢,還有新的漚肥法、醫館用的那什麼大蒜素、牛痘防天花、白糖、蜂窩煤”
那路人掰著手指頭數道:“特彆是那蜂窩煤,真的很好用,現在家裡燒水都用這個,比以前省了不少柴火。其它的我也不知道了,若是小郎想知道的話,就去找幾份以前的報紙看看。”
得益於趙駿筆記本電腦裡有不少穿越曆史,趙禎就以在穿越裡找發明為由,要走了筆記本電腦。
他現在每天隻乾五件事——上早朝,上午看,玩玩筆記本電腦。下午崇政殿常例開個會,然後去後苑搞實驗,晚上和妃嬪敦倫。
就這樣幾年下來,還真讓他在曆史裡找到了不少好東西。
除了玻璃缺乏蘇打不能造以外,元朝出現的白砂糖黃泥水淋脫色法,十八世紀出現的牛痘防天花法,甚至連蜂窩煤配方都搞出來。
連趙駿都不知道蜂窩煤怎麼搞,他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偶然翻到了一本裡居然有記載。得知了完整的蜂窩煤製造配方之後,趙禎如獲至寶,迅速在後苑自己開始進行實驗。
除開前兩天花時間做了一個蜂窩煤模具以外,剩下的僅僅隻用了一天時間,他就通過加入各種原材料,按照比例分配,成功地研製出了蜂窩煤。
於是朝廷在五月份就興辦起了蜂窩煤廠,唯一可惜的是現在正是夏天,蜂窩煤作用不如冬天大。
但就算是這樣,也引起了很多百姓購買。
畢竟隨著汴梁人越來越多,城外的森林都快被砍伐一空了,柴價和炭價越來越貴,往往需要從很遠的地方運柴進來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
有價格低廉且耐燒的蜂窩煤,還有附帶的煤爐賣,又有報紙宣傳,百姓自然願意嘗試一番,看看效果。
隻是說是價格低廉,其實也隻是跟柴火比起來稍微便宜那麼一點點。
汴梁的生活成本還是太高,柴炭價本來就貴。
主要在於汴梁也不產煤炭,還需要從外地運來,因此想要大範圍生產蜂窩煤,繼續降低價格,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可能真正普及的話,大抵要到年底去了。
並且柴炭也是很多打柴人、燒炭翁的衣食所係,朝廷也不能一刀切,隻能先一步一步地規劃過度,不可能馬上就大規模生產。
但即便如此,路人的話也讓年輕人震驚不已。
現在東京的變化確實讓人難以想象,跟九年前的汴梁完全是兩個地方,不僅城市規模擴大了很多,就連街道布局,城市建設也變了太多,讓他有些無所適從。
當今的官家,還真是神人啊。
青年人感歎了一聲,隨後與父親一起踏入了這車水馬龍之中。
暮夏的陽光照在街道上,明明熾熱的天氣卻絲毫擋不住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們。
鱗次櫛比的街道比以前更加繁華了不知道多少,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各坊市間掛著絲帶在風中搖曳。
“小食勒,涼食勒,便宜又好吃哦。”
“新鮮的米糕,新鮮的米糕,客官要嘗一嘗嗎?”
“冰糖葫蘆,有好吃的冰糖葫蘆。”
“西域來的香料咯,快來看一看,都是各色的好料子。”
“今年最好的夏茶,剛采摘的夏茶,還嫩著呢。才剛炒出來,來聞一聞這茶香。”